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次大会的学术性、开放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5月21日下午,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发掘领队杨军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郑州黄河迎宾馆会场兴奋地告诉记者。 21日上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参会者包括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埃及、印度、韩国、日本、洪都拉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以及数百位列席学者, 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级考古学家,可谓星光熠...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 东赵遗址发掘现场 2016年5月21日到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是自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会议。近年来,中国考古学飞速发展,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化合作日益广泛。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德、俄、日、韩、埃及、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近400位中外...
5月21日至23日,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此次大会是中国考古学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展示,也是促进中国和国际学术界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如是说。 规模空前,开放办会 与会者的广泛性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
5月23日,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参会人数达到空前的700多人,是自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会议。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是中国考古学大会,但也是一次国际会议。来自埃及、印度、洪都拉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近30位考古专家也成了发言主力。白天他们分别参加13个不同专业考古领域的讨论,晚上还有专门组织的...
21日在此间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获得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的5位项目负责人用中英双语的幻灯片,向台下近700位国内外学者全方位展示了发掘、考据和文保等全过程。这是大会主办方、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最感欣慰的一幕。 “田野考古采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应用的最新技术,是全世界考古学者都能看懂的。”同时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的王巍说,“田野考古奖能最好、最全面地展示中国考古学的现状,集中反映...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讲话 尊敬的王伟光院长、张广智副省长、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相聚于美丽的黄河之滨、嵩山脚下,召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共同探讨当代考古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这是考古学界的盛会,也是我国文物工作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考古是文物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
从“六大”居首到“十大”第一 从“田野”平纪录到首个“金尊” “海昏侯”接二连三捧回中国考古大奖 自南昌西汉海昏侯墓2015年11月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以来,“海昏侯”便陆续开启了“领奖模式”。这不,5月22日,首届中国考古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在河南郑州揭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喜摘“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这是继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5月14日中国考古学会...
5月23日上午,参加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国内专家及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洪都拉斯和印度等国家的200多位同行来到开封,参观考察了开封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载飞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外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八朝古都开封是一座因黄河而生的奇特城市,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从战国至清代2000多年间的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构成了“城摞城”奇特的考古景观,...
当地时间19日,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推出最新水下考古大型发现展“沉没的城市:埃及失落的世界”。展览讲述了两座沉没在海中千年之久的古埃及失落之城,索尼斯-希拉克莱奥和卡诺帕斯的故事,为观众首次揭开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间非凡关系的面纱。 从高达5.4米的巨大哈比神雕像到雕琢精美的黄金珠宝及钱币,超过200件挖掘于亚历山大港海岸沿线的稀世珍宝在本次的展览中悉数亮相。此外,来自于埃及各大...
2016年3月8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妇好墓出土文物411组480件,其中青铜器150多件、玉器300件、甲骨文4件、骨角器20多件。分为她是谁、她的时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葬礼五部分展出。这是殷墟妇好墓发掘四十年来展示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首次全面展示了妇好墓出土青铜器与玉器的所有...
曾经有一篇热帖,说的是如果一个现代人穿越到秦朝的咸阳城,就只吃“开水烫白菜”。这让人有一种感觉:当时的中国物产匮乏、烹饪手段单一,“吃货”们并没有很多选择。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权威专家就用一桩桩考古结论证明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饭党”和“面党”已经出现了 “人类饮食结构和内容是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演进的过程并没那么剧烈。秦朝时间较短,很难全面...
“考古学”一向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深遂、难解,与大众相去甚远。而23日下午郑州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则打破了人们对考古学的古板认识,考古学正大踏步向民众走来。 大会期间,国内11位考古大家进行了一系列主题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国内外考古发掘成就,并全方位展示考古技术、发掘及文物保护全过程。“这是中国考古学界面向世界的一次集体秀。”中国考古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大会...
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第一代考古学家们就开始了公共考古实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考古的方式日趋多样,影响日益广泛,理论探讨也更加热烈。为促进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奖励近年来在公共考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共评选出12项公共考古奖(金镈奖),5项提名奖。 5月22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颁奖仪式在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分会场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