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 摘要:商周青铜器的型体制作,靠的是原始机械造型,不是靠雕塑造型。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制作,靠的是几何造形,不是靠任意绘画技巧造形。在这些工艺的操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按规矩制作出的青铜器纹饰,属于规范纹饰。只要掌握规矩,虽隔千里可制作出相同的青铜器。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市230039) 短剑[1]是一种介于匕首与普通剑长度之间的剑型,纵观全国几个主要青铜剑系统,北方草原地区、东北和西南地区青铜短剑较为发达,发现数量较多,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存在于整个青铜时代。相比之下,吴越地区短剑发现较少,并且多存在于早期,而后少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系青铜剑多为统一的制式长剑,当然也不排除这一时期存在短剑的可能,但其始终不占主流。就剑体长度而言,以...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广西博物馆、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广西与东盟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0月19日—2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据悉,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搭建中国与东盟在社会文化领域上合作交流的平台,加深中国与东盟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增进友谊,活跃国际学术氛围,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的合...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高超的冶炼技术、生产规模和铸造工艺,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升温,青铜器的造假现象也愈演愈烈。其实,从春秋开始,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青铜器的仿古与造假现象。我们请青铜器鉴定专家张颂斌先生讲解青铜器仿制与作伪的历程。 春秋时伪品鲁国制造假“谗鼎” 从文献上看,青铜器的仿制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张颂斌说,据《韩非子·说林下》记载:...
山东日照 巩立华 1976年3月上旬,日照市文物工作者在崮河东岸、崮河崖村东南720米处之东岭(又名下林)发现一座墓葬。该墓出土有壶、鼎、鬲、盆、盘、匜等青铜器共14件。在所有出土器物中,4件鬲极具特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四件鬲形制大小相同。上有灰陶器盖,盖上有圆捉手。束颈、折沿、弧裆,与足对应的腹壁上各有一道扉楼,半圆柱形足。口沿下饰重环纹,腹饰环带纹。通高19.5、腹深9、口径16...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厚街陈屋社区陈先生致电本报称,他家中有一个造型为羊骑在大象身上的青铜器。该青铜器为陈先生15年前花重金购得,他希望权威人士能帮其鉴定。 昨日,记者来到陈先生的家中,一睹该青铜器的“尊容”。记者看到,这个青铜器造型奇特,大象在下,威武地把鼻子扬起,大象背上则蹲着一只山羊,两只羊角弯成圈。经测量,此青铜器长62厘米,高58厘米,腹宽18厘米,为青铜材质,重约40多斤。 “这个青...
东莞时间网讯 3000年前中原人用什么喝酒?只需再过一周,“穿越”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4楼看看《中国古代青铜器文物精品展》,就会找到答案。记者昨日,从鸦博馆召开的记者会上了解到,10月1日—20日,该博物馆将展出12件国家一级文物,这是该馆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先秦文物展览。 展出48件先秦青铜器 据介绍,此次展出有49件青铜器文物,均出自“编钟乐舞”故地湖北省随州市,也是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出...
本报讯(记者 郑桂东 通讯员 王岚)9月23日,由中国保利集团主办,保利地产及保利和基金协办的“2011保利青铜器珍品展”在武清开幕。区政协副主席钟有龙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对活动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据介绍,此次珍品展共展出32件珍贵的青铜器制品,包括证明大禹治水最早的文献记录的遂公盨,具有离奇身世的“镇馆之宝” 神面卣,证明中国文明史至少可以追溯5000年前的凤鸟尊……历史跨度从殷商,...
本报南昌讯 罗佳、陈学飞、首席记者王剑华报道:15日,本报报道了南昌双港码头发现一把青铜剑,随后又消失的消息。26日,从蛟桥派出所传来消息,青铜剑已找到,经过省市文物部门鉴定,这把剑是战国时期的文物。 蛟桥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14日晚,在民警的劝说下,砂场老板熊某向上交了古剑一把,并称该剑就是9日下午从运砂船船主罗某船上捡来的。9月下旬,南昌市文化宣传出版局组织了省市文物专家进行鉴定,鉴定该剑系...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二、三环路间,东距市中心5公里,磨底河自西向东横穿遗址中部,将遗址分为南部的金沙村和北部的黄忠村。面积约在4平方公里,其东南面就是十二桥遗址。十二桥遗址是承自三星堆文化自商代晚期至春秋前期的文化。遗址北距三星堆遗址38公里。金沙遗址的陶器主体是十二桥文化的典型器物,初期阶段还存有三星堆文化因素的陶器,研究者认为金沙遗址的年代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2001年2月金沙遗址...
记者从新疆文物研究所获悉,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疆和静县文管所组成的考古队,经过三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共在新疆和静县发掘出土了200件青铜器。据了解,这次共发掘墓葬二百多个,共出土文物400余件,经初步判定为距今3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产物。出土文物中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在新疆考古史上属首次。墓葬群是新疆和静县修建一座水库时发现的,新疆考古队便展开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有各种兵器、饰品、镜...
3000多年前,在水草丰美的和静县莫呼查汗乌孙沟,生活着一个氏族部落,他们放牧,用牲畜和毛纺织品和其他部落交换陶器和铜器;他们信奉神灵,喜欢用铜饰显示自己的富有……近期,考古工作队对莫呼查汗水库施工区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有了惊人发现。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9月15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229座墓葬,出土400余件...
东莞时间网讯 这是什么怪兽?头上、背上还刻有“金文”。昨日,厚街的王伯向本报报料说,他家有一个青铜“怪物”,希望文物专家帮忙鉴定这是什么动物。 在王伯家中,记者看到这个青铜“怪物”四不像,像水牛又似山羊。它头上有独角,下巴有山羊胡,眼睛睁得如铜铃,鼻孔犹如牛鼻,尾巴大如拂子。它的背上还骑着一个与它一样的小“怪物”。 经测量,该青铜器长56厘米,高55厘米,腹宽16厘米,重约30斤。王伯说,20...
中新网成都9月11日电(冯亚涛)11日,2011保利青铜器国宝展结束了在成都十天的展出。30余件夏、商、周时期的珍品青铜器免费向公众开放十天,共吸引8万民众前往参观。 此次展出的30余件青铜器,有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早期的神面卣;有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文献记录的遂公盨,它的发掘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存在。 精美的青铜器被置于玻璃罩内,距离最近观看点仅一臂之遥,但两边...
陕西陕南 东方晰这是一件战国时期巴蜀青铜钲(zhēng)。钲是中国古代礼乐之重器,形近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史籍说,青铜钲为古代行军用的打击乐器,又名“丁宁”。此钲通高103厘米,有的鼓部短阔,体部似两瓦相扣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底(舞)部正中有一管状甬(柄)。 西周晚期以后,在南方百越诸地流行钲。钲作为钟的特点已具备。一般钲的主纹常由变形大兽面或对称的卷体龙纹组成,主纹四周有边框,框边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