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7月27日下午,大栅栏街道区域化党建项目茶艺品鉴会在老窑瓷博物馆成功举办。大栅栏街道工委副书记吴建华、大栅栏街道工委宣传部部长高新贞、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副馆长马莎、及来自大栅栏街道9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宣传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老窑瓷博物馆、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栅栏街道及社区多年来对博物馆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能够为...
遗产编号 ⅳ―65 所属地区 广西·玉林·博白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申报日期 2006 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于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 桂南采茶戏属“...
大家好,我是懿寨茶庄阿芳,地处云南刮风寨,从爷爷年轻时开始承包茶园,秉承从采茶,制茶都全手工操作,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 很多喜爱普洱的茶友,经常问小萌,到底生茶跟熟茶有什么区别,下来有我为大家系统讲解下; (1)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制作工艺” 懿寨茶庄生茶制作工艺是指将鲜叶进行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后成为生散茶(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高温蒸软后放入模具定型,压制成砖、饼、沱的形状...
酷热的杭城持续高温,在这炎热的日子里,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文化宣教活动热力不减,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快乐学茶夏令营 “茶都伢儿,快乐学茶”夏令营是中茶博持续了9年的品牌项目,在杭城孩子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今年夏令营,除了原有的“小小茶艺师”初级班外,对已来学过茶、有一定基础的孩子特别安排了“小小茶艺师”提高班,并在课程设置上,对初级班和提高班都作了调动孩子兴趣的特别设计,让孩子们自己动...
资料图 由云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多家省级博物馆(院)联合主办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联展”,将于7月28日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半月地带·早期文明”“通达海路·汉唐古道”“茶马互市·茶风盛行”“贸易兴盛·民族融合”“走马滇藏·古道撷珍”五部分,集合了云南、四川、西藏等西部八省区10余家博物馆的340余件(套)茶马古道遗留文物,配以场景和辅助展板及文字说明,展示这...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等,浙江诸暨人。 陈洪绶出身官宦世家,门庭曾显赫一方。至其父辈时,家道渐趋衰落。虽如此,陈洪绶从小恪守“诗书传家”的治学门风,在其胸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书翰熏陶,让天资聪颖的陈洪绶从中获益匪浅。他能诗善画,于山水、花卉、草虫皆能;尤精人物,笔墨高古,直逼唐宋,...
茶与生活密不可分,茶器在人的生活中提供了身心灵的慰藉,良好的茶器能提升茶汤层次,完美的手感能满足茶人技艺,摆饰时也能感受匠人巧思。「台湾顶级工艺」近年积极参与十余场展会后,台湾工艺精品实用的巧思以及独具的设计美感,已成功打响品牌知名度。此次首度造访太原茶博会,展出作品皆为台湾工艺精品一时之选,搭配展场内优美的茶席展演,在传统的茶席文化中融入台湾匠心独具的茶具,欢迎来访民众一同感受茶席优雅氛围。 ...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湖北·黄石·阳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阳新县 申报日期 2006 是黄梅采茶戏传入湖北阳新后,与当地花灯戏相结合,约于清道光年间演变形成。与江西武宁、瑞昌的采茶戏互有影响,后吸收了汉剧的剧目和表演。唱腔有北腔、汉腔、叹腔、四句腔四大主腔,还有多种小调。解放前只有半职性的“呼拢班”,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对声腔、剧目进行...
“注春啜香——中国茶文化展”日前在瑞安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为期两月有余,由瑞安市文广新局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和瑞安市博物馆承办。 有诗云“人生四韵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道出了茶在中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次展览从茶史、茶品、茶具、茶俗等角度讲述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从“饮茶的萌芽”开始细数唐、宋、明、清历代茶文化发展;全面介绍当今市面流行的几大重要茶品;以茶器造型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时...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凤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 申报日期 2006 文、武茶灯是湘西凤凰县的民间传统灯戏。其唱腔以民间小调为主,旋律轻松明快,优美动听,地方风味十分浓厚。清代中期流行于水田、林峤、木江坪等乡镇一带,表演技法和套路达十余种,是凤凰县民间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遗产编号 ⅳ-9 所属地区 江西·赣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赣州市采茶歌舞剧院 申报日期 2006 1、历史沿革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采茶戏萌芽很早。过去,一般老艺人们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采茶戏。根据是采茶戏班里供奉的祖师爷田师父,是唐明皇...
遗产编号 ⅳ-14 所属地区 江西·赣州·宁都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宁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日期 2006 宁都采茶戏自清乾隆中叶(约18世纪50-60年代)起,经过三角班??半班??半整杂等几个阶段,逐步形成。 宁都三角班是在茶歌、灯歌、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邻县如兴国、永丰、宜黄的演唱艺术发展起来的。起源于宁都县赖村、青塘两个乡...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武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西省武宁县 申报日期 2006 武宁采茶戏,又称“武宁茶戏”,是赣北一个独具风格、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以武宁为中心,广泛流传于修水、瑞昌、永修、德安、九江、奉新、靖安、铜鼓及湖北省的阳新、通山、大冶、黄梅、武穴等县,深受人们喜爱。 武宁采茶戏最早起源于“茶歌”即“采茶调”。当...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瑞昌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西省瑞昌市 申报日期 2006 瑞昌采茶戏,旧称茶灯戏,进入半班以后更名为采茶戏,民间俗称茶戏。早在明代,瑞昌一带的灯彩十分盛行,每逢元宵春节至二月花朝都要结队玩灯贺彩,热闹非凡。明末赣东茶灯戏传到赣北,与瑞昌灯彩相结合,便形成了瑞昌特色的茶灯戏。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横溢...
遗产编号 ⅳ-7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九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西省九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