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汝瓷天青釉洗是汝瓷洗为传世品中常见器,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也较多,基本适应了当时皇宫和文人墨客的大量需求。 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直口弧壁,深腹平底,器表施满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布满冰裂纹开片,外底部有五个很小的支钉痕,露出香灰胎色,明张应文《清秘藏》中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钉”最适当不过。该洗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另一种敞口斜...
西夏国是北宋初期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瓷,同神秘的西夏古王国一样,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根据笔者能查到有关西夏瓷的典型实物资料约有10余件,器型主要有:折肩、圆肩梅瓶,有系和无系瓮,有系和无系罐,双系扁瓶,碗等。釉色以白、黑、褐色为主。装饰以剔刻、绘彩、印花为主,其中剔刻主要有以剔刻釉和剔刻化妆土为主。本文所介绍的是一件西夏茄紫釉剔刻花双系瓶,意在引起同好的共鸣。 该瓶如图所示,笔者定名...
大多数陶瓷厂对废瓷片的处理,不是非常便宜的卖掉(一吨20元左右);就是作为垃圾处理掉。本人针对这种情况,对废瓷片的再利用作了充分的研究,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发现废瓷片(尤其是白瓷片)是一种非常好的陶瓷原料,因为废瓷片气体含量极少,不含有机物等等特点,对泥釉的质量都有所提高。下面就废瓷片在泥釉料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同行参考。 一、废瓷片在泥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在泥中加...
元青花的工艺建立在新的技术前提下。胎釉、青花、绘画、制作,烧制诸方面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的科学水平,以下诸种特征是识别元青花瓷的必要依据。 (一)元代青花瓷的胎体特征 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AL2O3)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
即将亮相扬州博物馆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昨天,本报披露了参展的部分玉器珍品,让读者大饱眼福。陶瓷器也是该展览的一大亮点,今天,记者再次邀请专家推荐了即将亮相的部分陶瓷类文物。 【故宫珍品瓷器】 宋·哥窑青釉梅花式洗 别具一格的“缺陷美”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
各种釉彩大瓶(故宫博物院网站提供) 这是一件在当时号称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的瓷器。整件瓷器从上到下用了多达17种的釉、彩以及工艺,可谓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釉和彩,如果只是单一使用,对于烧制一件完整的瓷器来说都不是难事儿。可它难就难在让那么多釉、彩在同一件瓷器上出现,这只有在对烧瓷技术熟悉得炉火纯青,对各种釉、彩的性能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让我们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一下...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
长石釉就是用长石替代草木灰做熔剂配制的釉料,属透明釉的一种。它也是在清代晚期由欧美传入中国的制釉新方法。其特点是釉面硬度高,光亮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高温黏度大,不易流淌,发色均匀,原料来源广,化学成分稳定,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传统灰釉、石灰釉与长石釉比较,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窄,高温黏度较小,流动性大,原料来源复杂,化学稳定性差。 中国古陶瓷研究界的许多学者认为,早在唐宋时期中...
这件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大盘(见图),口径27.7厘米;盘面上画有四只喜鹊和几枝梅花,构图疏朗,喜鹊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花心内点染釉里红;梅枝为一笔点染画法,线条恣意纵横。整体绘图给人以清雅素淡之感,表现出民窑瓷器纹样装饰用笔敢于恣肆的特点,而这也是官窑瓷所不具备的。美中不足的是,此盘有两处开裂,由锔钉修补痕迹。 喜鹊登梅是中国...
在中国“三彩”家族中,尤以“唐三彩”釉陶艺术最有代表性,它以其富丽堂皇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艺术为世人赞叹。但中国最早的“三彩”釉陶雏形诞生于汉代,它是在制作低温铅釉陶器技术广泛运用并不断成熟基础上,从单色釉品种演化创新出来的。 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掌握了铅釉陶的烧制技术,制作这种低温釉陶,是用陶土作胎体,用含铜﹑铁等元素矿物质作釉的着色剂,经过700℃的温度烧制而成。由于釉里加入的元素...
清雍正黄釉莲瓣纹盘 封建时代曾以全黄为皇家至尊之色。因此,除宫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黄之色。明代黄釉瓷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这种黄釉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由于黄色娇嫩欲滴,亦称“娇黄”。浙江省博物馆编《徐龙珍藏历代名瓷》收录一件“明宣德黄釉盘”,极为珍贵。 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使用从西洋引进的锑黄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
一)、仿釉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 陶瓷器物表面的釉层,在质地上和颜色上各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有的厚实凝重;有的稀薄光润;有的平润光滑;有的流挂不匀。有的布满不同类型的“开片”;有的呈现出“棕眼”或“桔皮”等等。在施工中,它们除了在配料和加工技法上有所不同,其仿釉基本方法和步骤大体一样,分为调制涂料和施釉。 1、涂料调制方法:调制仿釉涂料,其中包括调色和配制基料。釉色的调制与作色工...
明洪武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北京诚轩2014年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中下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共推出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及艺术图书五个项目,共计八个专场。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便享有盛名,《处州府志》记载龙泉窑“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评价极高。明代龙泉窑仍大量生产,其中不乏精品,随着各类相关资料的披露,对其认识也逐渐明晰,已确认龙泉窑在明初是...
众所周知“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即陶瓷之国。顾名思义与陶瓷的发明有关。陶瓷使人类告别了“饮毛茹血”的时代,进入“鱼羹稻饭”的文明。热爱陶瓷的帝王不少,对瓷器礼赞有加的首推乾隆,如咏青瓷和白瓷诗云:“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识云气勇生于胆,此是武阳面白时。”我国瓷工虽南北互仿,色彩丰富,但总体“南青北白”,以越窑青器和定窑白瓷而着称于世。 钧窑之窑变红釉器的诞生,宛如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