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垂髾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
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服饰,。《高逸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杰出作品,它虽然出自唐代画家孙位之手,但具有浓郁的魏晋风韵。画面绘四个士人,盘腿列坐于花毯之上,或戴小冠,或裹巾子,通穿宽博衫子。每人身旁各立一侍者,也穿宽袖衣衫。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安排来看,都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壁画相同,人物的服装和形态以及生活器...
梳双环髻的妇女(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发式,与前代有所不同。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金饰,各有严格制度,非命妇不得使用。普通妇女除将本身头发挽成各种样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过这种假髻比较随便,髻上的装饰也没有蔽髻那样复杂,时称“缓鬓倾髻”。另有不少妇女模仿西域少数民族习俗,将...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中“羽扇纶巾”的纶巾,是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幅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对唐宋时期的男子首服也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
平安帖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风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潇洒自在。 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是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一纸便条。 《平安》、《何如》、《奉橘》 王羲之留下的“帖”,原来多是他写给朋友的短...
湖北荆州 赵晓斌 陈新平 坐落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州古城,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繁荣的南方城市,同时也是地处水陆要冲的军事重镇。荆州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丰富,蔚为大观,但三国两晋时期的出土文物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此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每一次战火中文物都受到极大破坏;而本地埋葬习俗由深埋转为浅藏的变化,也使得地下遗存更易受到自然力和人为的损毁。 在荆州古城西北郊,有一片绵延起伏的丘陵冈地——八岭山...
青釉龟形砚滴 青釉龟形砚滴,高5.8cm,口径2.4cm,腹径4.9-4.7cm. 此收藏品为乌龟形状,龟首昂起,颈部刻划螺旋纹。龟背前小后大,有圆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龟腹平坦,刻划十瓣莲花装饰,通体施青釉不到底。 这件砚滴为东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青釉褐彩鸡首壶 青釉褐彩鸡首壶,东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青釉褐斑四系壶,高17.9cm,口径8.4cm. 壶洗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平底。底部无釉,有支烧痕迹。肩部刻划弦纹2道,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外口凸起弦纹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黄,散布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褐色彩斑装饰面积较大,形态千变万化,或似泼墨,或似树叶,装饰效果绮丽,十分罕见,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此壶于1...
青釉人骑兽器 青釉人骑兽器,高17.7cm. 人骑于兽背,双手握兽角,头戴网纹卷沿高帽,帽中空,可插烛。骑兽人高鼻圆眼,颌下有须;兽则伏卧,龇牙瞋目。人、兽之身都戳印圆形纹,兽面篦划须纹,长尾垂。通体施青黄色釉。 此瓷器是西晋瓷塑制品的典范,形象生动,是一件难得的艺术收藏品。 青釉四系鸟钮盖缸 青釉四系鸟钮盖缸,通高9.3cm,口径8.2cm,足径...
黑釉唾壶 黑釉唾壶,东晋,高9.9cm,口径8.9cm,底径9.4cm. 唾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因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积釉处釉层较厚,堆积欲滴。釉面滋润,开有片纹。 唾壶亦称唾器,属于卫生洁具。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曾出土署“女阴侯唾器”铭的漆唾器。瓷质唾壶始见于东汉,三国、两晋时开始流行。东晋时期以青釉唾...
近日,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电话报告称,在清东陵辖区内新辟施工车场发现一座古墓,并请求派员现场勘察指导,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宗宇立即组织市文物管理处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墓葬位于遵化市租户村西,西北约1公里与清东陵金星山相望。施工现场散落有沟纹碎砖,砖砌墓室已大部裸露于地表,必须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经发掘,墓葬为单室附耳室砖室墓。墓向为东北西南向,耳室由两部分组成,东部侧室没有随葬器,西侧室较窄但清...
魏晋时期的戎装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领,也有圆盘领。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像比较裤脚更大,更像今天的女裙裤。 < 由于战争频繁,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比较典型的有筒袖铠、两裆铠及明光铠等。筒袖铠一般都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前后连属,肩装筒袖。头戴兜鍪,顶上多饰有长缨,两侧都有护耳。两裆铠服制与两裆衫比较...
通过现场发掘和出土文物考证,专家认为甘肃省清水县古城塬遗址为魏晋时期古城遗址。 今年7月至10月,由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5家单位组成的调查组对清水县古城塬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记者从清水县文物局了解到,在为期3个月的田野考古中,考古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灰坑30余处,解剖城墙遗址20余处,出土陶器、砖、瓦等标本1万多件。通过现场发掘和出土文物...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25日,记者从兰新铁路复线建设指挥部了解到,兰新铁路复线工程青海境内文物遗存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获得重要突破。在被誉为“彩陶之乡”的乐都县马家台古墓群发掘出“诏假司马”印章等90余件文物。历史上,马家台古墓群曾被疯狂盗挖达10余次,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在整个青海考古史上都较为罕见,为研究1600多年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家具种类 椅 扶手椅:敦煌285窟西魏壁画上的“山林仙人”所坐的椅子,据现在所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椅子。这把扶手椅座部的高度以及扶手的高度,与后世的扶手椅相差无几。 墩 腰鼓形圆墩:是我国家具史上最早的坐墩,后世的坐墩大都借鉴于此。 藤环墩:此墩较高,不太合乎人体的比例,所以后世比较少见。 凳 方凳:是初见的新型家具,造型和高度与后世的方凳没有大的差别。 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