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到元代瓷器,元代青花是不可回避的重量级藏品,但实际上在元代制瓷工艺的诸多成就中,枢府釉也是极具魅力的一种,在当时极富盛名。枢府瓷又称卵白釉,由于釉色类似鹅卵色泽,故称为卵白釉瓷。枢府瓷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是一种介于白釉或青白釉色调的瓷器,有别于一般玻璃釉白瓷和青白瓷,一般白瓷和青白瓷上的玻璃釉是透明釉,枢府釉则温润而不透明。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由宋代景德镇青白釉发展...
郎红釉又名“牛血红”,创始于十八世纪景德镇窑,是我国传统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平焰窑中,用松柴还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烧成。传统的郎红釉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作品非常困难,故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郎红袖烧制如此困难,因此存世量较少,在收藏市场盛行这样一句话“家有郎红,吃穿不愁!”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郎窑红其优美的品质及其珍稀性。 ...
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烧制出钧红釉瓷器,最初被河南禹县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自元代后,禹县钧窑日渐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烧钧红釉瓷器了。值得庆幸的是,禹县烧制钧红釉的技艺被其它产瓷区继承了下来,景德镇自宋末起就已开始烧制钧红釉瓷器。 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而称其为“铅绿釉”。根据烧制温度高低,铜绿釉可以划分为高温铜绿釉与低温铜绿釉,在明清官窑中,铜绿釉大多作为低温釉使用。 在中国陶瓷史上,铜绿釉应用相当早,汉代已经出现以铜作着色剂烧...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兿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
北宋"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迁移东南,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十三年,由皇家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并在杭州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南宋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及达官贵人所需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历史上称之为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为旷世挚珍,历来声价奇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云:“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
铃铛杯亦称仰钟杯,磬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永乐、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著名的有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在纯净洁白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
清康熙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余桥 湖北省文物总店 430077 清代单色釉瓷器继承了明代单色釉瓷器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仅从瓷器制作工艺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国单色釉陶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即色彩单一的釉,有时也被称为一道釉或纯色釉。瓷胚表面施以釉浆后送入窑内烧制,因釉中特定的化学组分而烧制出不同的颜色效果,也有些在烧制时会发生窑变,...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高22.5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8.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所谓红釉瓷器,是指以铜、铁、金等作为主要呈色剂,使其釉色呈现出不同红色调的彩釉瓷器。在宋代之前,以铜做呈色剂烧造的器物却是绿色,这说明同一原料在不同的烧造气氛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种铜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而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红色。北宋晚期,河南禹县成功地烧制出了紫红釉器物,这就是著名的钧窑瓷器,这种钧红釉即为...
高温颜色釉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最早创烧于宋代,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景德镇是中国烧造颜色釉瓷器历史最长、品种最多、质量最好、成就最高的地区。 民国时期烧制高温颜色釉工艺有很大发展,恢复烧造了难度极大的祭红、豇豆红,还有天青、豆青、祭蓝、仿钧釉、窑变花釉等釉色。还仿烧出一大批康熙、雍正、干隆颜色釉佳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玉绫窑”主人吴霭生,在颜色釉艺术创新方面贡献卓越,他的 “美人醉”为一...
清雍正 粉青釉暗刻福山寿海图碗一对 粉青釉锥花暗刻,为雍正朝唐英仿宋湖田窑品种。碗心暗花锥刻海浪翻滚,两只蝙蝠上下翻飞;外壁暗花装饰,通景福山寿海,九只蝙蝠飞翔天际,寓意九五之尊福寿万年。碗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款。 黄地绿彩,又名黄釉绿彩,为明永乐时期创烧的官窑瓷器品种,系在暗刻装饰瓷胎之上,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铁黄釉为地,以铜绿彩填绘暗刻纹饰的瓷器品种。明永...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瓶身修长,亭亭玉立,亦称”梅瓶”。梅瓶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称为“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古时为盛酒器具,整器施粉青釉,青翠莹润,柔和淡雅,是龙泉青瓷的代表釉色。周身饰平行旋纹二十四条,规整且有具韵律动态。青釉之翠与旋纹起白相映成趣,搭配和谐。一件集造型、釉色和装饰之美于一身的龙泉窑青釉器,足以体现宋瓷美学的最...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清康熙,高2.9cm,长13.2cm,宽11cm。 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北宋瓯窑瓷器 翠峰天青由此开 瓯窑青瓷领风骚 笔者尝试按照时间脉络,通过与越窑的对比展现瓯窑发展风貌 瓯窑地处浙江南部,窑址主要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收瓯越之民也。”有人考证说,瓯字从“瓦”,说明瓯越人在远古就会烧制陶瓷。 瓯窑...
明 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 高:30公分 众所周知,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的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堪称精品之冠。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另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