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9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持续两年在许昌禹州市大吕墓地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带有车马陪葬坑的商代高级贵族墓地和西周早中期诸侯公族墓地,特别是战国时期墓地和大型殉马坑的发现,为寻找战国吕不韦家族墓提供了直接线索,吕不韦很可能葬在家乡许昌禹州。 已出土青铜器、玉器等遗物近300件 12月8日下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介绍,大吕墓地位于禹州市小吕乡大吕街...
一整片占地面积辽阔的古墓群,沉睡于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的一座小山之下。千年来,人们在此种树耕田,谁也没想到,在这片农地之下竟然深藏了21座横跨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古墓。 墓外:墓砖组成“彩虹” 昨天,记者来到了距离仁化县城30多公里的东光村。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专家们正在一片片或方或长的考古发掘坑中忙碌。雨后的墓坑中积满雨水,大部分墓室已被发掘清理完毕。 在其中一座墓室中,一座古老的券顶如...
曾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清涧辛庄遗址又有新发现。我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辛庄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具,这意味着当时陕北高原居住的部族已经能够独立铸造青铜器。这也是辛庄继发现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遗址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 发现近20件铸造青铜容器的遗存 这些青铜器铸造模具是从辛庄遗址的一处商代房屋建筑中出土的,位置与以前发现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遗址的后老爷盖山峁相望,包括:陶...
前老爷盖发掘区。图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自2012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陕西清涧县辛庄遗址进行了连续四个年度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了一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规模宏大的晚商城址。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对清涧辛庄遗址的最新考古报告,宣布在遗址前老爷盖山峁发现了多组商代小型房屋建筑、灰坑、龙山窑洞等遗迹,出土有陶、骨、石等遗物,并首次发现了铸造青铜容器的陶范、陶模、芯等铸铜遗存...
迄今5000年以前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片 资料图片 日前从山西省高平市旅游文物局了解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高平市羊头山景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大量散落的红陶,初步鉴定为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存。 高平市旅游文物局局长赵志敏介绍,红陶片是在对炎帝文化遗存进行调查时发现的,同时还发现有石墙、石地基,还有古旧步道,经初步鉴定均为同一时期遗存。此次新发现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中心区域位于羊...
“没想到我跑了三年步的操场下边居然是多尔衮的墓地。”近日,有不少北京市55中的学生及网友在社交网络爆料,55中旧操场施工处发现多尔衮的墓地。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宣教处工作人员回复,市文物局确在55中进行考古挖掘并清出8座清代墓穴,但该墓地并非多尔衮墓葬。 地下施工挖出棺木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55中旧操场施工处,工地门卫处周师傅告诉记者,此地原本要盖地下食堂,但20多天前,有工人用挖掘机挖土时突然...
记者8日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考古人员在当地羊头山发现一处仰韶文化遗址,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推测,该遗址可能是历史上的神农城遗址,距今有5000年左右历史。 山西高平是炎帝神农氏早期活动的区域,是中华农耕文明渊源之地。其境内的羊头山,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之地。环绕羊头山周围,高平市境内存有上自北齐、下至清代有关炎帝神农碑记石刻110多通,祭祀炎帝的古庙34处,与炎帝活...
图1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内发现的长条状玉蚕 图2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内发现的刺绣的印痕 图3 陕西周原强家一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玉蚕 现在一般的都认为,古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然而,早在商周时期,养蚕、缫丝和织绸的生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生产与加工已经相当成熟。如《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还有《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
清涧辛庄遗址位于无定河下游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我省清涧县李家塔镇辛庄村东的梁峁上,当地居民称此梁峁为“老爷盖”,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12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该处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铸造青铜器的陶制模具,这意味着当时陕北高原居住的部族已经能够独立铸造青铜器。 “此次考古发掘区位于前老爷盖山峁顶北侧较低处,南为小型墓地,北望后老爷盖大型建筑,西紧邻断崖,与枣湾畔中型建筑隔沟...
五十五中学考古现场 。 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称北京市五十五中学发现历史人物多尔衮墓地。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宣教处工作人员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市文物局对五十五中学考古挖掘,清理八座清代墓葬,出土器物十余件,但发现的墓地并非多尔衮墓葬。 五十五中学一老师告诉记者,墓地是学校施工建设地下工程时发现的,考古现场在学校南门附近,目前考古挖掘已结束。 记者在附近看到,考古现场被写有“建设”字样的蓝色铁皮环...
酉水河水下也有一座“老司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湘西古丈县会溪坪段水下考古,7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涛,据他介绍,这次水下考古主要针对明清年代以前的湘西土司文化,将填补明清前湘西土司文化的空白。 根据史料记载,彭氏土司的治所最先在会溪坪,南宋绍兴五年(1135)才迁至如今的老司城。这里背依青山千仞,俯临长河万里,为了争夺这处要塞之地,公元939年,楚王马希范和...
12月5日,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的伊川徐阳墓地考古发现暨院科研规划专家座谈会上,公布了洛阳市伊川徐阳墓地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徐阳墓地极可能是东周时期从西北迁入伊洛河流域的陆浑戎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 据介绍,2013年徐阳一带盗墓活动十分猖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经现场勘查后,确认为一处新发现古墓地。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勘探基本确认墓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00余座,车马坑...
遗址上,除发现大量陶片、瓦砾外,还发掘出一道东西走向的人工石砌围墙、石基础、古旧步道。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推测,这处遗址可能就是历史上的神农城遗址,距今应该已有5000年左右历史。 12月7日,记者从山西高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11月19日—23日,在高平市羊头山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发现一处仰韶文化遗址。遗址上,除发现大量陶片、瓦砾外,还发掘出一道东西走向的人工石砌围墙、石基础...
7日,在南昌西汉大暮主椁室盗洞旁约30厘米处,发现一样沾满泥渍的东西,它不是文物而是一只手套。这个手套距离盗洞如此之近,专家分析,可能是盗墓者留下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昌西汉大墓遗址,南昌市拟将西汉大墓遗址保护条例列入明年立法计划的法规调研项目,目前南昌市政府法制办正按立法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玉环等精美玉器陆续出土 7日上午,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主椁室东室进行文物提取工作...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1日消息称,在该市伊川县发现了2500年前的陆浑国贵族墓葬,并已在车马坑中发掘出马匹车辆遗骸。 此次发掘的墓葬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古老的伊河支流顺阳河中游两岸台地上。今年6月,文物部门在徐阳村东和村南各发掘大型墓葬1座,该村东发掘陪葬车马坑1座。 洛阳市考古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吴业恒介绍,这座车马坑东西长9.3米,南北宽8.8米。目前发现车4辆,已清理出1辆,车轮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