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江西·南昌·南昌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南昌县 申报日期 2006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主要流派之一。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永修、奉新等县,影响遍及全省大部地区。 采茶戏起源于清代中叶,嘉庆年间江西信丰人谢肇桢的《南安吟:采茶歌》中有相关记载,其中“出看采茶也入魔”句,更是具体形象描绘了当时的观看盛况。南...
遗产编号 ⅳ-15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临川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临川区 申报日期 2006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高安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高安市 申报日期 2006 古称“江右上县”的高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高安采茶戏则是这块古老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孕育出的一坛老酒,喷发着醉人的醇香。高安的农民或在蚕桑耕种之中,或在收获喜庆之际,有感而发,信口引吭,一人呼,众者和,管弦助兴,铙钹取闹,傩面雉首,相聚而乐,于是...
茶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用于捣烂蒸青鲜叶的杵臼,也就是《茶经二之具》中提到的“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这类茶臼体量相对较大,臼腹也相对较深。 茶臼出现得很早,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中已有“荊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的记载,说明当时的茶饼在喝之前,先要在火上稍加烤炙,让它色泽呈微红状,再用茶臼捣成茶末放入瓷碗中,以沸...
盏托又称茶托子,为古人品茗用具。据考证,盏托最初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瓷盏托在宋代比较常见,南北窑场均有烧造,且式样繁多,颇具特色。 这件宋代定窑茶盏托(图1),高4.5厘米,上口径4.5厘米,外径12厘米,足径4厘米,上部呈杯形,边沿呈六瓣花口型,矮圈足(图2)。器内外施白釉,釉层较薄,釉色白中泛黄。托表面胎...
中国是茶的故乡,6000多年前浙江余姚人就已种植茶叶,河姆渡遗址中有茶树出土。 江苏省研究会出版的《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铭文款识卷中就收集有明代嘉靖年间青花“茶”字款(见图1、2)。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在海拔高达600—800米的大盘山地至今还保留着宋代以来,有市场功能的古茶场,而且是国内绝无仅有的中国茶文化“活化石”。肯定有许...
这是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见图),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的斗茶的闲情逸闻。 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利用沸水震破茶叶细胞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
此次在法国皮埃尔市举办的“中国生态文化周”从6月12日到6月18日为期一周,融合了茶、酒、丝绸、太极拳、艾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茶博作为文化支持单位,在中国馆展厅内推出了“中华茶文化展”、茶艺表演、现场品茗等多项体验活动。 “中华茶文化展”从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分类加工、茶具茶器、茶艺茶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等六大方面系统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展出包括西湖龙井、白牡丹、武夷岩茶等在内的中...
茶香四溢,人潮涌动。昨天,在市中兴大桥北外滩一号,湖州陆羽茶文化博物馆开馆。作为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博览会暨中国(浙江)丝瓷茶与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一, 300多名来自国内外丝、瓷、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一同进馆参观。 当记者走进湖州陆羽茶文化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茶圣”陆羽像。陆羽在湖州的诗茶情缘可谓深厚,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陆羽栖身湖州时所著。《茶经》的...
6月10日下午,中国茶叶博物馆受北京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邀请,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茶文化讲座与茶艺体验。 在茶课堂开始前,来自国家博物馆老师首先为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弘扬国学文化 领略茶道精髓》的暖场教学课,从介绍中国的“四个第一”——瓷、茶、生铁、煤炭的发现和利用开场,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把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重要性娓娓道来,让茶文化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
记者了解到,2017年6月9日是“2017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北京茶叶博物馆将同步开展“‘2017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参观周”活动。热情欢迎广大参观者来到茶博馆,让我们一起了解茶学茶史,学习档案知识,共同传承发扬中国茶文化。 活动主题:“2017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参观 活动时间:6月6日至6月11日,9:00-17:00 活动地点:马连道14号京华茶业大世界四层 ...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上海·南汇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汇区 申报日期 2006 民间舞蹈《卖盐茶》又名《挑盐?^》、《卖盐婆》、后又演变成《挑花篮》、《花篮舞》,后人有把花篮改成宫灯,又演变成《花灯舞》。 民间舞蹈《卖盐茶》,诞生于元代至顺帝(1332――1333年)时,下沙盐场西鹤坡塘拨赐庄一带。那时候南汇还是一片盐...
遗产编号 ⅲ-9 所属地区 江西·赣州·于都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于都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于都沙心乡农民在表演茶篮灯《茶灯迎春》 茶篮灯是江西赣南的客家人载歌载舞的一种舞蹈形式。 客家人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最早的茶歌有”十二月采茶歌“。从正月顺次唱到十二月的叫”顺采茶“,从年尾十二月唱到年头正月的叫”倒采茶“,唱春夏秋冬的叫...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江西·萍乡·上栗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萍乡市上栗县 申报日期 2006 上栗,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 上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源远流长的傩文化,誉满全球的花炮文化,有永驻青史的革命文化,有风光无限的旅游文化等。上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傩文化之乡”。...
遗产编号 ⅲ-20 所属地区 江西·萍乡·莲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萍乡市莲花县 申报日期 2006 “茶灯舞”又名“茶灯闹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莲花县六市、高洲、坊楼等乡镇广为流传。村民每逢喜庆佳节,常以“茶灯舞”上门祝福。每到一处,主人门外鸣放鞭炮相迎。表演者入堂屋,高喊“恭喜发财”等赞语。 该舞蹈由15人组成男女群舞。它通过各种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