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根据杜靖先生《太阳三足乌新释》[1]一文的研究,从东夷文化遗物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鬲、鬶、盉等陶器器形如鸟,而三足器则明显模仿鸟足。此外还可以看到不少鸟头形器盖、鸟头形鼎足、鸟喙形突饰等。这些说明东夷部族的西部是一个鸟图腾信仰圈。这个崇鸟部族的主要大神都是男性, 据此推断, 这是一个父系部族。 这个以鸟为图腾的部族并没有因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而消亡,以至于一直持续到商代。 “...
光洁平整的表面、繁复华美的背纹、高超的冶炼工艺……古代铜镜无疑是中国种类众多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其中,尤以秦汉时期的铜镜最为精美。2013年,考古人员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内阚家寨村南一带发掘西汉时期的铜镜铸造作坊,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古代铜镜铸造作坊遗址。这一遗址的出土,为我们“破译”2000年前尘封于地下的铜镜铸造的工艺密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昨日,记者获悉,吉林省博物院院藏铜镜展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展,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展出文物95件,即日起至6月中旬,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省博物院免费参观。 铜镜出现衍生“擦镜工” 据了解,在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中,铜镜以自身独具的艺术特色,以自己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之林中占据着重要而显著的位置。铜镜的背面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铭文,这些装饰的内容及其产生和流行,是与当时政治经济,尤...
据研究,在龙山文化晚期时,正是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此时,人类正逐渐脱离了原始的氏族社会而向阶级社会转变。随着阶级社会的到来,青铜器作为相对于陶器更为贵重的器物而成为特权阶级专用,并逐渐成为其身份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为特权阶级的占有、使用的特权,主要表现在祭祀上。 夏代祭祀保留了大量万物有灵观念下的自然万物的祭拜,不过此时“天命”观念初步抽象到了一个具有至上神性质的位置,但其范畴十分...
出土大量儿童葬具残器 走在麦田,记者不时看到地上有灰色、白色的陶、瓦片,上面有条纹花样。 “你随便拿起的一块瓦片,可能就是2000年前的东西。”一名考古队员笑着跟记者说。 记者好奇地从地上捡起一片残陶。没想到,考古队员竟说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安葬儿童的器皿。 记者了解到,此次齐故城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儿童葬具和骨骼,这些器具有的像是现在腌咸菜的坛子,有的是两个大小不同的陶盆组成。“遗址中一次...
柳贵田 柳贵田——号称“钱王”,是因为他收藏古钱币达六吨之多。他又成为青铜器收藏王,已建成一个全国一流的私人青铜器博物馆。深圳文博会前,记者走进黑龙江省爱民青铜器博物馆,有幸结识了牡丹江收藏家协会会长柳贵田,并观看了他的13000件收藏品。 千里单骑寻古 柳贵田1950年出生于牡丹江市,现在是牡丹江市收藏协会会长。文明古国的地缘优势成就了这位收藏家。走进他的钱币收藏馆,就看到了3000余年光...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青铜器类的收藏因为场内外的因素,长久以来,没有搭上艺术品市场启动的顺风车,但作为青铜研究会的秘书长,对这一收藏板块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在他看来,现在入手收藏青铜器恰逢其时。 藏品介绍:规...
19日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文物局透露,当地文物方面发现多处青铜时代古遗址,保护完整,未遭破坏。 据称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研究员在木垒县进行历时一周的考古调查。 本次调查在木垒县平顶山丘陵地带近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现10多处青铜时代的圆壕古聚落遗址,最大的直径300米,最小的有40米。在已经发掘考证的干沟口遗址东南约600米处,也发现一座直径1...
作者:郭妍利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ISBN:9787509748947 页 数:532页 字 数:582000 印刷时间:2014-3-1 印次:1 开 本:16开 作者简介 郭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工作, 1998年任《考古》编辑部主任,1999年任编辑室副主任,1999~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系进行学术访问,2001年主持编辑室...
[内容摘要]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奠定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基础。祖居黄河的史前人类,携带彩陶文化进入中亚天山地区,为天山史前文化涂抹浓重的黄河文化底色,对西域早期开发厥功甚伟,更为汉代中原政府西域经营国策的顺利实施和西域最终纳入中国版图,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 甘肃博物馆藏青铜大角鹿,张掖市龙渠乡出土。资料图片 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经营西域作...
我收藏铜镜已有十几年了。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面的生活工具,《木兰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镜”就是铜镜。古代铜镜的纹饰丰富多彩,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镜工艺,用故事做铜镜主题纹饰是其常见的题材,包括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在我收藏的铜镜中,有件明代“九世同居”铜镜,铭文“九世同居”说的是张公艺的故事。张公艺是唐代名人,生于公元578年,历经北齐、北周、隋、唐...
内蒙古元代金石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一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发现的刻有“总统”等铭文的祭孔铜器,在包头市燕家梁遗址考古研究中被确认。 这件元代铜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处考古人员定名为青铜铺,为仿先秦时代铜祭器,铸造精细,上为圆盘,下为立柱,在铜盘中刻有28字清晰可辨,内容为“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大德九年月日记”。这件青铜铺现藏于包头市博物馆,大德九...
二里头文化三期时铜爵的爵柱尚未出现,到了二里头文化四期时,铜爵的爵口上逐渐出现了泥钉状的小柱,柱上没有柱帽。从铜爵脱胎于陶爵的角度看,此时铜爵的爵柱应该同样是起到加固的功用。它的出现是因为铜爵照搬了陶爵此时的形制,相应地也就借鉴了陶爵爵口上小泥柱的作用。陶器的质地相比于铜器更为脆弱,尤其陶爵的流口之间的衔接处极容易断裂,因此工匠在制作陶爵时有意在流口之间多施一部分陶土,用于加厚和加固,当多施的陶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