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1日发表声明说,该校考古学家在西澳大利亚发现了由玄武岩制成的斧子,距今4.6万至4.9万年,为迄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斧子。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化历史语言学院教授休·奥康纳是考古小组负责人。她表示,这把斧子是在西澳大利亚温迦那峡谷国家公园发现的,斧子由玄武岩制成,用砂岩打磨成斧头的形状。奥康纳推测,这把斧子主要用于打造长矛和砍伐树木。 “这把斧子距今4.6万至4....
4月29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咨询会在湖北大冶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省文物局、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文物考古和遗产保护专家,为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出谋划策。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不论从年代、冶炼工艺水平和遗址构成,还是开展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深度上,都堪称目前国内最为重要的矿业遗址,为中国考古学开辟了矿冶考古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的...
瓜州东千佛洞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90公里处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始创于北魏,历经唐、五代、西夏、元、清等各代重修而渐成规模。现存洞窟23个,壁画486平方米,塑像56身。东千佛洞以西夏时期壁画驰名,其中第2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一窟之中多种风格并存,显教经变、汉密图像均属中原风格,藏密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受西藏、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同时洞窟形制独具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1996年被...
5月4日,亳州城父后铁营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开工。 此次发掘工作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站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共同进行,发掘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在当时居住区开探方,计划工作一月。这次发掘将取样相当数量的标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标本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当时的生产面貌和生活环境,社科院张东博士担任发掘领队。 后铁营遗址位于谯城区城父镇后铁营村,漳河北岸,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是已...
自今年1月15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号主墓的内棺吊运至文物保护用房以来,在近4个月里,有关海昏侯墓考古的信息似乎被“屏蔽”了。5月6日,经过多次努力,本报记者采访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获得海昏侯墓考古的最新进展。 金器数量再创考古纪录 说起海昏侯刘贺墓,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器。确实,从2015年11月4日发现一大一小两枚马蹄金以来,无论是金器的数量还是种类,海昏侯墓不断刷新中...
图为考古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握拿手铲,从中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周小云摄 6日,来自北京中学的180名中学生来到河南郑州东赵遗址区,参加东赵现场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学生们现场聆听考古专家考古知识讲解,体验考古发掘、勘探乐趣,观摩了解东赵遗址出土遗物,感知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 在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专家向学生们介绍了考古发掘情况、分析了地层,分享了考古知识,讲解了考古发掘技...
两米见方的大殿柱基、琉璃塔上142盏夜明灯……7日,南京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考古界名家蒋赞初老人,在其九十大寿的当天,来到与他结缘半生的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老人一边走、一边历数几十年前他调研考古时日夜工作过的地方,“能够让这座明代第一大寺重现人间,真是一段传奇”。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目前所知的明代最大寺庙。该寺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经挖掘,该寺以遗址公园的形式向公众...
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5日在京公布多项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在紫禁城内宫廷建筑考古中发现元代遗址。这也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 据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介绍,在隆宗门以西发现的一组遗存,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为:清中期的砖铺地面和砖砌排水沟;明后期的墙、门道基址、铺砖地面、砖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筑基槽;最下层的素土夯筑层和夯土铺砖层基槽。“最下层的这组遗存从层位关系判断为该遗址最早的...
日前,为配合浙能镇海电厂新建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项目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相关考古文博单位的协助下,对此次工程建设中涉及用海的电厂卸煤码头、栈桥、取水管和泊位疏浚等海域开展了水下考古调查。 调查工作先采用了旁侧声呐、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高科技海洋探测设备,对工程用海区域进行全覆盖探测,探测海域面积达250000平方米;...
“东钱湖上水岙窑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日前在东钱湖管委会召开。与会专家实地踏勘了上水岙窑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部分典型出土遗物,听取了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的工作汇报,对窑址的年代、规模和未来的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认为,窑址周边保存现状虽不尽理想,但局部保存良好;窑址现存两条龙窑窑炉,在不同时期各经过至少3次修建改建,每条窑炉各有3个火膛,共6座窑;窑炉虽局部破损严重,但整体尚存,结...
日前,“德清原始瓷和浙江陶瓷考古”学术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此次座谈会是“溯源:浙江原始瓷考古成果特展”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溯源”展览展出的原始瓷,是德清县博物馆的珍贵馆藏,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要的考古成果。 座谈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题发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郑建明分别做了“浙江陶瓷窑址考古的探索和实践”、“原始瓷考古新进展暨存在问题”的主题发言,德清县...
5月3日起,央视四套《国宝档案》将推出“汉墓疑云”系列节目,其中,5月5日18:45将播出“龙塘下的王陵”,再次聚焦江都王陵。 2009年初,盱眙警方破获一起大型盗墓案,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巨大墓葬因此重现世间。考古专家没想到的是,这座被确认为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大墓埋在一个水塘下面。这个不起眼的水塘在大云山山顶,村民称之为龙塘。规模庞大的“中”字形大墓,一件又一件高级别的随葬品破土而出,劫后余生的稀...
日前,舟山市召开2016年水下考古工作专家座谈会,邀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参会。 与会专家听取2015年度舟山群岛水下考古前期调查、2015年舟山水下考古重点调查、2015年六横双屿港遗址考古调查等项目推进及完成情况,2016年岱山县水下考古前期调查项目进展情况,审议2016年舟山水下工作总体安排思路,协商研究2016年度推进六横双...
【人物名片】林国聪,198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就职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要从事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获评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带头人、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宁波市“青年岗位能手”等。 1999年,大学毕业的林国聪怀抱着一股子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闯进了当时刚刚起步、乏人问津的行当——水下考古。他顺着弯曲的海岸线,一个一个城市找寻...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 近来,随着中央提出中国外交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解读,“海域”和“水下”成了热词,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打捞“沉没的文明”的“水下考古”也成为热门话题。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迎来好机遇 海上丝绸之路延绵两千年,跨越三大洲,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这条航线最后一直延伸到东非海岸,全长14000公里,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称得上是当时世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