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于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认者,举凡有三: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之巅;清三代珐琅彩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长期不公平地被淡漠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10月17日上午,北京博物馆学会一行十人,在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产业促进处刘玉勤处长和朱启鸿副处长的推荐及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就历史文化街区小微博物馆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向来宾介绍正在举办的毛猴展 北京博物馆学会青年会员饶有兴致地观看毛猴展品 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
一片墓群的意外出现,让原本就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批文物的重现天日,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集结一睹真容为快;一堆猜测的纷至沓来,无疑再次为古城加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究竟这里生活过什么样的人?曾经的这里是个什么样?这些文物有哪些价值?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究竟古城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古墓发掘现场 川内迄今发掘的最重要墓群之一 六月的昭化古城没有想象中那种...
斗香,是以前民间在中秋节拜月时烧的一种香。香呈塔形,香的顶部用四角戚六角的“斗”形彩色刻纸装饰于其上,故名“斗香”。除顶部外,香的上下各层,亦装饰有许多彩色刻纸,通称为斗香花。其题材内容极为丰富,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卉、吉祥图案等。图案造型简练生动,色彩鲜艳强烈。配色一般用金及大红、桃红、绿、蓝、枯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富有浓烈的装饰效果。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
讲元青花价值的文章多若牛毛,专六的著作也车载牛拉,本不用再絮絮叨叨,但笔者也免不了俗,总要说上一二为是。 窃以为,元青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它的历史价值,元青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二则是元青花在瓷器领域的价值,它开创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完善了瓷以记事的功能。 说它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实是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蒙古族与古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回顾本届中央政治局的历次学习,这已经是第四次把“历史”写进了学习的主题,前三次分别是:第五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第七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党史、国史是必修课”和第十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一系列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
日本铁壶分为南部壶与京都壶两派,其中南部壶是寻常人家的日用品,配以铁盖子。而京都壶则属于收藏品的范畴,工艺精致,以龟文堂、龙文堂、金寿堂、光玉堂四大堂号为代表。 谈及日本老铁壶的缘起,是绝对不可脱离茶道的,日本茶道史载应溯源于中国的唐朝,当时日本国家派往大唐的僧侣将中国的佛教与茶文化带回本国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茶种遍全岛,及至中国的宋代更有日本禅僧荣西大力弘扬中国茶道礼仪,并撰写著名茶书《吃茶养生...
青铜镜在我国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工具之外,更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默默记录着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
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而升华为心灵飨宴的一种美感生活。”所以,香席既不是与改善气味有关的薰香行为,亦不是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焚香。事实上,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所以也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因此,这里所将要探讨的课题,虽然在有关精神境界追求的目的上,和宗教活动若合符节,但却和宗教无关。也就是说,“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上的“归宿”和“慰藉”,而是一种人生...
在著录和收藏的宋代铜镜中,特别在南宋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是在镜背素地上铸有纪地纪字号铭的铜镜,多见的如湖州镜、建康镜、饶州镜和成都镜等等。笔者收藏一件铸有“邵武姚十四造”即既有纪地又有商标字号铭的宋代铜镜,现介绍出来供铜镜研究者和收藏界朋友参考。 该镜呈六出葵花形,圆钮。圆径14.3厘米。镜背圆钮右侧的长方形框内竖写有“邵武姚十四造”六字楷书铭记见附图。 据明嘉靖《邵武府志》19...
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倾其所有,向天祈福,让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越来越快,人们对生活的品味、内涵追求越来越高,国内的沉香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沉香”“奇楠”,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自从列国沉香充斥国内市场以来,沉香的造假在国内就愈演愈烈。从前些年的“药沉”,到现在市场上的泡油沉香、加铅、泡黑等 “沉香”的风行;或者是把沉香吹嘘成奇楠、白木吹嘘成沉香,可以说是让喜欢沉香的朋友胆战心惊、步步小心,一不留神可能就...
明代沉香山子摆件 1.山子的定义 雕刻上或园林中以山石为主要造型的那类物件叫做山子。 2.明代沉香山子 在优质沉香日益稀缺的今天,一款明代的老工沉香山子亮相于“古天一”春拍。这件高6厘米、宽12.5厘米的明代沉香,实为罕见。沉香雕刻因其材质特性,在诸类雕刻艺术中,属于一种较难掌握的工艺技术。相比木雕、牙雕、角雕,其工艺难度更大,因此大多沉香艺术品依形雕刻而成。而且在...
宋辽古战道遗址位于雄县将台路159号,距今约一千多年历史,是宋辽边关地下秘密军事工程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雄州瓦桥关至霸州益津关一线是宋辽对峙的边关要塞,杨延昭把守边关16年。在与辽军周旋之中,修筑了一条地下战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孤庄头、祁岗挖掘出古战道,在县城东挖掘出古战道及点将台。从初步挖掘的情况看,古战道绵延几十公里,从该县向东北经霸县直至永清。经宋辽史学家考察鉴定,...
眼下,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正在顺利的建设当中,而按照整体的规划设计,纪念馆建设还包括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的规划和修缮,以重现当年胶东军区驻扎时的情景。现在,这里已经有了大变样。 走进烟台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胶东军区机关旧址修缮现场,记者看到,这里与修复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破败的老房子、残存的石墙和老街道,都按照当年的建造特点和构造方式进行了修缮,很多损毁非常严重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