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岷县博物馆获悉,岷县山那树扎遗址经过近4个月的前期考古发掘,出土了150余件陶器、石器等相关文物,经文物专家初步判断为仰韶晚期文物,距今已经有4500年的历史。 岷县博物馆馆长季绪才告诉记者,本次挖掘的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岷县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在该遗址中,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堆积形成的文化层距地表0....
1月5日,记者从泾川县有关部门了解到,2012年12月31日,泾川县城关镇修建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佛像窖藏,发现数十尊北朝、北魏、隋、唐佛像窖藏。1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有关专家已经赶到泾川,将对发现的佛像窖藏进行鉴定。泾川大云寺曾经在1964年出土过佛祖舍利14粒和金银棺套函等重要文物。 据记者了解,2012年12月31日上午,泾川县城关镇修建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佛像窖藏...
近日,在河北省赵县县政府附近一处工地内,施工人员挖沟作业时从道路东西两侧先后挖出两块巨石,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初步断定为两尊赑屃。赵县文物部门对出土的赑屃进行了现场勘查及保护。两尊赑屃为一对儿,其中一尊已经从龟身中央整体断裂,另一尊形态活泼,呈略歪脖的样貌,全长约1.6米,宽约0.5米,整体呈龟形,背部中央位置,有一处长约0.5米,宽约10厘米,深约5厘米的石槽。文物专家称,两尊赑屃的年代待考,但...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说,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通辽市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40余件精美史前玉器,其中,兽首匕形器、方形玉璧在此前的同时期史前遗址考古中从未出土过,属新器类。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史前聚落遗址,已经结束了第三年的考古发掘。据了解,本次发掘的亮点为出土的精美玉器,均发现于房址内,种类有璧、双...
日前,赣榆县石桥镇石岭村村民王升兴在田间作业时,在距离西汉夫妻合葬墓东南6-7米处发现大量陶罐碎片。他推测下面可能有古墓葬,于是向赣榆县博物馆汇报。经赣榆县博物馆考察确认为古墓葬,并命名为石岭2号汉墓。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已结束,共发现文物7件,其中一组四件的“兽镇”尤为珍贵。 经发掘,2号墓葬为单棺墓,且腐朽塌陷严重。棺东西长1.9米,南北宽0.8米,棺盖距棺底0.2...
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的东周墓葬已探明棺木有47具,规模之大为早期墓葬中少见 摄影新华社记者宋振平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多项考古发掘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空白。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
1991年4月,河南省温县西关三街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仿木结构建筑砖室墓。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中所示一组陶质杂剧人物雕砖就呈一字排列镶嵌在西北墓壁上,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雕砖均长37厘米,宽17厘米,厚4.3厘米,其上的人物身上原来涂有白色涂料,现大都剥落。该组杂剧人物雕砖先模压出砖的形状,然后直接在砖面上用剔地法准确雕刻出人物轮廓,最后再用阴刻法雕刻出...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这里曾出土...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多项考古发掘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空白。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3日电(记者勿日汗)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说,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通辽市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40余件精美史前玉器,其中,兽首匕形器、方形玉璧在此前的同时期史前遗址考古中从未出土过,属新器类。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史前聚落遗址,已经结束了第三年的考古发掘。据了解,本次发掘的亮点为出土的精美玉器,均发现于房址内...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南阳市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贵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有38件刻有铭文,最长的铭文20多字,为解读西周晚期鄂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 “在南阳考古史上,一次发现这么多刻有铭文的周代青铜器实属罕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本信激动地说,“通过铭文可知,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南阳,一桩历史悬案可以由...
央视网(记者徐辉 报道)7月底至11月初,河北省邯郸市文物部门对位于鸡泽县城东北4公里魏青村东南130米处的邯黄铁路取土场范围内发现的唐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64座,出土文物431件(套)。 据邯郸县文物局介绍,墓葬以砖室为主,仅一座为土洞结构,且排列有序,均无打破关系,说明埋葬前曾经过认真规划,地面应有明显标志。 除少数发现有棺木痕迹外,大部分无棺椁等葬具。多数发现有数量不...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南阳市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贵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38件刻有铭文,最长的铭文20多字,为解读西周晚期鄂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 “在南阳考古史上,一次发现这么多刻有铭文的周代青铜器实属罕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本信激动地说,“通过铭文可知,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南阳,一桩历史悬案可以由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