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中被编为凤雏三号的建筑基址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西周建筑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制发展演变提供了实例。遗址内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与丰镐遗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补了周代都邑性遗址给水(池苑)系统的空白。图为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 辽宁“丹东一号” 清代沉船遗址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结合各种...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称蒙山大佛及佛阁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大佛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雕造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开化寺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蒙山,始建于551年(北齐天保二年),与龙山童子寺同时为北齐文宣帝所创建。开化寺分前(下寺)、后(上寺)两院,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山崖旁,建筑高大宏伟,依山势镌刻...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期在赤峰市敖汉旗,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考古人员将本次新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命名为乃林皋遗址,蒙古语意为“细小的河流”。 乃林皋遗址发掘面积约为550平方米,发现15座房址,分别为地面式和半地穴式,同时发现17座灰坑。在遗址北侧发现壕沟,自西向...
(1)左上图: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2015年11月24日摄);右上图: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2015年12月24日摄);左下图:海昏侯墓出土的玉佩(2015年11月18日摄);右下图:海昏侯墓出土的龟形玉印(2015年12月13日摄)(拼版照片)。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海...
日前,文物专家在内蒙古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卷由元代蒙古族和汉族共同捐资刻写的佛经。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丰富了元史研究材料,揭示元代蒙汉通婚、元大都城市街道等历史状况。 文物专家对佛经卷末的捐资题记研究后发现,捐资人是居住在“大元国大都钟楼西街北”的张遵诲和夫人瓮吉剌氏(蒙古贵族)以及长子张洪涛、次子住增台(蒙古姓)。他们共同捐资为五台山金界寺刻写了佛经——《维摩诘所说经》。该佛经是南宋末至...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对富平桑园窑址进行的又一次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了两组东西向分布的窑炉组,共发掘窑炉 48座,同时还发现了窑场两次使用的证据。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小蒙介绍,此次新发现的两组窑炉位于整个窑场的中心部位,呈东西向分布,通过钻探,得知这一区域共分布窑炉48座。新发现的两组窑炉大部分是全部由生土掏挖而成,窑顶也是生土掏成,不用人工砌筑窑顶。通过发掘,考...
记者1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当地考古人员在陕西黄陵县境内发现一处战国墓地,清理墓葬37座。专家推断,这处墓地从战国早中期延用至秦统一,反映了秦魏两国在该地的争夺及历史关系演变。 据了解,黄陵县史家河战国墓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遗存,专家认为这丰富了陕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也为辨识该区域同类遗存的年代及性质提供了重要标尺。 史家河墓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7座,墓葬分为竖穴土...
近日,在内蒙古开展的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物普查组在内蒙古图书馆发现一卷元代佛经。经文物专家根据佛经卷末捐资题记研究,得知捐资人是居住在“大元国大都钟楼西街北”的张遵诲以及夫人瓮吉剌氏(蒙古贵族),与大儿子张洪涛、二儿子住增台(蒙古姓),共同为五台山金界寺所刻写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捐资。 刻经的时间为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 年)。专家指出,公元 1271 年,蒙古改国号为“大元” ,第二年...
一座东晋时期的女性贵族古墓,为《史记》等文献中提到的建平郡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 昨日记者从市文遗院获悉,在2015年12月底结束的巫山县早阳旅游新城(江东组团)一期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位于大宁河畔的大坟园墓地10号墓,不仅是罕见的,可以确定墓主性别的古墓,更有铭文直接标注出地名,为古重庆地名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佐证。 铭文确定建平郡位置 墓葬中还残存有少量青瓷碗、银钗、银手镯、铜釜...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8日专电(记者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古城发现58座汉代瓮棺葬,为了解中国古代儿童墓葬制度提供新实物资料。 瓮棺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一般用2件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地面下。 盛乐古城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是中国规模较大、沿用历...
遗骸和陪葬铁剑保存较好 遗址中出土的名为“陶塘”的器物,形同浅盆,里面置有小丘、小船和人物等。 1月10日至11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贵州赤水河流域史前至汉晋时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在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召开。 记者从现场会上了解到,贵州赤水河流域遗址发掘中最重要的收获,当属首次在贵州境内发现的史前至汉晋时期瓮(瓦)棺葬群,其中的瓦棺葬...
很多的事情都是很凑巧的,有一位村民叫做曲大河,是叩官镇的村民,在近日的时候,原本平凡的日子去被打破了,曲大河家里面的祖坟所在的地方靠近开发区的位置,所以经过了政府部门的规划,曲大河家的祖坟要动迁。于是曲大河就在施工队的帮助下动迁祖坟,在曲大河的祖坟中,埋葬的是曲大河母亲的爷爷,到了现在已经有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动迁的时候,很多的施工人员都在现场,根据曲大河本人表示,在动工的时候,因为...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称蒙山大佛及佛阁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大佛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雕造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开化寺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蒙山,始建于551年(北齐天保二年),与龙山童子寺同时为北齐文宣帝所创建。开化寺分前(下寺)、后(上寺)两院,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山崖旁,建筑高大宏伟,依山势镌刻...
科学家发现茶叶至少在1800年前就已输送到西藏阿里地区。由此推测,当时丝绸之路有一个分支穿越了青藏高原。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上。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实物发现于我国北宋时期的墓葬中。长期以来,人们推测茶叶、丝绸和瓷器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古都长安传送到中亚及更远地区。但迄今在丝绸之路上,没有茶叶在唐朝以前进入新疆或青藏高原的任何证据。一般认为由于古代茶叶多已腐烂或碳化,难保存难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