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因是青灰色,所以叫青铜。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青铜铸造的器物。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当发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各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
如同艺术界的情形一样,只要某类东西受到欢迎而且变得极具金钱价值,伪制品——其中有些甚至制作极为精美——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早期伪器 中国青铜器的世界里,制造伪器的历史至少始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之。’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
9月18日,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大勇村蓬下自然村挖出六件青铜器。廖敏摄 9月18日,中新网记者从江西吉水县官方了解到,该县近日新发现6件青铜器。经当地文物部门初步推断,该批青铜器的制造年代应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近日,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大勇村蓬下自然村村民余仕在平整土地时,挖出6件青铜器。了解情况后,当地文物部门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测。 据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馆长叶翔说,这6件...
考古学者将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根据生产工具和武器的材质,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为红铜与锡的合金,其熔点较红铜低,硬度较红铜大,在浇铸时气泡少,流动性好,可铸出锐利的锋刃及精细的花纹,适于制作坚实的兵器、工具及金光亮丽的容器。 在我国,古史所记“夏铸九鼎”的传说,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夏文化虽仍在探索中,但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摘 要:夏禹铸九鼎,翻开了中国青铜器历史的第一页,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辉煌的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器最为鼎盛的时期,研究饕餮纹、龙纹等青铜器动物纹饰,并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设计文化、生活方式,对现代的艺术设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一种启发。 关键词:青铜器 动物纹饰 据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这也许是青铜器历史的开端。从现代的考古学来看,青...
恩格斯曾写到:“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着魔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李泽厚先生也在《中国美学史》中提到:“社会实践是认识某一历史时代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最终依据。”可以看出,物质文化遗存上凝定的“美”与人类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社...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的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
“父乙觥”“子仲姜盘”“牺尊”上有哪些动物?青铜器为什么有那么多奇怪的形状?国内第一本青铜主题的游戏绘本《青铜国》,是上海博物馆策划、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带回家的博物馆”丛书之一,首开国内6至9岁儿童文物绘本之先河。 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里,常常能看到父母和老师带着孩子们前来参观。走进青铜馆,小朋友大多喜欢聚集在“父乙觥”“子仲姜盘”“牺尊”等展柜前各式各样的浮雕动物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
我收藏青铜器十多件,收藏青铜器的辨伪方法,我主要是从收藏古铜镜、古钱币当中学来了不少铜器知识 ,青铜器的辨伪离不开以下两个方面:谙熟掌握它的造型、纹饰、锈蚀、铭文、铸造等特点,了解赝品仿制作的一般方法。实际运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实物,拿青铜器的锈迹来说,因埋藏地方的环境、土质、干湿度不同而呈现5种情况:(1)单层锈,地子上只有一层薄锈;(2)复层锈,地子上有两层或多层锈;(...
“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灭了平陵城,才有济南府。”近日,随着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工地挖出鼎、编钟等青铜文物,发现疑似东周墓葬,村里曾广为流传的这句俗语有望得到印证。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如果墓葬时期最终确定为东周,将是市区内首次发现东周大墓,对济南考古和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目前,相关工地已经停工,文物部门报上级批准后,将进行发掘或就地保护。 【事件回顾】 工地挖出十余...
杜廼松,男,汉族,1937年6月生,北京市人。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和鉴定大家,被海内外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协助著名古文字、青铜器学专家唐兰先生作研究工作。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青铜器、古文字和商周秦汉考古的...
工作人员石亮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当人们在博物馆欣赏一件件珍贵文化遗产,享受那些栩栩如生的文物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那些时代触手可及时,有没有想到它们出土时其实并不是这样“华丽”登场的,它们中的大多数是经过文物修复工作人员之手,让他们重现往日荣光的。 7月29日,我们来到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一睹文物修复的真实场景。 青铜器文物修复“三剑客” 中心金属组的文物...
朱凤瀚,江苏淮安人,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1名片 中文名:朱凤瀚 出生地:北京 职业:副馆长,博士生导师,委员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2履历 1947年生于北京。 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0年任教授, 1995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 1998年任中国...
孙华,男,四川绵阳人,生于1958年12月9日 ,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城市考古、青铜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 个人生平 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德阳县天元公社下乡接受“再教育”。1977年进入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绵阳师范学...
昨天上午,金华市博物馆大厅人气爆棚,这是该馆开馆以来规格最高展览——《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一件件2000多岁的青铜器,从昨天起正式与金华市民见面。 据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介绍,这次展览展出湖北随州出土噩、曾两国的129件(套)珍贵文物,时间跨度为周代到战国时期,其中88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包含礼器、乐器和兵器,光筹备就花了7个多月,许多文物是第一次在浙江露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