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新进展。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说,普查为每件文物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为分散在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的文物信息资源整合及管理利用创造了条件。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进展,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家,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公布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文物普查中,国家文物局为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为文物办了一张“身份证”。昨天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扬州市将有351948件文物在此次普查中领取“身份证”。 文物“身份证”有何用? 文物唯...
2015年1月,在海东市互助县甘禅寺,省普查办专家组成员正在认真仔细的开展该寺的文物认定工作。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新进展。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积极推进,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 据悉,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0814家国有单位...
根据国家、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南宋官窑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摸底排查、清库、人员培训等工作,并于2014年,全面开始了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文物信息的采集与完善、文物数据EXCEL表格登录、数据上传普查平台、上传数据审核、修改、数据上报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仔细、认真。为了高效、快捷地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员对各项工作采用同时开展,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方法进行。截止到2...
3月2日,记者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现已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励小捷在通报会上介绍,此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
记者从海南省文体厅近日召开的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海南省初步完成了全省7594家国有单位的摸底调查工作,可移动文物总量统计有12万件。 据介绍,海南省文物收藏单位确定为53家,文物总量近12万件,其中近5万件文物来自海南省各行业博物馆及教育、档案、国资、民政等系统的多家国有单位,比如有来自博鳌亚洲论坛博物馆、粤海铁路海南铁路博物馆、兴隆华侨农场展览馆等收藏的行业文...
近日,曲阜市文物局孔府文物档案馆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馆藏字画类文物的普查工作。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上报字画类文物1538件(套),2754件;其中,在级类字画371件(套),534件;普品类字画1167件(套),2220件。字画类文物普查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曲阜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走在了济宁市前列。 孔府文物档案馆作为曲阜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保管机构,保存有陶瓷器、铜器、玉石器...
近日,从省普查办传来好消息,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平台登录文物7545件/套,总藏品报送进度为43%,全市7个县(市、区)达到50%以上,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列居全省第二。 去年以来,我市将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列入年度计划,狠抓落实。年初,在组织文物认定试点工作的同时,普查人员深入九县(市、区)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调研,检查各地普查工作进度。以座谈会、实地...
1月23日,萧山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会议在萧山博物馆召开。萧山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收藏单位代表、普查队成员等参加会议。会议传达贯彻省有关文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并对全区下一阶段普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和协作,确保在2015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文物系统内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工作。 ...
来自苏州市文物局的消息,近日苏州市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市属及市级以下国有收藏单位共登录“藏宝”6439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2211件(套)。 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当年7月至10月,苏州市普查办进行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2013年12月—2014年5月,还组织专家组,专门对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上报的可移动文物...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第二阶段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经过前期宣传发动和实地察看,我市普查工作小组已确定83家单位有可移动文物遗存,总量38万多件(套)。 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的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物见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
经过文物普查员紧张有序的工作,截止2015年1月13日,商丘市夏邑县文化局圆满完成了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夏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上报各类文物630件/套,在商丘市文物普查工作中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受到上级文物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推进中。我省根据全国普查要求,按照普查范围和内容,深入细致开展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价值,并非仅仅因为承载着时光的积淀,其特殊的经历或者背后隐藏的丰富故事,能让人倾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更能让人感悟到文化的价值和文脉的传承。青岛市市南区普查办郭静介绍说,当地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收藏于青岛观象台的天图式赤道仪、童第周用过的显微镜、最古老的电话机等...
按照河南省文物局、濮阳市人民政府、濮阳市文物局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相关文件要求,本着早启动、早推进、早完成的思路,濮阳博物馆认真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可移动文物普查当成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馆长段兴亚为组长、分管副馆长赵红为副组长的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协调实施文物普查工作,明确保管部承担文物普查主体责任。针对时间紧、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