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分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装饰,两面贴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
记者5月20日从瓜州县文物局了解到,5月初,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新疆考古研究所、瓜州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联合对瓜州县破城子遗址-悬泉驿(敦煌)丝绸之路沿线的古绿洲进行实地勘察印证,新发现古城遗址1处,亭障遗址2处,烽火台遗址1处。 据了解,新发现的古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城西南方向25公里处,处于瓜州破城子遗址-水溢-芦草沟-敦煌悬泉驿沿线的丝绸之路古道上,古城遗址依据当地地名命名为营...
粱堆墓 排水沟 铜跪俑 人形金箔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日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对嵩明上矣铎村两座粱堆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们在墓室内发现了铜跪俑、人形金箔等精美器物,通过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推断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前堂横列式的墓葬在云南也是首次发现。 云南省考古文化研究所工作人员万杨介绍,两座墓属于“粱堆”墓。“粱堆”是对有高大封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连年,社会极度动荡的时代,从汉献帝到南朝结束整整400年,王朝更替频繁,人民颠沛流离。在这种情况下,土生土长的老庄思想只能在上层名士范围内流行,而且这种“嗜酒荒放”表面好像很自由活跃,而实际心理是无法排解的空虚和恐惧不安,广大人民辗转沟壑,而宗教迷信自然成为人们安慰心灵的廉价药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六朝时期,唐杜牧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墓葬有高大封土堆 多次被盗 两座墓相邻,位于昆明至嵩明公路旁边,属于“粱堆”墓,当地人称之为“漾米多”。 “粱堆”一词是云南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对有高大封土堆墓的一个泛称,此类墓葬广泛分布于滇中、滇东地区,属魏晋南北朝的居多,另有部分属东汉时期,墓葬形制与中原地区同时代的墓葬相似。云南“粱堆”因为具有高大封土堆这一明显标志,故历代多次被盗。这两座墓亦不能幸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万杨...
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其间战乱纷起,政权更替频繁。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从汉代玉器的辉煌期进入到了玉器发展的低潮期。中国玉器发展史也从此告别了“王玉时代”,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赏玩玉为主,并走进了商品流通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交通不畅,玉材来源受阻,数量不足,动摇了玉器制作的物质基础。由于连年战争,运送玉石之路小国林立,致使“昆仑...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三国吴出现的《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悬针篆书中蕴涵隶书气韵,这不只是地域性的书风代表,更能传达书家的个性。而魏《曹真残碑》,东晋《爨宝子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群雄割据,天下乱战。玄学流行,佛教兴起,兼之时尚“服玉”,以及当权者提倡薄葬。风气所及,一些贵族墓葬中,虽然仍有少量的玉器出土,但数量与质量(造型、纹饰)急转直下,远逊于两汉时期,成为中华玉文化史上的一段低潮。 这一时期的玉器,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是湖南安乡的西晋刘弘墓和江苏南京的东晋高崧家族墓。根据这两处的出土玉器以及一些零星发现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大致可...
昔传章草起于汉,而前人每为驳说,今观隶之潦草,即后世草书之滥觞,渐成新体,本不能定指何人为创作之祖也。东汉碑刻无美不臻,而熹平石经更工整精美。学书者各趋所好,原不可执人人而使强同。兹择其可寻变化之迹者,亦演进之概要,又选其可为临摹楷范者,亦八法之准绳。 分隶之殊,初无的解,其实分隶未必果二体也。隶之初出,本因篆书难成,吏不能记,程邈作隶,趋简便也。今所见秦时度量咸刻诏书。存世既有如此之多,...
房悦墓:境内出土瓷器最多的墓葬 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1972年春,生产队因抗旱打井用砖,将房悦墓掘毁,出土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为边长0.565米的正方形,其上有孟顶形、四角各有一铁环的石盖,通高0. 175米.顶刻阳篆:"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墓志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 墓主房悦,是房法延的第三子,为广平文献王...
12月17日,市场星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灵璧县某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了墓砖,该县文物管理所知悉后前往现场并报省文物局。根据省文物局安排,该县文物管理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清理发现三座墓葬,均东西向依次向南排列,出土了陶罐、陶灶、陶俑、铜镜等珍贵的文物,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初步判断三座墓葬均为魏晋时期砖室券顶墓。出土器物中的陶俑及墓葬的规格在皖北地区为首次发现,墓葬主人...
魏晋时期,自魏文帝曹丕建国(二二O),至东晋恭帝逊位禅让(四二O),前后达两百年。其间,有文献可征的书法家,近二百人。真正能影响规约后世书风的大家,当推钟繇与王羲之。其他书家由于名迹罕有或者不传,虽然声望名垂书史,对后世的书艺发展并没有实在的影响,即使在去其未远的东晋,影响力也十分微弱。 就在钟王披靡东晋之际,意想不到的是王献之一枝独秀,大放异彩。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宋、齐之际的一百年间,居然迅猛...
魏晋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但丝路交通并未中断。甘肃河西地区与西域间的联系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密切。近期,学者发现,这一景象也被复刻在出土于当地的墓室壁画砖上。 上世纪90年代,甘肃高台县在骆驼城、许三湾遗址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从中发现了数百余来自魏晋时代的墓室壁画砖。由于时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以墓主人生前生活为主题的“写实派”壁画砖几乎承载了魏晋人全部的生活。 ...
近日,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镇东庄村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座魏晋时期的墓葬,互助县文管所会同省文物研究所对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发掘出陶器、铜器及陶器残片等30件,五铢钱20枚。 据了解,古墓为魏晋时期的墓葬,墓葬占地约20平方米,保存比较完整,墓室由墓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墓道朝北,长约4米、宽3米,深2.5米,前室和后室均由统一规格的青砖砌筑而成,由墓道相连,是魏晋时期常见的砖砌墓...
近日,海东市互助县高寨镇东庄村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座魏晋时期墓葬,互助县文管所会同省文物研究所立即对该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发掘出陶器、铜器及陶器残片等30件,五铢钱20枚。该古墓已确认是魏晋时期的墓葬。 据了解,该古墓为魏晋时期的砖墓室,墓葬占地约20平方米,保存比较完整,墓室由墓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墓道朝北,长均4米、宽3米,深2.5米,前室和后室均由统一规格的青砖砌筑而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