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历史】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
釉下五彩这一装饰工艺的创始、正好在醴陵瓷业由粗到细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它是随着醴陵细瓷的烧造成功而出现的。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湘东,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镇,此地交通便利,水陆相连,制瓷原料丰富,土质优良,具有发展瓷业的天然优厚条件。据《醴陵县志》记载,从十八世纪初(清雍正7年)开始烧造瓷器,发展到二十世纪(光绪年间)的最盛时期,全县有瓷厂四百八十多家,窑户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形成了以东乡沩山为中...
1906年设在醴陵姜湾的“湖南瓷业公司”,是当时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新式瓷厂(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瓷业公司到1913年改为官商合办。该公司设有圆器厂、琢器厂和彩绘室,机械室、化验室,电气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工艺较先进,制作严肃认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一开办,就极为重视在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艺人中,多是湖南地区热爱工艺的书画名流,最著名者有张晓耕、彭筱...
隋代时间短,瓷器制造业来不及形成自己的显著成就,但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南北)启下(唐代)的过渡作用,孕育着我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来。但其特点仍然十分鲜明,比较容易识别。隋代的瓷器,青瓷较南北朝时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中心虽然仍在南方,但已有逐渐向北转移的趋势。白瓷生产已较多,质量有较大提高,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
吴徵《林庐读书图》 任伯年《芭蕉仕女图》 唐云《和气生财图》 朱屺瞻《溪山信美图》 著名美术史论家、鉴定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认为,海派绘画所延续至今的壮丽景观,不仅仅是艺术家们所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艺术市场、艺术收藏所创造出来的,正是有了繁荣的市场、成熟的收藏,才推动了海派绘画的创作,保证了海派绘画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能延续传统的文脉。 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将...
【嘉宾简介】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历史等研究。 【嘉宾讲述】 洛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大遗址保护片区,在处理大遗址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上,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大遗址保护“洛阳模式”,值得关注。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44家。其中,洛阳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
爱国侨领陈嘉庚 日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落成,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我国移民(微博)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国”字号博物馆。从倡议兴建到最终落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历时逾半世纪,馆藏万余件。漫步其中,一部近千年来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这里,浓缩着华人在海外艰苦打拼、“扎根发芽”的奋斗历程,更凝聚着千万游子对祖国故乡最殷切的桑梓情、最真挚的爱国心...
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数量的20%约为黑瓷产品。 其中各时...
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古时的青花瓷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南京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初的瓷窑结构就像一个倒盖住的碗,前面有个门,顶上有烟囱。烧窑师傅把泥胚摆放在里面,窑很厚,门到里面段距离,这也是烧火的地方。装完后封窑,门被砖切起,中上位留了个观察孔,下部也留个洞好添柴鼓风。等里面烧到红红的,要好几天。 在“厦门历史陈列展”上,有一个还原宋代制瓷工人在汀溪瓷窑生产作坊内制作瓷器的场景,反映了制瓷的全过程,以实物作背景,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看着看着仿佛有回到那个年代的感觉...
秦汉陶瓷发展史是从秦汉一统中国开始的,当时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社会达到安定的局面,农业稳定的发展,商业、手工业获得空前发达,陶瓷手工业也因此成为遍及全国重要手工业之一。秦朝时代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日常使用的有炊器(陶釜、陶甑等)、食器(钵、碗、翁、壶等)。相比之下,秦代的艺术陶的制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其艺术陶制作的巅峰。 当时,汉代制陶业...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相传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了一种茶碗的碗托,她以蜡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盘中的位置。以后演变为瓷质茶托,这就是后来常见的茶托子,现代称为“茶船子”,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把盛放杯樽之类的碟子叫做“舟”,...
在唐代盛行一种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后人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事实上唐三彩始于南北朝时期,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所以唐三彩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