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阶段。同样,医学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非常景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阶段,可谓高道、名医辈出。 据《古今图书集成》之《医部·医术名流列传》记载,魏晋南北朝的著名道医有封君达、董奉、负局先生、葛仙公、鄞邵、蔡谟、殷仲堪、葛洪、许逊、徐熙、徐秋夫、羊欣、刘涓之、徐嗣伯、顾欢、徐謇、张远游等人。 此外,葛洪之妻鲍姑、茅山宗陶弘景皆精于针...
《俗尘帖》,元代赵孟頫纸本墨迹,纵31.3厘米,横68厘米,属行草书,凡十九行,共187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俗尘帖》是赵孟頫致中峰和尚十一册书札之一,至于书写时间学术上有不同的意见,单国强在《赵孟頫信札系年初编》中认为,此书札写于延祐六年(1319年)。而据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张明在《赵孟頫致顾信四札考》中考证,《尘俗帖》的书写时间是延祐二年三月廿四日。我们姑且不论二者孰是孰非,可以肯定的是写作...
最近,有市民在天府新区锦江绿道边发现山崖上有很多洞窟,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这是近期已经发掘完毕的一处东汉-六朝时期崖墓群,共有200多座墓葬,规模之大非常少见。昨日,记者站在已经发掘完毕的正兴镇崖墓群所在的山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穴环山分布,颇为壮观。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该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介绍,此次发掘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发掘崖墓数量超过200座,分布时间从汉代到六朝,历时...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乱世”。在此期间,连绵不绝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持续不断的族群侵并、政权倾覆,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只有西晋短短36年,勉强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冲突和争斗亦极为惨烈。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多重矛盾交错并织,形成了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素为治史者所慨叹。 从大历史的视角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秦汉旧秩序的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机的孕育期。贯...
造成民族融合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的原因,也有种族血缘混同的缘故,而文化的认同却更为重要。文化认同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中哪一款最引人注目,能从根本上消除种族间的壁垒,成为民族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呢?德国哲学家谢林有一段话颇令人回味:“一个民族,只有当他能从自己的神话上判断自身为民族时,才成为民族”。 他敏锐地觉察出:神话是文化传统的核心支柱,认同了一种神话也就认同了一种文化,栖居在一种神话...
作者:杨民仆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杨民仆,原题:《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现代“说话达人秀”》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 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 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很随意,大家高兴就凑一...
三国两晋时期,中国重陷分裂,战乱频发,中国货币经济倒退,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比重增大。至南北朝,情况有所改善,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特点鲜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南朝萧梁时期顾烜所著《顾烜钱谱》,被看作中国第一部钱币学著作。钱币学专门研究钱币的形制、制作、文字和图形。钱币学的产生,说明当时人们已对收...
这段时期是中国职官制度从三公九卿制向更高级的三省六部制演进的过渡时期。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争的状态,因此各个王朝的职官设置就有许多不同,而且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原来一些正规职官或撤消、或空有虚名,而一些临时性的“职务”反倒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造成这一时期职官设置的纷繁复杂。尽管如此,这一时期职官制度的主流还是与秦汉一脉相承的。 三国时期的官制 三国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分裂。在这漫长的分裂时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似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但是与此同时,旧的思想桎梏解除,思辨哲学发展;佛教传入,带来新的信仰和文化元素;道教不断改造,神仙体系完善;代表当时主要自然知识体系的阴阳五行继续发展,呈现出新的形式;各种知识和信仰交相辉映,互相影响,中华文明呈现出空前的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场景。这三百年中形成的知识、思想和信仰...
唐代书法矩度森严,但是阻挡不了革新风潮的冲击,尤其在草书方面,更是异军突起。张旭首开风气之先,发展了自东汉张芝以来,除王献之以外,几无一人承继的“一笔书”。而怀素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新的审美追求,将草书推向了新的高峰。草书至此完全脱离了实用范畴,成为独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品。俗家尊称和尚为“上人”,有本事的、学问渊博的和尚更是“上人”;而怀素以草书扬名古今,则更应是“上人”中的“上人...
作者:陈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曾经被陈寅恪先生归于“不古不今之学”。学界对于所谓“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等语意与语境的理解虽见仁见智,但“不古不今”之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魏晋南北朝的史料特点。在20世纪前期的学术环境下,较之文献稀缺、史料难征的先秦两汉和文集众多、档案浩繁的明清时代,中古时期的史料系统完整,数量适中,学者可以凭借博闻强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基础...
作者:楼劲(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期主持:楼劲(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本期主题: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基本特点与新发展 主持人语 近年中古史研究的重要事态之一,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新见迭出和新人辈出,其影响上及秦汉史,下至隋唐史各领域,关系到中国古代前后期转折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考虑其之所以活跃的原因,展望其近期继续发展的...
历时一年有余的北京世园会地下考古发掘接近尾声,将进入对出土文物进行室内整理和研究的阶段。该考古项目勘探发现1146座贯穿东汉至明清的土坑墓,时间跨度近两千年。毫无疑问,这是延庆地区目前最大的考古发掘项目,而在其中发现的魏晋家族墓、唐代合葬墓等重要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考古工作者都发现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对当时的史料具有“补白”的意义。 延庆最大考古项目发掘1143座墓葬 世园会考古负责人、北...
空中航拍的魏晋家族墓葬群 供图/市文物研究所 历时一年,位于延庆的北京世园会地下考古发掘已近尾声。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文研所获悉,截至目前,世园会考古勘探面积达262万平方米,勘探发现古代墓葬1146座,已发掘1143座。6座魏晋时期的家族墓葬保存完整,这在北京的考古发现中非常少见。 世园会紧邻地下文物埋藏区 北京世园会的工地为何变成了考古现场?世园会考古负责人戢征介绍,根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