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考古人员在内棺下发现了带有轮子的棺床,轮子和滚轴均是木质结构。有专家介绍,这样的棺床在汉代考古中是第一次发现。“这个活动的棺床我们推断,应该是起灵时推进棺柩时用的。”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介绍说,棺床并不常见,只有在大型墓葬中才会出现,由此也可见南昌西汉大墓墓主的身份很不一般。 据了解,棺床为供棺椁停放的底座。《说文》中介绍:“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由...
日前,记者从扎囊县了解到,在山南地区扎囊县阿扎乡章达村发现稀有工艺饰料——汉白玉,且储量大、品质好,纯洁晶莹、无乱色。根据地质部门勘查,储量在100余万立方以上。经取石料加工的样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云浮)国际石展和第十六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其特有的透光度和独特的纹理更展示出了雪域高原的特色,在展销会上独一无二。 汉白玉用途十分广泛,且是一种十分名贵的建筑...
中孟联合考古队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纳特斯瓦尔发掘区发现了建于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佛教金刚乘寺院典型建筑遗址。 我国专家应邀赴孟加拉国考古 参加考古发掘的中方领队、湖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柴焕波说,这处佛教寺院遗址是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 本报记者从“湖南考古”公共微信号上看到,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南1...
历时一年的湖北天门石家河印信台遗址第一期考古研究圆满结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正式公布,印信台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有助于还原中国史前最鼎盛的祭祀文化面貌。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整个遗址群占地8平方公里,遗址古城面积约1.2平方公里,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印信台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的西边,与石家河西城...
大墓出土简牍为校订古代文化典籍提供证据 马蹄金、孔子屏风、精美漆箱等珍贵文物的相继出土,让南昌西汉大墓墓主身份这个话题再次掀起讨论热潮。南昌西汉大墓考古专家研讨会将于本周三举行。昨日开始,来自全国的秦汉考古专家们陆续来到南昌,将于今日参观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同时,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21日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发现了盾牌等文物。 椁板下发现部分文物 为便于棺柩的清理发掘工作,昨日...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 近日,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铁足铜鼎——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将得到科学保护修复。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该鼎为中山王墓中同时出土的9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国家,公元前296年被赵国吞并。作为国宝级文...
萧后冠饰里的唐代棉花(资料图片) 昨天下午,本报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等共同策划的“扬博大讲堂”在扬州双博馆报告厅举办第12讲,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讲解“隋炀帝墓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曾有两个水塘 可能与隋炀帝夫妇有关 对于隋炀帝墓和萧后墓在扬州曹庄被发现,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称,这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位于邗江西湖镇司徒村曹...
考古学家最近在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一些古人类骸骨,确认属于一个先前未知的人种。 这一发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英国广播公司28日报道,考古人员新发现的骸骨包括颌骨和牙齿,据信属于4个人,时间可追溯至330万年至350万年前。 这一新发现的古人种被称作“南方古猿deyiremeda”,在阿法尔人所使用的语言中意为“近亲”。它同时具有猿和人的特征。 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优...
安溪县感德镇尾厝村村民姜辉煌在村后的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内太华岩遗址游玩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师祖德山和尚塔”字样。日前,记者和姜辉煌等村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登,来到太华岩遗址一探究竟。 太华岩,坐落于感德镇尾厝村境内的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华山麓,古称泰华峰寺,据记载,建于宋朝。记者跋山涉水2小时探幽,发现太华岩遗址呈葫芦形,被周围的山头围在中间。庙宇大殿遗址则在“葫芦”底,背靠高峰、前...
大约一万年前,广西人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住在哪里,用什么劳动,吃什么食物?为了配合广西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课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隆安县文物管理所,对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在近年来广西考古界较少涉足的洞穴考古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1 “山洞人”安家很讲究 洞穴选址非常考究;内洞还有功能分区 娅怀洞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离山脚约有十几米高。放...
吉学平团队首先要做的,是对马鹿洞人进行“断代”。碳-14等测定法很精确地把化石主人马鹿洞人的生存年代定位到1.4万年前,但吉学平团队却很意外地发现,马鹿洞人虽然生活在晚期智人盛行的时期,但从头盖骨等化石留存的特征看,他们更像是更早期的人种。 可以确定的是,马鹿洞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但神秘的探索还远未结束。 【头骨与股骨主人竟不是一伙人?】 2012年,吉学...
据新华社昆明12月18日电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对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类股骨的最新研究显示,虽然其年代距今1.4万年左右,但其特征却与最古老的人类极其相似,且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共存在...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的消息,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该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伊川县发现大量春秋时期墓葬及一座汉代古城。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史书记载“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迁入伊川”,该市文物部门对和陆浑戎有关的线索非常重视。2013年夏,当他们听说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盗墓活动猖獗时,立即意识到有人在“打探”陆浑戎的消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共发现...
日前,记者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今年8月初至11月中旬,为配合太嘉河水利工程幻溇港基本建设,市文保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导下,对南浔区石淙镇银子桥村凡石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瓷器、陶器、漆器等宋代遗存。考古专家猜测:这里可能是南宋时期石淙镇的镇中心。 太嘉河水利工程本体河流为南北流向,一支流自西向东汇入,凡石桥遗址沿支流北部及本体河道西侧分布。经初步地面踏查,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
因发现古代聚落遗址,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4标段的“转盘”工程停工近10个月之久,最近重新动工。其间,针对考古发掘进程,两次更改设计为遗址让路。 今年1月25日,中建四局承包的154公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开工。由四局三公司路桥分公司负责施工的4标段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河滨大道开发区”路段,要将旅游公路与S303省道相连接,要在一个名为黄金湾的地方修建至大桥的道路及回头“转盘”。施工过程中,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