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简答: 清雍正时期,画珐琅器继承并发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艳、雅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清雍正朝画珐琅有以下四个特色:1.胎体制作规整,造型轻盈秀丽,而且器型多有创造,例如乌木把手执壶、云纹穿带盒、带托香插、卤壶等。2.在珐琅釉料的色彩处理方面推陈出新,有所突破。比较盛行一种以黑色珐琅釉料为主,衬托纹饰图案,从而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种貌似“黑退光漆”艺术效果的...
简答: 传统珐琅器制作受到瓷器、漆器、织绣等工艺的影响,尤其是受瓷器的影响最大。如珐琅器的掐丝图案主要以各种花卉为主,花卉图案主要是借鉴瓷器上较流行的缠枝莲、梅花、牡丹等花卉。珐琅器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艺,可以说是集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随着近年来珐琅器工艺的没落,珐琅器作品越来越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极高的收...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课题组,历经4年努力完成的《河北北部辽金元城址调查、勘测与保护》研究课题,近日通过国家文物局结项验收。 据了解,辽金元时期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中的重要一环。2004年至2007年,《河北北部辽金元城址调查、勘测与保护》课题组对河北省北部城市张家口及承德两市的64处古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解剖及资料汇总等,共确认辽金元时期的城址43处,其中张家口地...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凉城县发现两处辽金时期遗址,出土一批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古城梁村、半坡村附近的两处遗址进行了整体联合发掘,发掘面积2400多平方米,共清理房址4处,灰坑47处、水井1座。 考古人员发现,遗址内地层堆积较好,基本分为三个文化层,均属辽金时期遗迹。出土遗物中,陶器多为辽金时期典型物,包括瓮、罐、盆、碗等;瓷器种类繁多...
12月12日,广西藤县在县城河东区原有机化工厂旧址发现一座古墓,县博物馆考古人员初步判断为东汉南朝时期的墓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墓现场为钛矿场,由于矿场作业需要,长期对山体泥土冲涮,使原来的小山丘只剩下高约12米,宽约5米,长约20米的山体,新发现的古墓就在山体的西面垂直上部。 古墓分前后墓室,墓室呈长方形,长约8.85米,高和宽约2米。墓壁砖为错叠式,砖的宽侧和长侧面各有两三个外圆内...
考古人员日前完成了对甘肃省高台县几座魏晋墓葬的清理发掘,其中新发现的独特仿木结构土洞墓为以往考古中所罕见,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 负责高台县魏晋墓葬发掘工作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荭介绍说,从梁柱、檩椽到斗拱,这些土洞墓墓室建筑构件尽管都是在黄土上雕成,但从外表构成上看,与木结构的建筑没有多大区别,这一考古新成果在甘肃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以往考古中也非常罕见,为研究中国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房...
昨(27)日下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消息,称日前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发现一处时间跨度约从宋代至明代的窑址。据透露,出土窑址很普通,但这处窑址遗迹的面积却前所未有,竟然达30万平方米! 1月2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在采集标本的同时,测量出窑址的分布形状非常奇妙,如同一弯新月镶嵌在岷江一级支流沫河右岸的山坡上,长约1500米,宽100米-350米,总面积达到了30万平方米!专家们相...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五年多的考察发掘,安徽怀宁孙家城城址的年代被确认为新石器时期,专家推断孙家城文化隐藏着薛家岗文化的“来龙去脉”。 发掘发现,城址内不同时期文化层层叠压,而位于墙体北坡最早期文化层的出现使安徽省考古学家和长江流域城址专家们最终确定城址距今已有6000年。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认为,孙家城城址是继杭州良渚城址之后,长江下游第二座被发...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黔江箱子岩电站淹没区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商周时期稻田遗迹,这是重庆境内首次发现此类遗迹。 据了解,从2007年12月开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湖南省湘西州文物局、中山大学和重庆市黔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在黔江区两河镇箱子岩电站淹没区阿蓬江沿岸的高碛和大坪村进行考古,发掘了涪碛口、石牛寺、杏家坳、大路坪、沙坝5个从商周到两汉、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遗址。考古人员近日在石牛寺遗址发现了商周时...
从2007年12月开始,重庆市考古所、湘西州文物局、中山大学和黔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在黔江区两河镇箱子岩电站淹没区阿蓬江沿岸的高碛和大坪村进行考古,发掘了涪碛口、石牛寺、杏家坳、大路坪、沙坝5个从商周到两汉、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遗址。近日,考古人员在石牛寺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稻田遗迹,这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对研究古代阿蓬江流域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文化面貌以及土家族的起源和发展等都具...
朝鲜考古学家日前在开城市德岩洞发现一处高丽王朝时期(公元918年-1392年)的石桥遗迹。 据报道,这座石桥的上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基石及支撑石则基本保存完好。这些基石大多呈四方形,全部为花岗岩。考古学家们在石桥遗迹附近还发现了一些高丽瓷器的碎片以及马掌、铁刀等。 开城是高丽王朝时期的都城。考古学家认为,从这些遗物以及基石的加工方法可以推断出,石桥是在高丽王朝初期建成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对一处汉代匈奴时期的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时,发现大量摆放整齐的马、牛、羊等殉牲。 这座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白灵镇西约5公里的石人沟内,因遭到盗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据介绍,墓葬为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7米,地表未见封土痕迹,墓室内填充大量巨型石块。考古人员在墓底北部发现了大量殉牲,有马、牛、羊的头骨约3...
昨日,记者从达州市文物管理所获悉,开江县永兴镇箭口垭村近日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发现两座在达州十分罕见的南宋时期的夫妻异穴石室墓。经考古专家抢救清理发掘,在该墓中出土南宋买地券1件,铭文200多字,详细记录了墓主购置穴地的情况。据了解,买地券属珍贵文物,在渠县出土的一件北宋时期的买地券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河北北部辽金元城址调查、勘测与保护课题组,2004年至2007年6次对张家口市辽金元时期城址进行了徒步调查、选择性钻探或试掘,共发现各时期城址25处,其中辽金元时期城址23处。 张家口地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的阴山余脉大马群山插入腰间,东连燕山山脉,南接太行山脉北端,是坝上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 ...
影壁及射击孔。 2号院大垂花门。 近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队第5小队队员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发现一处罕见清至民国时期大规模民间“寨堡古建筑群”,该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并有街道互通,当地人俗称“王家大院”。 此处古建筑群位于矿区界城镇西老鸦峪村东部,紧临河边,向东有一石桥与东老鸦峪村相连。该古建筑群以布瓦硬山四合院为主(占95%左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