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 陈四四 战国青铜鼎、西汉青铜蒜头壶、1400多枚半两钱……一批珍贵文物在瀑布沟水库消落区被发现。3月2日,在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这些珍贵文物大部分为首次发现,并建议应建立起库区消落区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化石告诉记者,经过调查,自2010年开始蓄水以来,瀑布沟水库在每年11月-12月蓄水为850米,3月-6月蓄水量则...
连续报道(2) 南京有个“熨斗控” 2月27日本报A13版报道了南京有一个“金陵熨斗王”曹恒达,收藏了200余只熨斗,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其实,曹先生不仅有收藏熨斗的爱好,他还收藏有不少自明清至近现代的青铜钟,总数达40余口,藏于家中自玩自赏,别有一番情趣。 40多口青铜钟,最大45斤 在曹先生家中的客厅里,记者看到,紧挨着墙壁,有一个自做的大木架,木架上一排排依次悬挂起来的铜钟,大...
青铜器造假作坊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被史家称作“最早的中国”。在这片早醒的土地上,青铜时代铸造了夏、商、周“九鼎帝王”,河图洛书演绎出中土文化神秘的滥觞。 荒唐的时世经常会在历史的龟背上推演出五花八门的荒诞世事。 20世纪末以来,伴随国人收藏热的兴起,在曾经孕育、滋养了青铜时代的洛水两岸,一种奇特...
全器伪作大约有两种方式: 1、不以真器为模本,而是自行设计形制、纹饰。在设计时可能参考《考古图》、《博古图》等书所著录之图像及铭文,这些书摹绘本已多失真,再加上作伪者又常对器形与纹饰作局部改造,铭文亦多加以杜撰,于是使此种伪器常出现形制、纹饰不合规范,形制与纹饰不吻合及铭文字体、文句不合古法之漏洞,多见于乾隆以前伪器,在《西清古鉴》等书中即可以看到此种器物。如该书之“商父庚鼎R...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多喜爱龙,以至出现叶公的典故。虽然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但中国先民往往将一些解释不了的事情归功于龙的神威。屈原在《天问》中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龙用尾巴在前面扫出一条通道,给大禹指引疏导水患的方向。在中国...
宋代大晟钟 商代鼎 古玩辨伪之青铜器 1 丁孟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宋王朝在修订礼典制度过程中,崇尚复古,稽考先秦礼制。宋徽宗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设置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
(谭地)河北张家口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北方名城,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圣地之一,有“千古文明开涿鹿”一说。史学界一般认为,张家口文化归属于山戎文化,但也有观点认为,张家口文化应为“代文化”。该文化自成一脉,既不同于燕赵文化,又不同于山戎文化,是一支独立的文化。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了研究该问题的专家、原张家口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陶宗冶先生。他说,一个地区,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有自...
近日,由桐乡市博物馆收藏的29件青铜器在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顺利完成保护性修复工作,安全返回。 桐乡市博物馆收藏有数百件青铜类文物,大部分是考古发掘出土的。由于江南地区气候潮湿,土质偏酸性,非常不利于青铜类文物的保存,故而绝大部分文物出土时腐蚀严重,多数藏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或残缺。为更好地向市民展示这批文物的旧有风采,更好地做好文物保管工作,桐乡市博物馆联系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经过...
(记者叶超)江苏省宿迁市一施工工地的战国古墓于日前完成考古发掘,在其丰富的文物中,成套的9个青铜编钟尤显珍贵。这些文物对研究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的战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此次考古发掘的战国古墓位于宿迁市宿成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为南北走向的土坑墓,南面是外藏椁,北面是主墓室。外藏椁内,共出土了青铜编钟、三足青铜鼎、青铜簠、陶磬、陶豆等多种文物。而主墓室曾被盗过,已空无一物。 宿城区博物馆...
据《潮州日报》报道 红底的挂屏上,镶嵌着一对用生铜錾刻而成的龙凤,龙凤祥云环绕似欲扶摇而上……在民间工艺荟萃的潮州,巧夺天工的木雕、刺绣并不少见,但这种用生铜錾刻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日前,记者探访了79岁的潮州市金银雕工艺师刘松炎,听他讲述自己醉心青铜浮雕艺术的故事。 浮雕创作无形之物最难 走进刘松炎家中,屋内摆满了山水、景观等近十件精致的浮雕工艺品。乍看上去,记者还以为是木雕、刺绣的工艺...
大江网讯 记者 朱正 报道:2月19日,大江网记者从江西省博物馆获悉,经过馆内专家多轮评议、从数以十万计的馆藏中遴选出的20件江西省博物馆经典文物,已经按月逐一向广大观众公开展示。目前,江西省博正式展出经典文物“乳钉纹虎耳方形青铜大鼎”,广大市民可免费参观。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公众可以与众多文物专家一道,共同决定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归属。江西省博物馆网站也将同步展示和跟踪。同时,广大市民...
⊙记者 唐子韬 “如果说中国商周青铜礼器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皇冠,那么战国、两汉、隋唐青铜镜之中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皇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这是国内著名青铜收藏专家冯毅给予铜镜的至高评价。 在10年前,在铜镜还未得到收藏界重视的时候,他便带领着一些收藏爱好者开始了古铜镜的收藏。去年,他以3500万元高价从日本青铜器藏家千石唯司的手中购得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成为业内佳话。 冯毅告诉记者,在他...
“宿迁考古首次发现青铜编钟!”昨天上午,宿迁博物馆一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这处墓葬中,不仅有青铜编钟,还有青铜鼎,陶制的磬、青铜簠等多种文物。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在宿迁属首次,就是在整个江苏地区都极为罕见。 古墓葬中发现青铜编钟 宿迁老城区属马陵山余脉,自古就是宿迁的风水宝地,墓葬一直比较多。解放后,由于宿迁市区人口增加,城区逐渐扩大,这些风水宝地也逐渐被工厂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