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由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投票选举,评选出以下11项研究成果,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研究成果奖(金鼎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最后四项得票相同): (1)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等著:《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考古...
经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投票选举、报请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审定,以下12个项目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公共考古奖(金镈奖),另有5个项目荣获公共考古奖(金镈奖)提名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获奖名单(最后三项得票相同) 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 申报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5月22日上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颁奖仪式在郑州举行,杜金鹏《实验室考古导论》、江西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白帝城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辽上京出土泥质彩塑人像处置保护、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化遗产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五大类别十四个项目获首届“金尊奖”。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
主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唐际根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为何选择在河南召开?” “殷墟考古十兄弟都包括谁?” 5月22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的第二天,一场围绕考古与考古人的讲座在河南博物院多功能厅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唐际根为广大考古爱好者作了题为《考古十兄弟:早年殷墟发掘的人与事》的专题讲座,悉说殷...
昨日上午,参加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专家学者们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和东赵遗址发掘现场观摩。(如图)丰厚的仰韶文化堆积层、绚丽多姿的大河村彩陶,以及东赵遗址三座城址“叠罗汉”的考古奇观,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而东赵遗址发掘现场,现代化的考古移动实验室、野外智能考古工作站等考古设施和专业化的作业流程,使得这里成为考古人赞叹不已的“行业标杆”。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且多数是地下的重要遗址,这些都表明,在郑州召开这个会议无疑非常合适。”王巍说,郑州无论从文化积淀、久远的历史、古都地位,还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最近几年郑州新开展的考古工作,都让大家意识到郑州考古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列。“事实上,会议开幕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能够感觉到河南、郑州...
昨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会程进入第二天,13个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海外学者演讲与座谈会、公共考古讲座……紧贴时代的专业课题,在学者们的深入交流、讲述下变得令人亲切而易懂,与会学者和社会大众各取所需,从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中汲取各自需要的营养。 昨日,全天进行的13个专业委员分组讨论包括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考古、三国—隋唐考古、植物考古、公共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动物考古、人类骨骼考古...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回眸 国内49家考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考古文博机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700余名参会代表,在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最盛大的学术交流会议,专家学者精心谱写出的考古学新篇章,也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郑州,新崛起的考古重镇 自上个世纪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 任伟 二里岗遗址找到了殷商文明的源头“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人们从未停止对历史真相的关注和追寻。考古学则是打开历史真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作为东道主郑州文物部门的负责人,文物局局长任伟对考古的重要意义十分重视:考古让人们得以对过往的认知无限接近于历史的本真。正是这把“金钥匙”在中原地区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冲击和更新着人们对华夏文明历史面貌原有的认知,...
5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左一)等“金尊奖”获奖项目代表在领奖。5月22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和“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颁奖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 5月22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和“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颁奖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这个周末举行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很能代表郑州的“身份”。 会议为什么...
考古也能“萌萌哒” 门牙形状决定你来自哪里 考古也会“互联网+” 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公共考古讲座、发掘现场实地观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得这次大会成为考古学大家庭的一次节日盛会;而大会上的多个精彩瞬间,也为人们描绘出一个立体、动人而又可爱的“考古学”。 赶场学者:奔跑吧,兄弟! 作为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重点内容之一,13个专业委员会在一...
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分组讨论中,共有31名正式代表、25名列席代表参加了公共考古组的发言与讨论。来自各领域的学者、学子齐聚一堂,考古人、博物馆人、媒体人、出版人相互切磋经验,交流成果。 公共考古的反思与思考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分享了一些他对公共考古的感想。他认为目前公共考古的内容相对单调且持续性差,公共考古应覆盖考古学的方方面面,如理论方法与技术、考古人物、遗迹遗物等。只...
在唐朝僧人玄奘历经艰辛,从彼时的“天竺”将佛教真经带回华夏大地的1300多年后,中国考古学家有望在今冬首赴印度,对其早期佛教遗址进行考古,和印度同行一起探寻佛教根源,保护文化遗迹。 正在郑州出席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这项由该所牵头组织的“前所未有”的考古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印度方面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中国考古队有望最...
21日下午,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桑杰·库玛尔·曼纽尔、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教研部负责人胡亚雷兹·西尔瓦·兰弗里、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主任屈慧丽一行前往大河村遗址和东赵遗址参观。丰厚的仰韶文化堆积层、绚丽多姿的大河村彩陶、出土的最早天文学实物资料、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瑰宝彩陶双连壶、展现卓越精湛的建筑技巧的房基遗址……这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独有特色让专家们惊叹不已,而东赵遗址的野外智能考...
昨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会13个专业委员分组学术讨论会、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圆桌会议分别于下午和晚间在黄河迎宾馆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各抒己见,他们精彩的观点、妙趣横生的发言,引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专业委员会开始分组讨论 分组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汇报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阐述了前沿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