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不少人的眼中,考古就是挖坑掘墓,发掘地下埋藏千年的秘密。但是挖了坑之后该怎么办?21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考古不光管挖,还有管“保”和“用”,做到对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遗址后续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需求。 21日,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如果以1921年河南仰韶...
20日,在山西省临汾市举办的“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20余位著名的考古、文化学者,针对陶寺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建言献策。山西省委副书记楼阳生,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等人出席。 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介绍,临汾古称平阳,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临汾、北京召开会议,对陶寺遗址就是尧都达成广泛共识,使尧都平阳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国最早的...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多年来,东亚地区现代人类的来源有“非洲夏娃说”和“多地区连续进化”两种假说针锋相对。 记者从首届考古学大会上获悉,近年来在郑州地区发现的400余处古遗址,勾勒出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发展过渡的完整年代链条,全面厘清了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发展历史进程和影响机制,印证了中国现代人的独立起源。 作为世界史前研究最核心的课题之一,不同地区的现代人起源与发展问题一直众说纷...
5月21日下午,在郑州黄河迎宾馆迎宾会堂,来自全国考古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公共考古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热烈探讨。 公共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简单地讲,主要研究考古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等。 公共考古应该怎么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先人遗留下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解释,要推进开...
5月21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本届大会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来自国内外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郑州市市长马懿,副省长张广智分别致辞。 王伟光指出,此次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数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且多数是地下的重要遗址,这些都表明,在郑州召开这个会议无疑非常合适。”王巍说,郑州无论从文化积淀、久远的历史、古都地位,还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最近几年郑州新开展的考古工作,都让大家意识到郑州考古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列。“事实上,会议开幕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能够感觉到河南、郑州...
昨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会13个专业委员分组学术讨论会、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圆桌会议分别于下午和晚间在黄河迎宾馆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各抒己见,他们精彩的观点、妙趣横生的发言,引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专业委员会开始分组讨论 分组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汇报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阐述了前沿考...
5 月 19 日,英国考古学家拉开了十六世纪古剧院的帷幕。这里不仅曾上演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文学家之一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撰写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且还是这位吟游诗人自己在“伦敦第一剧院区”的演出之地。图为 2016 年 5 月 19 日拍摄的图片,显示了一支考古队正在伦敦东部“幕帷剧院” (Curtain Theatre) 遗址开展细致的发...
“重大发现!今天出土的这些陶片,从布纹及打磨的光滑度判断,至少是汉代时期物品,甚至不排除先秦或新石器晚期的可能!”5月19日,在眉山市洪雅县复兴村魏坊基铜矿渣堆积区附近溪沟中,瓦屋山严道铜山考古队发掘出多块古陶碎片,现场负责人、先秦考古学博士陈苇惊喜地告诉大家,这些陶片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瓦屋山已有人类生产生活,与中国早期青铜冶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连续七天来采集的100多件实物样品,也比不上这...
19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题讲座”在北京举行。目前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讲座结束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杨军接受了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独家采访。 考古进展:正进行更精细地发掘与处理文物 16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列其中。而此前,海昏侯墓内棺考古也已进入后期清理阶段。考古人员发现了保存...
为促进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扩大中外考古学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考古学会在全国评选考古工作终身成就奖、田野考古奖、研究成果奖(金鼎奖)和青年学者奖(金爵奖)等奖项。 5月8日,经过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投票选举,12个项目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5个项目获得公共考古奖(金镈奖...
5月10日,从磁县文物保管所获悉,磁县磁州窑冶子村窑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截至目前,已开探方10个,发掘面积296平方米,共发现窑炉2座、遗迹16个,出土各种完整或可复原瓷器近1万件,各类瓷片标本近6万片,出土的一组唐代时期青白釉点酱褐彩装饰的碗、盘、钵等器形标本表明,点彩装饰技法在唐代已非常成熟,从而将磁州窑毛笔点彩装饰技法时间从宋代提前到唐代。 据磁县文物保管所相关负责人介...
历经4次水下考古调查,在深达24米的海底找到一艘钢铁沉舰,并确认为清北洋水师的致远舰。通过历次水下考古工作,抽沙揭露出长达60多米,宽9米至10米的舰体残骸,舰体外壳用钢板构造,使用铆钉连接。沉舰发现多处火烧迹象,从周边抛撒的钢板、木质船板等物品,可推测发生过剧烈爆炸。历次考古发现并提取水下文物计60个种类180余件文物,涉及船体构件、舰载武器以及船员生活物品等。其中,能确证“致远舰”身份的遗物有...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以下简称“致远舰水下考古”)项目,成功入选被誉为“文物界奥斯卡”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 昨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水下考古的亲历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春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冯雷接受了沈阳晚...
1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2.0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作为全球第一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自两年前开馆后,得到了全国考古和博物馆界专家的高度认可。两年以来,每年的参观人数均超过3万人。 为让参观者得到更好的体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泛听取意见后,经过努力改进,对虚拟体验馆实现了升级改造。 虚拟考古体验馆2.0版,将科技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