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4日,记者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得知,该所对常德市澧县孙家岗的系统考古钻探工作已完成。此次探明了遗址外围环壕的位置、规模、结构和走向等;此外,在遗址所在岗地南部,考古人员发现多处大面积分布的人工夯筑堆积,初步判断是建筑台基,具体情况有待发掘进行确认。 孙家岗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大坪镇大杨村,1991年发掘出石家河文化早中期墓葬32座,出土一批陶器和玉器,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开县姚家坝遗址近日考古发现一批重要的商周遗存,有灰坑、柱洞、灶、窑等遗迹,是该区域早期制陶遗存的首次发现,出土了种类丰富的陶器。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介绍,该遗存位于开县赵家镇姚家村,台地面积分布约8万平方米,2008年作为三峡文物保护项目曾实施了1000平方米的发掘工作,当时的主要发现遗存时代为汉至明清时期。该院近期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文物考古发掘中发现,该遗存因江水冲刷、滑坡、崩...
如今的西安人,大多住着高楼,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可你知道在两三千年前的西周,生活在都城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吗?昨日,省考古院公布今年在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揭秘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首次发现铜制工具 省考古院研究员岳连建说,今年7月至12月,他们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花园村进行考古发掘。初步统计,在村东400平方米范围内,出土了80多个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时期的陶...
青铜器在西周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代表,但制造这些西周青铜器的工具长什么样一直是个考古谜题。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持续性考古工作,我省考古专家在西周镐京遗址首次发现了制造青铜器的工具,这对研究镐京的功能、布局以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遗址发现9件制铜工具 今年7月至12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西安市沣东新城斗...
12月27日,一场考古公众分享会将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我省首次举办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公众分享会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杭州西湖博物馆协办。 届时,全省各地的考古专家将云集杭州西湖博物馆,来自杭州、宁波、安吉的四位考古专家、领队还将向大家讲述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杭州古海塘遗址、安吉上马山古墓葬、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清代沉船遗址四大考古发现的“前尘往事”,聊一聊古城、沉船、古墓背后的故事。 这...
科学家于近日表示在经过对来自中国山洞中的神秘股骨化石进行细致研究后,他们认为它代表了与目前已知生物相比持续时间更长的人类古老物种。1989 年,有人在中国云南省马鹿洞(Maludong,称为红鹿洞)中发现了 14,000 年前的珍贵遗骨,但直至 2012 年相关工作人员才开始对这一最初找到的化石宝库进行研究。美国学术期刊 PLOS ONE 中的一份研究称,部分股骨虽然显示亡者的年龄相对较为年轻,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2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境内镐京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青铜器铸造相关工具,出土陶、铜、蚌器等文物百余件。 镐京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于7月中旬开始,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灰坑80余座、墓葬6座、房址1座。 考古专家岳连建说,发掘出土的遗物多为西周中晚期。西周文化层及灰坑中,还出土多件铜刻刀、铜锥、铜削刀等工具。“这些工具与制作陶范...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对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类股骨的最新研究显示,虽然其年代距今1万4千年左右,但其特征却与最古老的人类极其相似,且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共存在同一区域。 据云南省文物...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对西周镐京遗址进行发掘时,首次发现了青铜刻刀等西周时期制铜工具,对研究西周都城镐京的功能、布局和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400平方米范围出土文物百余件 此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今年7月中旬,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花园村东。斗门街道办一带,位于沣河的东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
古墓中挖出的瓷碗 挖出的似当年采茶农具 挖掘出的宋代古墓 高艺瑜 摄挖掘出的宋代古墓 高艺瑜 摄 23日记者从四川雅安市名山区证实,据初步推断,日前在蒙顶山景区——毛家山挖掘出的古墓是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古墓。现场出土的成剪刀状的工具,经文物专家分析,有可能是当时茶农用来修剪茶树的农具。 据介绍,古墓被发现后,施工人员立即上报了雅安市和名山区文物部门,相关人员火速前往现场。初步推断,...
经过近3年时间的工作,中国科学院青藏专项组工作人员日前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海拔4195米的地点发现了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据介绍,这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大型碎骨型鬣狗,它的发掘出土为第四纪冰期动物“走出西藏”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鬣狗科是一种外观似犬、个体中等偏大的食肉类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其中一部分拥有了比犬类更加强壮的上下颌和更锋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咬碎猎物骨头来食用里面的骨...
图为出土文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图为镐京遗址发掘现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2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境内镐京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青铜器铸造相关工具,出土陶、铜、蚌器等文物百余件。 镐京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于7月中旬开始,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灰坑80余座、墓葬6座、房址1座。 考古专家岳连建说,发掘出土的遗物多为西周中...
这是在海昏侯墓考古现场发现的金板。新华社发 专家确认为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考古人员在主棺的内外棺之间发现了多块金板。经秦汉考古权威专家确认,这是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板,或将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金板位于内棺和外棺之间的南侧空隙处,在精美的漆箱下面。目前,金板只露出一角,具体大小还看不清,目测有好几块叠压在一起。 ...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这是在墓室壁上发现的嵌入的一块石碑(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 这是古墓的拱形大门(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这是古墓的拱形大门(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18日,蒙顶山半山腰发现一座古墓,工作人员发掘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