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位于鼓楼医院附近一处考古工地出土了大批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记者在瓷片上了解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明代也有“李鬼”瓷器 “在挖掘到明清地层时,我们发现了大批青花瓷片,其中带有‘大明成化年’款 的就有几十片。由于这里属于明代鼓楼和钟楼所在地,我们分析这里应该有一处非常大的明代建筑!”负责考古发掘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员向...
新华网郑州4月12日电(记者桂娟)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日在偃师市的白草坡村北首次发现了中国东汉时期帝陵陵园建筑遗址。 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客运专线沿线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偃师境内涉及5个古代遗址。他们在白草坡村北发现 一座大型夷平封土墓,据钻探,这一墓冢直径达125米,与文献记载的东汉帝陵的直径相符。 在这个墓冢...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勘测人员不久前在北京北部山地发现了一段建于北齐时期的长城,这一发现将当地北齐长城的长度从17.5公里“拉长”到了23.5公里。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这段新发现的北齐时期长城,位于北京北部的: 昌平区内,长6公里。 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已成一段“野长城”。此前,有关部门对于此段长城没有相关记录。 北京市...
为配合国电河北龙山发电厂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涉县台村抢救性发掘了17座宋金时期古墓,出土文物146件。 出土的146件文物中,包括126枚铜钱、7件瓷罐、4件瓷碗、3件瓷盘、1件瓷香炉、1枚银耳钉、2个铜环、1个料珠和1块画像砖。 铜钱以宋朝钱币为主,共110枚,包括淳化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等,另有唐代的开元通宝15枚和乾宁元宝1枚。 出土的画像砖...
新华社重庆3月2日专电(记者张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完成了对一水电工程库区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8座六朝时期崖墓。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调查发现的棺山梁崖墓群有崖墓8座,除1座为常见的横穴崖墓外,其余7座均为竖穴崖墓,从形制上可以推测为六朝时期墓葬。 考古专家指出,此次调查发现对于研究渝东南早期崖棺文化、早期土著居民历史原貌和民风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此次考古...
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拉孜乡达孜村近日发现一清朝时期石刻群,总数达140余件。 据文物专家介绍,文物调查部门通过对达孜遗址各房间的勘查发现,遗址的一房间内存有多件精美石刻。石刻为独立单件品,刻于岩石或卵石之上,展现了佛、菩萨、护法神等多种佛教图像。 经清点,共有140余件,其中最大石刻高为85厘米,宽64厘米,规模较小的石刻较多,直径约为25厘米。石刻具有显著彩绘痕迹,细节刻画深刻,形态栩栩如生...
经过有关专家一年多的研究论证,我省黎城塔坡古墓群出土的十余件珍贵文物日前均被鉴定为商周文物,墓地为古代黎国墓地。 黎城塔坡古墓群最初发现于2005年下半年,省文物局组织省考古研究所选派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从2006年开始对该古墓群进行探测和试掘。据考古人员介绍,在约40亩面积的发掘范围内,已探明的墓葬92座,大型墓4座,中型墓14座,其余为小型墓。目前所有墓口均开口于扰土层下,距地表不足50厘米...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位于此间西郊的秦阿房宫前殿遗址附近发掘出一座高台建筑遗址,所出土的文物和建筑形制显示出该遗址上曾有美轮美奂的宫殿建筑。有关专家认为,该建筑遗址是始建于战国秦上林苑中、被秦汉两朝沿袭使用的皇家建筑遗址。 据记载,秦上林苑位于西安市西郊约十五公里处,在渭河以南,与秦都咸阳城隔渭河相望,是战国时期秦的宫殿园林建筑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逐步扩建为壮丽的阿房宫,是秦王朝拟建的政令中心,...
十七日,来自郑州市巩义文物局的消息称,他们在进行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三处保存完整的宋末元初时期的山寨。 据介绍,这三座山寨分别是:黑风山寨、鹿耳山寨和穆桂英山寨,它们都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浮戏山一带。由于山势陡峭,给文物考古带来一定难度,三座山寨的地理坐标、海拔、面积等数据还在进一步勘察、测绘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三座山寨的具体价值将在普查工作结束后才能有定论。 “这三座山寨不仅...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中牟县三官庙村发现了一个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十分丰富的遗物。 遗址中已发现东周时期的灰坑570个,分布十分密集。从中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如豆、鬲、盆、盂、罐、碗等,还有骨器、石器及铜削、铜镞等。 遗址的东周文化层上部还叠压着汉代及唐宋时期的遗迹,如陶窑、墓葬、道路、古井等,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饰盒、铜簪、瓷碗、瓷盂、铁剪、铁...
一个来自清朝乾隆时期“粉彩九老图灯笼瓶”,昨日在沈阳拍出了560万的高价。 此次拍卖会,共推出各类拍品800余件,拍前估算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吸引了近200多名国内外的爱好者参加。 而在整场拍卖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古董珍玩专场中的一只清乾隆时期的“粉彩九老图灯笼瓶”,由于它最早是由香港收藏家收藏,1996年首次现身香港拍卖会,就以高出估价几...
11月7日,在湖北郧县小西关文物遗址,考古专家发掘出大量板瓦、筒瓦扣合摆放的原初建筑及踩踏面遗址。 专家分析认为,这里曾是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居住区。这是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出土的首批文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曾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对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下旬,全国24家考古研究单位与湖北...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鹤壁市刘庄遗址首次发现先商时期大型公共墓地,填补了先商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平说,这是2005年度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最重要的发现。先商文化是夏代商人族群创造的文化,此前我国发掘的先商文化遗址主要是居址,从未见到过这一时期的墓地。此次发现将为研究先商文化葬俗葬制、人种族属、社会结构、商人渊源等重要学术问题提供实物资料。 据...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8日透露,安阳慈源寺保护工程过程中,出土了十几件唐宋时期的精美佛教造像、大量瓷片、一件北宋“大观四年”经幢及早期建筑构件。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杜启明介绍说,唐宋时期的佛教造像全部出土于慈源寺的三教堂基础中,其中较为完整的有3尊,头部残破的4尊,残佛头6件,双面造像碑残块一件。造像绝大部分为石质或汉白玉,面相慈祥、雕刻精美,代表着中国...
日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对贺兰山山嘴沟发掘出土的大量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发现西夏时期的佛经文献《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为泥活字印刷书籍。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昌盛介绍说,《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中的一页佛经清楚记载了印刷该经的几道工序,有校对、取字、作字兼作字丁、刷印。虽然仅有十余字,但已概括了活字印刷所经历的必要工序,也证明西夏文《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为活字印本。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