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青铜凫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图为青铜天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军昌5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01年在秦始皇陵园一个陪葬坑内,出土了46件青铜水禽,目前已成功修复26件。在修复过程中,文保专家发现其在表面装饰及表现风格上特征鲜明,明显有别于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他推测这些青铜水禽可能是中西铸造工艺交流的成果。 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北侧,共出土46件,分为...
5月1日,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元代金石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一件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刻有“总统”等铭文的祭孔铜器,在内蒙古包头市燕家梁遗址考古研究中被确认。 这件元代铜器,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处考古人员定名为青铜鋪,为仿先秦时代的铜祭器,它铸造精细,上为圆盘,下为立柱,在铜盘中刻有28字清晰可辨。其内容为“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大德...
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该鼎于1959年在中国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一个叫新屋湾的地方出土,最初被不明...
铜爵与陶爵之间存在着源流关系,现已经为学界公认,不过对于两者孰为源孰为流还存在异议。以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可以推测出,铜爵最初是仿造陶爵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铜爵的起源是应该是陶爵。 认为铜爵起源于陶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爵属于二里头文化三期,而陶爵的起源则可以上溯到龙山文化晚期。时间上看,陶爵的出现要比铜爵早。龙山文化出土的铜器残片也多是小件器而非容器残片,...
图片来自网络 青铜器收藏逐渐升温引发赝品横流 作为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玩收藏品,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良的铸造以及高深的创意,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史上独具特色,一直都是众多古玩收藏家们青睐的藏品之一。但是事实上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收藏品市场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可以说青铜器收藏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不过因...
判断古代铜镜价值方法:听声看形 辨锈闻味 铜镜是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收藏到称心如意的铜镜呢? 在收藏界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而只有精品佳藏才能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升值潜力也最不可限量。因此专家认为,判断一面铜镜的收藏价值一般可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艺术性高,反...
胶州的一些观众来电话,请记者去他们那儿给甄别甄别,村子里突然出现的这些铜板,究竟是不是古钱? 记者到达现场时,10多名村民拿着铁锨和耙子,正在地里仔细的翻着土挖宝呢,场面甚是壮观,随便问了几位村民,大家都收获不小。 发现古钱币的地方,是胶州市站前大道附近的一片空地,附近村民介绍说,这些钱币早在4天前就被人发现了,相比今天,前几天地里的铜钱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村民挖出的钱币,有的已经被泥土完全...
资料图:青铜爵 作为造型精美的青铜礼器,铜爵承载着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而其独特的造型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其具体功用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铜爵用途的说法主要有“饮酒说”、“滤酒说”、“温酒说”、“鬯酒说”、“敬神说”等。 而定爵为饮酒器,是自宋代金石学家为其定名以来的传统观点。此观点以东周古文献如《左传》、《仪礼》、《周礼·考工记·梓人》等中的相关记载为证,认为爵为饮酒器。而今,饮...
著名旅美华人艺术家尚德林创作的120余幅书法作品12日起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内展出,其中一幅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的书法作品引人注目,因为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一词。“这是诠释了3000年前已出现‘中国’一词的何尊铭文首次以书法的形式展现沈阳,”主办方之一辽宁省海外联谊会负责人介绍。 尚德林是辽宁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外聘专家。他身居海外,始终致力于传承、推动书法篆刻艺术,弘扬中国...
近日,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火了。先是有网友发微博称,甲骨文中的“鼎”字形似被昵称为“喵星人”的小猫,随后,众多网友开始到处寻找含有“鼎”字的甲骨文,进而发现青铜铭文中的“鼎”字更像“喵星人”。一时间,网友纷纷表示被这个“鼎”字“萌化了”,而据了解,宝鸡市就曾出土过数件带有“鼎”字的铭文的青铜器。 瞧瞧网友们搜集的这些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的“鼎”字——一个大脑袋,两只尖耳朵,四条小短...
文峰塔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介绍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侯墓地此次当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理由是,发掘所获遗物众多,创造多个首例,学术价值非常重大。” 第一,首次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第二,首次在随州境地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的3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
4月6日上午,在伊川县烟云涧村广场上,首届洛阳烟云涧青铜文化节拉开帷幕。据了解,文化节为期三天,4月6日至8日在此举行。在文化节上,市民和青铜器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更有当年下乡知青回访。洛阳市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馆长、伊川县青铜器行业协会会长方长站告诉记者:“青铜器是华夏文化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烟云涧青铜器系列更是当代青铜文化的代表,制作精美,代表着博...
图为:俄罗斯女孩在描绘鹿角立鹤。 图为:俄罗斯儿童画。 (记者 别鸣 摄) 鹿角立鹤、编钟、铜鼎……这些古朴厚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俄罗斯孩子的画笔下,显现出别开生面的童真童趣。6日,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100余幅俄罗斯儿童的画作,加入湖北青铜器展。《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自3月3日在俄罗斯开展以来,已吸引了万余名该国观众观展,100多位俄罗斯孩子面对...
列旦桑布在孜东铜器厂内制作铜器(2月28日摄)。 工人在列旦桑布负责的孜东铜器厂里制作铜器(2月28日摄)。 列旦桑布在孜东铜器厂里(2月28日摄)。 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乡孜东村村民列旦桑布是孜东铜器第六代传人,也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列旦桑布的外祖父藏巴多杰是西藏著名的制铜专家。为了传承孜东铜器,列旦桑布从14岁起,跟随外祖父学习制作铜器。22岁那年,列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