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大笔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 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口沿髹黑漆描金缠枝莲边饰一周,器底髹黑漆。附描金漆座,云头形三足。黄砂泥。通体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在烟波浩淼、奇山秀树的环境中,一高士执杖行于蜿蜒的小径,书童抱琴紧随其后。路的尽头是白墙所围的二层屋舍,摆放方桌的二楼轩敞明亮,置身其中,远山近水、白帆点点、摆渡船夫、风吹芦苇尽...
紫砂壶价格已经历经多年的低迷,尤其是一些精品紫砂壶的价格普遍处于偏低状态,无形中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我建议,收藏当代紫砂壶作品挑壶要先挑对人,资深藏家应瞄准当代名家作品,而普通入门者则应着力中青年工艺师作品。名家作品价格仍偏低 “紫砂壶制作是一种绝技,除了讲究泥、形、款外,制作水平是影响价格最为关键的因素。名家一般具备高超的技艺,在师承传统的同时往往不断创新,代表着一 种工艺特色和水平流派,历...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清,高9cm,足距5.5cm。 壶身圆形,其上点缀瓜子、蚕豆、白果、莲子等果实,辣椒为流,菱角为柄,蘑菇为盖。紫红色砂泥,细腻润滑。 百果壶也称花果形壶,清代初期一代名家陈鸣远开创花果壶之先河,乾隆、嘉庆时期其成为流行壶式。制作紫砂百果壶要根据果实的颜色调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砂泥,民国初年曾有过批量生产,社会流传较多,但民国产品的水平与此壶相差甚远。
宜兴窑紫砂茶壶,清,通高8.5cm,口径5.4cm,足径6.2cm。 壶圆口,鼓腹,圈足,短直流。浅紫色的泥料中含有黄色颗粒,壶身光素,但各种细节一丝不苟,于细小处见精湛。 清代茗壶自康熙、雍正朝起,不再以实用为主要功能,而是逐渐倾向于艺术性和观赏性。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清初,高3.8cm,口径6.5cm。 杯花瓣口,以梅根为柄,梅枝干为托。紫红色砂泥。外口沿刻写行书 “远声霜后树”,字体刚劲古拙。 该杯以梅为型,构思巧妙,借梅之寓意表现文人的品质。 项圣思,清代著名紫砂艺匠,擅长制作桃实杯、梅花杯等玲珑精巧的文玩用品,技艺独绝,后世仿品极多。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清初,高13.5cm,口径51.5×35.5cm,底径45.5×27.5cm。 花盆呈椭圆形,唇口,扁圆腹,底中部有一圆孔,下承四个半月形足。紫红色砂泥,泥色纯正。 紫砂花盆于明代晚期开始出现, 2006年在浙江金坛明代废弃的枯井中出土一批明晚期的紫砂器,其中就有一件晚明时期的紫砂花盆。清代前期紫砂花盆进入宫廷。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清康熙,高9.7cm,口径8cm,足径7.4cm。 壶圆形,平底,浅圈足。流及壶柄已残缺,壶盖保存完好。深栗色砂泥,细润光滑。壶身与壶盖以红、黄、绿、蓝等色珐琅彩描绘山石花鸟,纹样精细,生机盎然。器底以遒劲规整的楷书馆阁体书:“乙酉桂月臣僧宝诚进 邵邦祐制。”从此壶丰挺饱满的造型、纹饰的布局、双犄牡丹的画法等几方面分析,其具有康熙朝瓷器的典型特征。康熙中期以后,宫...
宜兴窑石楳款紫砂胎镶玉槟榔木壶,清道光,高9cm,口径6.5cm,底径12cm。 壶垂腹,环柄,短流,平底。平盖,圆钮。紫砂内胎,盖面、外腹、柄皆镶槟榔木,上刻几何纹饰。盖沿、口沿及底包一层银灰色锡皮。流、钮镶玉。口沿锡皮上有铭文:“诗瓢酒瓢,不负不挂,花前月前,亦梦亦话。” 外底中心钤篆书“石某摹古”四字印章款。“某”字通“楳”。 在同一件壶上使用玉、槟榔木、锡皮三种材料装饰,工艺复杂,费工...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清,高6.7cm,口径8.2cm,足径8.2cm。 壶扁圆形,大口出唇边,短直流,圆柄,圈足。盖微鼓,圆钮。底刻篆书“邵亮生制”阳文印章款。栗色砂泥,上有黄砂点,砂质极细。造型小巧,做工精致。 宜兴邵氏家族为当地制壶望族,从清初到晚清民国,前后有十几位壶艺家问世。邵亮生生卒年不详,从此壶的制作工艺手法上看,制作年代约为嘉庆时期。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清,高37.5cm,口径57.5cm,底径34cm。 盆花口,颈、腹、圈足随形,凸凹有致,如同花瓣。颈部外撇呈喇叭状。底中心有一出水孔。深栗色砂泥,泥质细腻,包浆光润。 此盆造型硕大,丝毫没有歪塌变形,十分难得。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清,高13.7cm,口径35.8×29.5cm,足径31.5×26cm。 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 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 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清初,高4.7cm,口径3.5cm,足径3.8cm。 壶体为八道凹筋菊花式,花口,圆腹,直流,环柄,盖以卧狮为钮,狮前爪压绣球,狮尾兽毛清晰可见,雕工极细。壶盖内钤行书“水平”二字,壶底钤长方篆书“荆溪惠孟臣制”六字印章款。此壶胎薄体轻,砂质极细,小巧玲珑。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清,高29.2cm,口径22×22cm ,足径16.5×16.5cm。 花盆四方形,深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栗褐色掺黄色粗砂泥。花盆外壁四面均有泥绘花卉装饰,优雅美观。 此花盆是宫中栽培兰花的常见盆式之一,由于要考虑其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砂泥的颗粒通常要比茗壶的砂泥粗糙许多,也因此而具有素朴自然的美感。
不要自以为养的润就是好料子,山外料和纯度不高的紫砂也是能够泡出好茶的,但是和原矿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要自以为看着挺润的,也挺亮的,底料就一定好,看着干涩的,底料就不好。 现在一些练泥的功夫,明针的水平,对泥料的成色影响是要超过底料本身的质量的。一些纯度不高的料子有很好的手工,明针功夫也不错,再加上打磨抛光,壶身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泥料本身不好。 不要自以为泡养变化快的泥料就一定好,泡养变化慢的就一...
寒玉壶 紫砂壶起源于宋代,明代万历年之后,宜兴紫砂进入了其繁盛的时代。紫砂陶器在数百年的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今日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个由日用陶器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与历代陶艺人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人参与紫砂制陶或托物言志或以壶养性,他们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紫砂壶形制的变化和装饰。 陈鸿寿(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