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0日,省文物局通报了2013年重点工程建设文物保护中的重要考古发现情况,山西共发掘清理古墓葬367座,出土各类器物1400余件(套),有效保护了一批地下濒危文物。 据了解,在省政府确定的2013年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省文物局共受理14项,其中9项已完成考古发掘,5项已出具文物保护意见。在省考古研究所与各市文物管理部门的配合下,完成勘探面积283.9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3万平方米...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出土的、距今1500年前北魏时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贵族漆棺,8日在锡林浩特市开棺,目前墓主人身份、性别还未确定。 记者在现场看到,木棺木质为松木,外表面涂有黑色漆,木棺斜长2.7米、头部高1.4米、头部宽1.2米。棺头处覆盖一层丝绸,木棺装饰有鎏金泡钉数枚,木棺头部及脚部分别绘有人物等彩绘,人物形象具有鲜卑民族特征。棺板外延部分腐朽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棺盖四个边沿处,但整...
2012年初,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一次发掘出土佛造像2895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震惊了世人。考古专家研究发现,众多珍贵佛造像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称为“邺城模式”。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古称邺,曾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朝代都城,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誉,曾在东魏、北齐时期因统治者尊崇佛教而成为全国佛教中心。 201...
2012年初,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一次发掘出土佛造像2895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震惊了世人。考古专家研究发现,众多珍贵佛造像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称为“邺城模式”。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古称邺,曾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朝代都城,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誉,曾在东魏、北齐时期因统治者尊崇佛教而成为全国佛教中心。 ...
图一 图二 图三 扬州出土的圈带蟠虺纹镜主纹外饰以内向十六连弧纹,为扬州少见,具有特殊性。内向十六连弧纹是内区辅助纹样,以后被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缘移用。扬州西汉武帝前后墓葬出土的蟠螭和蟠虺纹镜,镜身保持着轻薄感(厚0.2厘米),并保留地纹,而盛行的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身则显厚重(厚0.3-0.5厘米),至此复杂的地纹已被淘汰。 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扬州出土数量较多,均属于西汉铜...
昨天,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的2013年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该院的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考古所)作了我省去年明溪南山遗址、邵光高速公路沿线、屏山地铁考古等六大考古遗址发掘报告。 去年完成22个考古项目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介绍,去年,省考古所完成田野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15项,主要项目包括邵(武)光(泽)高速公路抢救性考古发掘;完成闽清南木墩商周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配合漳州核电厂项...
濮阳市区日前发现一处西汉中前期的古墓葬群,在发掘文物时,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一西汉铜提梁壶内仍保存有一斤多液体。10日,经目前全国最权威的鉴定中心——北京质谱中心鉴定,该液体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并经其认定的国内历史最久远的酒类。 两千多年前的铜壶内有“声音” 4月10日,濮阳市在东环干城附近的廉租房建设项目之一的盘锦花园建设施工中,意外发现一处西汉中前期的古墓葬群。文物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
埃及出土3600年前精美雕像 其中有木乃伊 埃及出土3600年前精美雕像 其中有木乃伊 综合外国媒体报道,埃及文物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2月13日表示,西班牙考古学家在埃及古城卢克索发掘出一具3600年前的木乃伊。同日,埃及检方指控9人走私金字塔石刻样本,其中包括3名德国人。 当天,埃及文物部发表声明称,在埃及当局的协助下,一支西班牙考古队在尼罗河畔古城卢克索进行古墓挖掘工作时,发现了一...
本次考古出土的随葬器物。资料图片 近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北魏时期的重要都城——内蒙古盛乐古城(呼和浩特南30公里)考古取得新进展。发现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墓葬76座,其中发现56座战国大型墓葬群,出土有各类质地的随葬器物百余件。 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这批墓葬的时代包含有战国、秦汉、隋唐3个时间段。战国时期墓葬共计56座。大部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的平面以长方形为主,也见部分梯形。部分墓...
修复前 修复后 自南京博物院为迎接马年,举办了马年文物精品展后,一匹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打着石膏的六朝青瓷小马被一网友从记忆中翻找出来,并找出当年拍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该网友在微博中提出疑问,这匹“痛得站不住了”的小马现在怎么没有了? @蜜蜂皮特:痛得站不住了~~~2009年光棍节那天,我一个人去南京市博物馆闲逛。清楚地记得那天下了雨,那天还赶上“圣塔佛光”特展。这匹受伤的小马应该...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月底宣布,在襄阳市高新区一工地上抢救发掘出一座宋代古墓。据考古专家推测,这座墓葬与宋代书法家米芾家族墓地有很大的关联,疑似米氏家族墓。 这座墓葬曾遭到工地施工破坏,经人举报后,考古所赶来进行抢救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土部分文物。从外观来看,这座古墓更像是一座深井,从墓基到穹顶高度4米以上,穹顶呈八角形。砖砌仿木结构的墓室牌楼、砖雕形式的墓室再现了当时房屋的样式。 襄阳市文物考...
记者今日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近期对九龙坡区慈云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成果丰硕。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地区目前已知的保存最好的古代寺庙基址。 慈云寺遗址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慈云村西的山林中,东南距走马镇约2公里。日前,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完成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揭露出寺庙主体及附属建筑遗迹33处,包括殿基址4处、房址2处、院1处、排水沟8条、道路4条、焚烧坑6...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去年年底,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
去年年底,南京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
记者从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考古队获悉,经过近期紧急室内清理,考古人员目前已把罕见的8壁龛西周墓出土的绝大部分青铜器清理完毕,让其首次在世人面前完整地展现出真实容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丁岩说,众所关注的罕见的8壁龛西周墓共出土48件青铜器,这些壁龛中的精美青铜器除了一对罕见的青铜簠之外,其他文物已基本清理完,许多青铜器的精美纹饰与铭记等都已经清晰展现,而且一大一小成对的似鹿的牺尊都发现了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