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远古走来,重庆所在的这片土地真的如古人所说是蛮荒之地吗?昨天,重庆市文物局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数十万年历史,在考古专家们的手中被一一揭开。 据市文物局副局长白九江介绍,经过一系列的评选,最终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巫山县蓝家寨遗址、永川区汉东城遗址、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渝中区太平门遗址、忠县临江二队遗址、彭水县中井坝遗址、小南海文物考古调查、九...
“真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感人的故事,应该把‘金爵奖’获得者的这些幕后点滴都记录下来。”5月21日晚,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圆桌会议在郑州举行,一群来自东南西北各地的青年考古学者齐聚一堂,黄河论剑,切磋砥砺,讲述自己从事考古工作的故事,也阐发自己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认识,让参会的“老资格”考古学者也感慨不已。 本次青年学者圆桌会议是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中国考古学大会以“...
5月23日下午,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落下帷幕。此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绿城,共话当代考古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全方位开放的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发源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以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仰韶村遗址拉开序幕,20世纪30年代河南安阳殷墟的前后十五次考古发掘奠定了基石,发展到今天已将近一个世纪。 “此次大会是1979年中国考古...
5月21日——23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考古界大咖云集郑州,吸引了众多国家级媒体的目光。昨天,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对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进行了报道。节目中,主持人介绍了此次大会的基本情况。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国际性考古学术会议,大会以“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美国、英国、埃及、印度等10多...
5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等全国21个考古项目获得中国考古学界最高质量奖——“田野考古奖”。 “小白礁Ⅰ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埋藏在北渔山岛小白礁畔水下24米。该沉船遗址于2008年10月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4年7月,拆卸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
5月23日,记者获悉,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1日在河南郑州开幕,会议期间公布了首届“金尊奖”获奖名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项目获首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 海昏侯墓系列考古成果成为关注热点,会议期间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据专家透露,从初步识读的部分竹简中,还发现一篇西汉冢赋,描绘了为一位列侯花费数百万五铢钱修建豪华墓室的经过。 3场主题讲座揭秘“海昏侯” 首届中...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23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5月23日报告说,在中国北方一处考古遗址发现的陶器中保存着大约5000年前的啤酒成分,而且在这个啤酒配方中同时含有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报告说,米家崖遗址提供了中国啤酒制造的最早证据,表明人们在那个时代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考古学家在陶制漏斗和广口陶罐中发现的黄色残留物表明,在一起发...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 21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在河南郑州举行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详细剖析了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亲民性”效应所引发的广泛关注这一情况。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项目承担单位。 在中国考古史上首次举办的这场大规模国际性学术盛会上,徐长青向来自埃及、德国等十余国以及港澳地区的近600名专家学者介绍了尘封2000多年的西汉列侯墓的考古...
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信技术的升级,同样引起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与会代表的关注。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沈一民认为,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公共考古学而言,中国的公共考古学有着自身特殊的任务。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如何将考古研究转换为社会文化知识是最为迫切的要求。”沈一民说,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广公共考古学,是否能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公共考古学是中国公共考古学最为迫切的任务,...
昨日下午,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在黄河迎宾馆圆满闭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位专家学者、100多个专题报告、16场面向公众的讲座——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这样的规模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参会的全体中国学者还联合发布了《郑州共识》。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
在不少人的眼中,考古就是挖坑掘墓,发掘地下埋藏千年的秘密。但是挖了坑之后该怎么办?21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考古不光管挖,还有管“保”和“用”,做到对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遗址后续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需求。 21日,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如果以1921年河南仰韶...
21日在河南郑州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获得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的5位项目负责人用中英双语的幻灯片,向台下近700位国内外学者全方位展示了发掘、考据和文保等全过程。这是大会主办方、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最感欣慰的一幕。 “田野考古采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应用的最新技术,是全世界考古学者都能看懂的。”同时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的王巍说,“田野考古奖能最好、最全面地展示中国考古学的现状,集中...
“小白礁Ⅰ号”位置示意图 “小白礁Ⅰ号”发掘现场全景 “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在宁波基地内边保护边展出 5月21日上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中国考古学界最高质量奖——“田野考古奖”颁奖仪式在此盛大举行。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等全国21个考古项目获此殊荣。 “小白礁Ⅰ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埋藏...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在长江松滋段江心洲,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史前遗址,该遗址为长江中游同时期规模最大,说明松滋是长江中游文明发祥地之一。 该遗址位于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四组关洲东北部,命名为关洲遗址,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2013年,考古部门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时,发现此处有文化层,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等形成的堆积层。去年11月起,为弄清楚关洲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