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1日,我省文物普查队在承德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发现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 记者了解到,这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是当地村民宋广山在村西发现的。文物普查队了解到情况后,在当地村民积极配合下,立即赶往现场勘察,发现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农具,并判断此处为辽金时期铁器窖藏。随后,普查队通知了丰宁满族自治县文物主管部门及凤山镇政府,当地县、镇文物部门两小时内赶到现...
烟台市考古人员在莱山区大郝家遗址,首次发现了12座晚清时期的半地下式营房,这也印证了流传于当地的曾经这里驻扎过官兵的说法。 今年,莱山区修建的凤凰西路正好经过大郝家遗址,烟台市考古工作人员于5月份进驻工地,对工程范围内的遗址部分进行发掘。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发掘,考古人员在 10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中发现了岳石文化时期、汉代以及明清时期的遗迹,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首次在烟台地区发现的晚清时期的半地下式...
甘泉县文物旅游局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摸底工作中,新发现两处唐代、宋代佛教石窟。 唐代石窟位于洛河南岸临河的一处悬崖峭壁上,西距著名的秦直道方家河遗址仅有500米。该石窟为单体窟,窟门呈竖长方形,高约1米,两侧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体健硕,肌肉突兀,头戴宝冠,身着长裙,手持法器,怒目而立。由于该石窟开凿于崖壁中部,下距河床、上距崖顶各约近20米.,因而无法进入,窟内的情况不明。但从洛河对岸望去...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物普查队最近在普查过程中发现一处保存完好、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址。 这一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山坡上,遗址现为耕地,没有进行深耕作业,地表可见灰圈近30个,其中有3个灰圈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夹砂“之”纹陶片,并可采集到石斧、磨棒等石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日前来到红山区文钟镇三家村,对这处新...
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日前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 据介绍,这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是当地一名叫宋广山的村民最先在村西发现的。文物普查队随后到现场进行勘察,发现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并据此判断这是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 此次窖藏出土的生活用具有:铁铲、铁剪子、铁火钳、铁刀、铁凿、铁锁;农具有:铁锄、铁镰、铁铡刀、车马具等。 据了解...
鸡鸣犬吠、民宅成片,千年前的景象展现在考古人员的眼前。 近日,朝阳市境内发现一处大型辽金时期聚落遗址,距今约千年。 该遗址位于龙城区边杖子乡辛杖子村境内一处山坡之上。整个遗址占地面积较大,目前该遗址发掘面积已达2700平方米左右,但仍未找到四周边缘,发掘工作仍在继续。 在现场,一些陶器、瓷器碎片随处可见,疑似牛、羊、猪、狗等动物的骨骼也被发现。由于当地农民日常耕作等客观原因,该遗址内地层已遭...
出土的鬲,是古人用炊具 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我市江夏区大商家坝遗址被证实系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遗址,此次初步发掘,发现包括陶器、石器、青铜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另有柱洞、灰坑等遗迹单位。据省考古所专家昨日称,这次考古工作填补了该地区商周时代的考古空白。 商家坝遗址是江夏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宁港狮子山大商家坝湾东,该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20米,总面积约1...
陈元甫老师在指导普查人员做登记 裸露的石室结构 日前,上虞市文物普查队在省普查办业务指导陈元甫老师的指导下在东关街道金鸡山村新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石室土墩墓。 鸡山位于我市东关街道的东南面,海拔150米。据《越绝书》记载,“鸡山,豕山者,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也,鸡山在锡山南,去县五十里。”鸡山石室土墩墓位于鸡山山脊上,现地表...
近日,江山市文物普查又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古遗址。遗址位于双塔街道缸甫底村塔山上,由一位负责兼顾双塔修缮工程监理工作的普查队员意外地发现。遗址所在的塔山位于须江东岸,是一个较为平缓的小山坡,山上多种植桔树和竹子,塔山顶建有道光年间修建的百祜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修缮中。在通往山顶的小路上,可见数量较多的陶质碎片,大多数为近现代的瓦片或陶器碎片,但在距离百祜塔约100米处的一段上坡小道中,发...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该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日在对位于洛阳市王城大道东、陇海铁路北史家屯村的一处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北宋名相富弼的墓葬。 据该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同志介绍,近日他们在此建筑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造型特别的大型石椁室穹隆顶砖室壁画墓。工作人员从墓中发掘出一方1.4米见方、厚35厘米的青石墓志。墓志全文7000多字,由当时的资政殿学士通仪大夫韩维撰文,端明殿学士兼翰林...
5月31日上午,按照普查计划普查队来到通元镇雪水港村进行野外调查。在村部的座谈会上,普查队根据该村的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和以前掌握的文物分布情况,在村民无法提供更多线索的情况下,针对该村多山的特点着重向村民了解山上是否有隆起明显的土墩(土墩墓),村民根据我们的提示提供了一条线索:在葛山东侧山脊往下的南山坡上有一条数十米长用黄土堆筑的东西,当地称之为“龙埂”,在修筑山脚下道路时...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桑旺堆对媒体公布,西藏首次发现吐蕃时期苯教文献,这是继1900年敦煌出土了大批吐蕃文献以来在西藏首次发现出土的吐蕃时期非佛经类文献。 巴桑旺堆说,2006年年初,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信教群众在对蚌巴齐古塔进行修缮时,在塔身宝瓶内发现仍残存的一批古代文献残卷。时任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罗布次仁及时决定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向地区文物主管部门及时报告了有关情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