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洛阳紫砂与书法创作主题研讨会在新安县张钫纪念馆举行,众多书法家、紫砂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市如何依托深厚书法底蕴,发展紫砂艺术品。 研讨会上,洛阳紫砂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张逸人介绍,洛阳制作紫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经过检测,发现澄泥砚的成分和紫砂非常接近。”张逸人说。 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原副主任陈春思认为,我市发展紫砂艺术品产业拥有许多优势。“紫砂艺术自古就和书法艺术密...
我是《收藏快报》福州站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关系,在福州接触了不少的收藏爱好者。 一年多前的一天,一位年近八旬的技校退休老师胡先生,来我站取2014年第2期《收藏快报》。该期报纸刊登了一篇南京安然老师所写的《南宋宜陶酒注:紫砂工艺起源实证》一文。当时,胡先生仔细翻阅此文后默默地说道:“安然同志的大作,论证紫砂工艺起源宋代说,值得关注。”不过他接着指出:五十年前,曾经收藏了一件宜兴紫砂注子(见图),从...
周丽娟 王爱国 2015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宜兴制壶名家王爱国、周丽娟二人紫砂壶作品再次入展北京文博会,这次展览不仅有王爱国、周丽娟的紫砂精品,同时还展出爱徒张箫和张成红的力作。 王爱国、周丽娟生活在被公认为"中国陶都"的宜兴市丁蜀镇,从小就对紫砂壶耳濡目染,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二人目前主要的研...
顾景舟“汉铎壶” 近日,国内一家生产电缆的上市公司投资上亿元收购了28把紫砂壶名作,之后又发布公告,将投资50亿元打造以紫砂壶为代表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壶联网”生态圈。紫砂壶这一尚属于小众收藏的艺术品,已成为资本布局中的重要角色。 上世纪80年代,紫砂市场因港台地区的收藏热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000年,受内地收藏市场的影响,以顾景舟为代表的一批紫砂艺人的作品在拍卖市场频出高 价,带动了...
对许多嗜茶的朋友而言,拥有一把“暑月越宿不馊”的紫砂壶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近日,中国制壶制茶大师武汉交流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曹亚麟、储立之、蔡正安等制壶制茶大师聚首江城共话“壶与茶的对白”。记者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听其细论紫砂艺术,详解收藏技巧。 紫砂壶始于宋,兴于明清,长久以来,紫砂壶在文人雅士的追捧把玩中,逐步形成“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金石文化艺术风范。宋代词人苏...
紫砂陶学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即把紫砂壶的等级类别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和归属。第一类──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讲究内在的文化底蕴,提倡素面素心,清雅宜人,或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书、画融于一壶,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称为「文人壶」。第二类──具有热烈鲜艳、明丽繁缛的装饰效果,常用红、黄、蓝、绿、黑等彩漆或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或者镶金包银做为辅助装饰,充满自然民俗的市民生活...
"西施壶"是很多壶友的最爱,他憨厚,小巧,精致,清新……等词都不足以形容的独特的韵味。"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 徐友泉、沈子澈,都是史料有载做过西施壶的,其他的历代名家、工手是否做过,小编知识浅陋,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史海浩渺、工匠繁多,做过的可能性应当是相当大的。只不过考据重的是实证,哪怕只言片语都是必须重视的根...
造型奇特的紫砂壶 石龙“壶痴”江辉痴迷紫砂壶近三十载 远近知名 半生痴迷紫砂 收藏千余美壶 石龙新城区有家紫砂发烧友皆知的“沙龙”泰壶轩。他的主人江辉对紫砂壶的痴迷也算远近闻名,连广州的紫砂壶收藏者都知道石龙有这么一个壶痴。 他痴迷紫砂壶近三十载,曾为了紫砂壶不惜耗尽了一切的积蓄,自嘲自己的所有娱乐都围绕着紫砂壶转。 他学习拍摄只为用镜头定格他每个爱壶的“倩影”,不仅如此,还建有一个家庭...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国人历来就把饮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茶叶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也愈加被关注自身健康的现代人所重视。而使用不同的茶具泡出的茶的功效也会有所差别。乾隆皇帝就曾评说:"世间茶具紫为首".因为用紫砂壶泡茶,发茶效果最好,它不仅可使茶汤的色、香、味俱佳,给人以特别舒适的口感,还能将茶中的多种有益成分,充分地激发出来供人享用。讲究的就是"形神...
存世的历代紫砂器,见诸实物的是明万历年间的紫砂名匠时大彬制中国紫砂壶。自时大彬始,至清、民国及当代的紫砂器,其印鉴款识的表现方法有两种: 1、胎体:刀刻、印章钤印 2、彩釉:釉上彩。 明代风行刀刻款识,由于应用的刀具和刀法不同,出现了两种不同效果 的款识:一种是等线体字,例如"玉香斋"三个字(见《龙语》),每个字的笔划粗细根基一致。 另一种是有书法韵味的楷书或行书体款识。例如福建省漳浦县盘...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
如果紫砂壶艺术的创新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诚然,这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丰富的生活积累,严格缜密的技巧,要有对泥原料、成型、烧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等。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壶艺创新要注意三个要素: 其一是型,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式...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色多为绛紫,通称紫砂,亦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被誉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称紫砂器。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宛陵集》)。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
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纾也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九且色泽生光明"的诗句。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贵重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中国的茶文化是离不开茶具的,而茶具当中紫砂又占据了重要一部门,紫砂之所以这样出名,原因有良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