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出土的编钟保存完整 见习记者 杨亦文 摄 “宿迁考古首次发现青铜编钟!”昨天上午,宿迁博物馆一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这处墓葬中,不仅有青铜编钟,还有青铜鼎,陶制的磬、青铜簠等多种文物。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在宿迁属首次,就是在整个江苏地区都极为罕见。 古墓葬中发现青铜编钟 宿迁老城区属马陵山余脉,自古就是宿迁的风水宝地,墓葬一直比较多。解放后...
记者 唐子韬 “如果说中国商周青铜礼器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皇冠,那么战国、两汉、隋唐青铜镜之中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皇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这是国内著名青铜收藏专家冯毅给予铜镜的至高评价。 在10年前,在铜镜还未得到收藏界重视的时候,他便带领着一些收藏爱好者开始了古铜镜的收藏。去年,他以3500万元高价从日本青铜器藏家千石唯司的手中购得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成为业内佳话。 冯毅告诉记者,在他看...
凯旋门之于巴黎,歌剧院之于悉尼,外滩之于上海等,都是一座城市闻名于世的锃亮名片。大冶因矿而生,青铜文化是大冶的“灵魂”所在,而承载和凝聚大冶城市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非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莫属,她是这座城市被外界认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 溯源千年古铜都大冶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历史状况和人文情怀,就必须了解有着3000余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1...
本专题采写 记者吴波 镇馆之宝 举凡一件珍贵的藏品,几乎都印刻着一段可圈可点的故事。本期镇馆之宝聚焦“海内青铜器三宝”(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中的大盂鼎和大克鼎。 毛公鼎目前被台北故宫(微博)收藏。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捐献者均为潘达于。大盂鼎和大克鼎今天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和上海博物馆,为南北两馆的镇馆之宝。 国宝何以走过纷飞战火而毫发无损?...
凯旋门之于巴黎,歌剧院之于悉尼,外滩之于上海等,都是一座城市闻名于世的锃亮名片。大冶因矿而生,青铜文化是大冶的“灵魂”所在,而承载和凝聚大冶城市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非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莫属,她是这座城市被外界认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 溯源千年古铜都大冶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历史状况和人文情怀,就必须了解有着3000余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1973年的惊天大发现 ...
记者30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日前在和林格尔县东沟子遗址发现一件青铜带钩。 2011年5~6月,为配合呼杀(呼和浩特市—杀虎口)高速公路建设,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和林格尔县胜利营子乡东沟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遗址位于一座陡坡上。遗址所在区域原为退耕还林区,地表多树坑及杂草,对遗址文化层的破坏较为严重。共发掘...
陈列在博物馆的己国器具 己国是山东东部的一个重要古国。在古代文献中,如《春秋》《左转》《史记》中均被写作“纪”,而在目前出土的铜器上则多被写作“己”。己为本字,字形写作“S”,就是一束丝的形象表达,“纪”是后来衍生的。根据史料记载,己国在西周时期已经立国。 在市博物馆一楼展厅,一组带“...
何建萍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多喜爱龙,以至出现叶公的典故。虽然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但中国先民往往将一些解释不了的事情归功于龙的神威。屈原在《天问》中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龙用尾巴在前面扫出一条通道,给大禹指引疏导水患的...
记者 孙钦良 民国初期,洛阳东周王陵之一的金村陵区,遭受了严重的盗掘,包括外国传教士在内的大批盗墓者,从这里盗走了大量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带着邙山的体温和余痛,多被掠出国境,如今还躺在美国、英国的博物馆里。 有句话说“带走了天上的云,带不走心中的魂”,洛阳作为青铜器的故乡,它的根永远在这里。1975年,在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这就是著名的“乳钉纹爵”:高22厘米、长28厘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获悉,上海考古工作者于2011年11月,在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广福林遗址,发掘出一件春秋时期青铜尊。“这件首次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礼器,地层关系明确,标志着上海先民接步中原,在近3000年前已融入青铜时代。”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部主任、研究员周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参与广福林遗址发掘的考古部专家黄翔向本报记者介绍:“青铜尊口径16厘米...
古玩辨伪之青铜器 2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政和鼎”的铭文的内容及书风在仿古之余,展现宋代新意,也表明了它是宋代的复古铸品。商周时期鼎的铭文部位在内腹壁,而“政和鼎”铭文的部位则在内底上。“政和鼎”铭文:“唯政龢六年十又一...
(记者伍迪 通讯员杨理胜 孙夏)同为东周强国,晋、楚两国既有惨烈的争霸,也有和平的会盟。昨日,144件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珍贵藏品抵达武汉。1月12日-3月18日,《晋国宝藏——山西出土晋国文物特展》将亮相湖北省博物馆,观众可免费参观。 本次展览的最大看点要数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国宝级青铜器鸟尊。这件文物是晋国第一代晋侯燮父的酒器,从其精美程度可窥见燮父的开国霸气。 据介绍,...
图1 王子婴次炉 春秋晚期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 图3 鸟兽龙纹壶 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民国时期青铜器的出土 民国时期发现的青铜器,虽然多数未经科学发掘,但与1911年之前的发现还是有着差别的。从北宋到清代末年,青铜器多是被偶然发现或盗掘所出,资料并不算少,而且很重要。例如毛公鼎等,由于资料比较零散,看不出器物与器物之间的关联,只能是孤立地研究。民国时期则不同,尽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