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方力钧《2001-1-15》 王广义《老人肖像》 去年10月份,上证指数上摸6124.04,到截稿前下挫至3271.29;作为房地产行业标杆的万科,去年底公开降价,金沙洲四季花城新推精装修组团单位每平方米均价仅7000元;与此同时,雅昌艺术网《2007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成交总额达到236.9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1%,已经超过法国成为...
排水沟房基 距今8000年前的房子,你见过吗?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我省考古工作者在新郑唐户遗址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9月20日上午,国内数十位知名考古专家在对唐户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后指出,唐户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家庭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对深入研究裴李岗文化的性质、分期及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规模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 唐户遗址位...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两块流失上百年之久的明清时期筑寨碑铭日前在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的故乡——温县安乐寨村发现。考古专家称,此碑铭对研究司马懿及其故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为研究中原地区明清筑寨自卫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佐证资料。 据新发现的明崇祯十年(1638年)碑文记载:“县治西三十里,旧有古城,原司马懿之故址也,遗迹微存,孰过而问之,于崇祯元年,R...
由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最近对山东东营广北农场南河崖村周围一处商周时期制盐遗址进行了发掘。 据了解,这个遗址距离渤海十几公里,由五六十个小地点组成,每个小地点面积在几千平方米到几万平方米。 这次在南河崖村北一公里处发掘的第一地点,面积为1000平方米。在这一发掘区的西部,考古人员发现一个面积50平方米至60平方米、深0.5米的红烧土堆积。在这个堆积...
河北省武安市北安庄乡近日发现大量具有冀南民居建筑特色、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民国时期,门窗影壁雕刻精美,并且保留了大量反映屋主处事之道、类似家训的文字砖雕。 这一民居群是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调查队发现的。据调查队队员刘朴介绍,调查队已经对民居群中较有价值的20多座院落进行了记录,大多数民居都保留着内容丰富的文字砖雕,目前发现最多的是匾额,大多为两个字或三个字,有的宅院中...
位于潜江市西南25公里的龙湾遗址——东周时期楚灵王离宫章华台(放鹰台)保护工程从去年5月开始,首期清理整治工程即将完工。放鹰台遗址群以实施本体保护为主,一是对遗址群重点保护范围内的22个夯土台基实施科学的回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水流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二是对保护范围内的历史、生态环境进行复原,重点整治修复部分建筑基址、古河道疏浚等;三是通过对22个夯土台基实施覆土保护和展示,展现楚国王室离...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7年10月—2008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东山自然村的亭子桥,发掘了一处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窑址。揭露出7条窑炉遗迹,出土大量仿青铜器器形的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发掘资料表明,亭子桥窑址是一处战国时期为越国王室与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揭露的7条窑炉遗迹均建...
为配合2007年吐鲁番地区重点建设项目——阿拉沟水库建设工程,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要求,及时对可能存在地下遗存的阿拉沟沟口至沟谷内十五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进行了现场勘察。初步认定地下存有墓葬,数量约为五十余座,主要分布在沟谷东侧的台地上,墓葬分布范围散落,规模较小。从现状来看,多数墓葬还未受到盗掘。 为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经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准后,由自治区考古所、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共同...
山东省考古工作人员最近在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的文物保护中,对招远市老店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据介绍,如此规模较大、结构清楚的环壕聚落遗址在胶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考古人员介绍说,环壕聚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村落形态,在史前社会聚落形态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招远老店遗址环壕聚落的发现,为胶东地区龙山文化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老店遗址是胶东...
成功还原1.12亿年前最古老最完整蛇颈龙骨骼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完整蛇颈龙骨骼化石现已成功还原,这具北美洲挖掘出土的蛇颈龙化石历史可追溯至1.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生帕特里克·德鲁肯米勒(现已毕业)和生物科学教授安东尼·拉塞尔将这具2.6米长蛇颈龙化石命名为“Nichollsia borealis”,他们...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焦作市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该市中站区龙山文化遗址发现陶拍。据初步鉴定,陶拍的制作时期为二里头文化时期。 据介绍,3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文物普查队对该区府城办事处小尚村村南的龙山文化遗址进行普查时,发现了大面积龙山文化和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了石刀、石镰、石铲、兽骨以及黑陶、灰陶、朱砂等文物,器物为尊、罐、鬲、豆、纺轮等。 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还发掘出...
图为石窟内精美的浮雕造像 安塞县大佛寺新发现的佛教洞窟,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清理后证实,两座石窟和原有的四座洞窟保存有大量珍贵北朝佛教雕像,大多为西魏时期,也有个别为隋唐及稍后时期的,保存基本完好,为陕西石窟中少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7年7月,安塞县大佛寺在拆除周边窑洞时,新发现的两座洞窟与原有的四座构成石窟群。石窟从北向南依次排列,每个石窟有各类佛教浮雕造像一百余尊,雕像线条...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
清康熙早期,我国的画珐琅器处于试制阶段,胎壁的制造一般比较厚重,器体较小,造型、品种也比较少,常见的有炉、瓶、盒、盘之类。作品多以灰白色珐琅为地(也兼有黄色地),并用红、黄、蓝、白、绿、赭、紫等几种颜色的珐琅釉作画,颜色品种不甚丰富。表面光泽度差,釉料施用浓厚,砂眼较多,反映出珐琅釉料质地尚不精细。康熙晚期的画珐琅器,充分显示出了画珐琅器本身所具有的薄、平、光、艳、雅的特点。珐琅釉料质地细腻,涂施...
简答: 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生产,不论在造型、色彩以及装饰图案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这时的画珐琅器造型新颖奇特,变化无穷。清乾隆时期画珐琅的装饰工艺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特色,出现了仿青花瓷、仿内填珐琅、仿掐丝珐琅等多种效果。绘画风格的中外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不论是焦秉贞、冷枚等以中法为主、参用西法的新画派,还是郎世宁师徒以西法为主、参酌中法的油画方法,都在画珐琅上得到体现。这时画珐琅器的纹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