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3日,一群浙江大学的重庆籍学子,组成重庆荣昌安陶调查团,寻访和调查安陶的历史传承及发展现状,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陶古镇位于荣昌县城西部,距荣昌县城13公里、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38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移民文化亮点突出。随着市场发展,有“中国四大名陶”之誉的荣昌安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渐行渐远,创新能力匮乏、外观差。 不仅...
近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临沭县白旄镇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队选取“杞柳编织”为调查对象,意在了解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在2008年6月7日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县作为“中国柳编之都”极具特色。 调研队前往临沭县白旄镇石埠子村观察了尚未收割的杞柳,在农户家中见到了正在编织的手艺人,同学们以杞柳品种、种植条件、编织加工工艺等为切入点向...
近年来,西藏先后命名了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西藏有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8名,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23项,自治区级传承人350名。图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次仁旺青在草原牧帐里演唱采盐歌《思乡》。
遗产编号ⅸ―1所属地区安徽·黄山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黄山市申报日期2006 唐代以后,徽州文化开始昌盛,研究医学的也逐渐出现。到明、清时代,名医辈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宋代至清末,共有名医466人,其中 197人装写了355部医学著作,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安医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 一...
遗产编号ⅹ-1所属地区天津·河北区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河北区申报日期2006 天津隆顺榕药局创办于1833年 ,至今己有170余年的发展史。隆顺榕药局因其中成药品佳质优,以及“济世寿人,泽及四方”的经营理念,确立了“卫”药魁首的地位,进而享誉全国。隆顺榕的百年发展史也见证了天津在中国中药史上的地位。以隆顺榕为代表的针市街中药材批发业务成为当时北方甚至全国药...
遗产编号ⅸ-1所属地区四川·成都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申报日期2006 所谓中药炮制,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举例言之,我们到中药铺去抓药时,药剂师手里拿着一杆秤,然后拉开一排排棕褐色的小木抽屉,从中抓出一把把的药材配在一起。这种药,就是经过中医独特的炮制技术而成的。经过炮制以后的中药,不仅可以提...
遗产编号ⅸ-10所属地区广西·梧州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广西省梧州市申报日期2006 吃龟苓膏的好处很多。它由多味中草药熬制而成,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当作药膳来食用,吃了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清热降火、润肺止咳,还能美容养颜和滋阴补肾。得了嗓子疼、痔疮、痱子和便秘等病,吃它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龟苓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热量、低脂...
遗产编号ⅸ-12所属地区广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广西省申报日期2006 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世代繁衍生息在祖国南疆、特别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具有浓厚地方民族特色的医药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壮医药,并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浓厚的地方特色长期流传于民间。 壮医药长期植...
遗产编号ⅸ-1所属地区广东 遗产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省文化厅申报日期2006 【介绍】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吃火锅、吃小龙虾、吃辣子鱼、吃烧烤,凡是遭遇可能让人内火上升的食物,很多人总会在同一时刻将目光投向凉茶。凉茶总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凉茶对于...
遗产编号ⅸ-1所属地区河南·安阳·文峰区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安阳市文峰区申报日期2006 【安阳狗皮膏药】也叫姚家狗皮膏药。创制于明末清初,创始人姚本仁,原籍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自幼钻研医术,早年远游行医。有一次他行至安阳时,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被人们誉为"姚神仙".明崇祯七年(1634),封居安阳的赵简王闻其医术高明,招为赵府良医所医正。后来姚本仁辞...
遗产编号ⅸ-10所属地区山东·泰安·肥城市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肥城市安驾庄梁氏正骨门诊部申报日期2006 梁氏正骨术始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已历八代三百余年。据1929年《泰安县志》载:“增生,字莲峰,安驾庄人,精岐黄并发明接骨,凡跌打车轧皮不破而碎骨者,先接好,以膏药贴患处,再用竹木逼挺,无使错乱,不数日结成一片,愈后尚能负重其效实过西人,世传遗术,远近赖之...
遗产编号ⅸ-2所属地区江西·抚州·南城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抚州市南城县申报日期2008 “建昌帮”是我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之一,与“樟树帮”合称为“江西帮”,为全国13个大药帮之一。它发祥于南城县,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村集散交易著称。建昌帮药业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衰落于民国30-40年代。药技流传赣闽40余市县,在台、...
遗产编号ⅷ-1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遗产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申报日期2006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是我国中医中药所采用“以毒攻毒”的具有特效的黑色丸状结晶药物,它小若芥子,圆整光亮,服用剂量小,疗效极佳。一百多年来,饮誉四海,其制作工艺分外精细,是吴门医派中的微丸代表药物。 苏州地处湿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卑湿之地的地域性特点,易发瘟疫,温...
遗产编号ⅸ-1所属地区湖北·黄岗·蕲春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蕲春县申报日期2007 蕲春明代李时珍花毕生精力写成的医药巨典《本草纲目》被世人称之为中草药的宝典。李时珍也被公认为世界十大科学家,称之为医圣。自明代起,《本草纲目》被传到日本、朝鲜、越南、英国等世界多个国家。蕲春中草药资源丰富,蕲春人自古至今有种植草药的习俗。自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蕲州就成为...
遗产编号ⅷ-2所属地区湖北·十堰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申报人/单位十堰市申报日期2007 武当山地区是华中地区的“中草药宝库”。武当山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中草药资源的生产和民间用药习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偏(单)方治大病”的说法在民间有极大的市场,家家种药识药,户户懂药用药,每户都知道或收藏有几个能治病的单方。民间的草医和游医更是将这些简单而实用的医药知识视若至宝,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