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生活在石器时代的人究竟有多聪明?据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网站最近消息,由该校科学家带领的国际考古团队首次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工具的直接证据——带有蛋白质残留的25万年前的石制工具。这表明生活在中更新世的早期人类有着令人吃惊的适应能力,当时人类已会使用复杂的工具。 考古研究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考古学家艾普瑞·诺威尔带领。考古队在约旦阿兹拉克附近地区考察了3年多,那里远古曾是湿地和绿洲,现在...
8月7日,为纪念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由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委、区政府主办,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承办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暨大遗址保护规划启动仪式,在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地云居寺石经山脚下举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谭小兵、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邮票公司副经理马勇、房山区政协主席唐淑荣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即日起,石经山将正式启动整体考古调查工作,同时大...
日前,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公布抢救性考古发掘最新成果。自2016年2月开始,经过近千平方米的发掘后,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并清理出房址3座,作坊址2座,池子15个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居住与作坊遗迹,发掘出宋、元、明、清、民国等五个时期的窑业文化堆积,并获得大量瓷片、制瓷工具、窑具、铜钱等遗物。尤其是晚明遗物中还发现了一些外销瓷的踪迹,印证了明朝实行的“官搭民烧”制度。 “有居住的遗迹,有窑炉的...
为展示大窑枫洞岩窑址十年考古成果,8月4日上午,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首发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及龙泉当地青瓷大师齐聚一堂,探讨考古成果,并为龙泉窑发展“会诊把脉”。 龙泉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窑址分布和外销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其烧制的青瓷作品自宋代起就作为国际性商品远销亚非欧三大洲...
8月4日,2016泉州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启动。一支由35名水下考古专家和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将沿着泉州541公里的海岸线,开展为期45天的水下考古工作,探寻那些沉没在海底的故事,揭开海丝泉州的水下神秘面纱。 揭开海丝古城神秘面纱 助推海丝申遗 千年古城泉州,不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蕴藏着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便是以“三湾十...
近日,老河口市袁冲乡发现2座汉代墓群和1座明清建筑遗址,四川大学等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明清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该市宋元明考古的空白。 8月1日,记者来到袁冲乡纪洪村北岗东汉墓群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对5号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预计该墓将于8月6日之前挖掘结束。考古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博士生张科说:“通过5号墓葬主室菱形纹砖的尺寸和花纹,以及出土的随葬品,可以推断这个墓室是东汉...
4日上午,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在浙江省龙泉青瓷博物馆召开。“十年磨一剑”,此次报告会集中报告了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自2006年始长达10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并首发了《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 据了解,此次报告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以及丽水各县区博物馆等...
远看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墓群。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队供图摄 记者8日从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实地综合科考队获悉,经过4日至8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科学考察,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发现迄今为止新疆规模最大青铜时代太阳祭坛遗址。 该遗址距离巴州和静县200多公里,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那热德沟口墓葬群。 是次科考队学术领队巫新华说,遗址中心最早是一个用卵石混杂泥土构筑起来的巨大圆锥形实体,现在...
8月4日上午,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首发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文物出版社、丽水各县(市、区)博物馆(文保所)等相关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及波兰陶艺家前来参与,共享考古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龙泉窑的发掘研究,促进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80年考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良渚文化向世界述说“远古中国” 国家考古局: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已成为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口头禅”。但你是否想过,当外国友人问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证据时,你该如何回答? “在考古学界,说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已经没什么异议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古城发现者刘...
7月20日,黑龙江大学、抚远市亮子油库遗址联合考古发掘开工仪式在抚远市举行。省政府黑瞎子岛管委会主任、抚远市委书记周宏,黑龙江大学校长何颖出席仪式并讲话。黑龙江省文化厅文物处调研员吴娟、黑龙江省考古所副所长赵永军等参加了开工仪式。 何颖校长在讲话中对黑龙江大学考古队进行了介绍,并亲切鼓励了参与发掘的全体师生。她强调,本次发掘是抚远市历史上首次对现有历史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对研究抚远历史和更好地...
2015年6月至9月,在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附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一个青铜时代遗址,专家确认在这里找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遗迹,将目前已知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时间上溯了约一千多年。今年7月初,专家在对该遗址的二次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了2处房址、一座灰坑,这座距今约3500年左右的“聚落遗址”正逐渐露出真容。 近日,记者随尼勒克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一行前往吉仁台沟口,探秘这...
考古学家发现手挽手夫妇尸骨 考古学家在从前的一座多明我会修道院的内院里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对手挽手下葬的年轻夫妇的尸骨,据此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罗马尼亚版本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考古和艺术史研究所的专家,目前正在他们认为以前是这座修道院的公墓的地方进行挖掘工作,并已发现几具尸骸。但是发现这对手挽手下葬的年轻夫妇的遗体令考古学家倍感吃惊,因为那一时期的合葬极其罕见。
前日,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在该市紫金县黄塘镇铁嶂村营盘村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该村的守备营盘遗址内,山中密林深藏有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两座古炮楼内的木楼构件已损毁垮塌,但炮楼内四周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里面的枪眼炮眼密布,坚不可摧。 前日上午,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率队前往紫金县黄塘镇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铁嶂村营盘村进行野外考察,意外在铁嶂村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两座明末清初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