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但数量较少。由于它的造型和纹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铭文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在北宋以后开始就有人仿造古代青铜器。 仿造、复制青铜器应与伪作有所区别。仿制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而伪作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 在清代以前,主要是仿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这方面,以宋人的青铜器知识为高。宋大晟编钟、太和钟和蟠龙钟,即是仿制春秋时器的实物,器形和纹饰都较精致。 ...
通高29.5厘米,甑高12.6,口径22.5厘米,鬲高16.9,口径9.6厘米。1988年太原出土。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俗称蒸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制的甗,商代出现青铜甗,并成为重要的礼器。早期铜甗为上下一体,春秋以后分体甗流行,到战国晚期及汉代,下部的鬲逐渐演变成釜形。甗多为圆体,西周时期曾出现过方体的甗,为数极少。 青铜器...
青铜,是指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的时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各个朝代都用精湛的冶炼、铸造工艺造就了许多的青铜艺术珍品。随着人们对青铜器认知的深入和它独有的艺术文化内涵,使得青铜器成为收藏者追寻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青铜器,青铜器的鉴定工作也就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青铜器鉴定是一门综合科学,它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物理、冶...
青铜器的伪造在宋以前即存在,但伪器较大量的出现尚始于宋代,当时金石学之兴起。固然促进了对古代青铜器与金文的研究,但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也使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之手段,伪造之器进应运而生。今日研究青铜器的学者们多认为,宋代宫廷既大量仿铸古铜器,自然就培养出一批作伪器之高手。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有《古钟鼎彝器辩》一节,曾提到伪古铜器作假色泽与假锈的方法,可见铜器作伪在宋代时已发展为一专...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
传说中的镀金青铜器,在永乐(1403-24)和宣德(1426-35) 年间,即明朝时代,中国佛教的金属雕刻技艺达到最高境界。这些发光的青铜器的内容,描述了来自西藏佛教中的神,皇帝用寺庙和修道院崇拜的图像雕刻的青铜器,作为礼物拜访西藏的宗教教主。 它们的风格源于在当时受推崇的尼泊尔的艺术,在西藏这是风迷一时的传统艺术。的确,在元早期的忽必烈时,就指定尼泊尔的艺术家Aniko(1244-1306) ...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
资源稀缺 买方市场巨大最近青铜器市场有升温的迹象,但李魁杰并不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最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李魁杰说。 古...
由湖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于11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是湖南省博物馆以2014年“皿方罍”回归这一重大文化事件为契机而举办的,共精选了包括皿方罍在内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铜器珍品,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广大观众领略三湘四水所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湖南商周青铜器以造型独特、纹饰精美、铸造精良著称于世,此次展览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到上海展...
日前,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承办的“河南省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开班。河南省文物局文物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相关人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期培训班共22名学员,主要是来自河南省文博系统具有青铜器修复资质单位从事青铜器修复的人员。培训班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讲解青铜器修复保护的理论知识,学员将用1个半月的时间,在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资深修复老师的指导下,自己...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变身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院方强调只是更换了院前标识,绝对没有改名。 近日,有网友“在下土豪”发微博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名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引发多方关注。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表示蔡理华表示,省局并没有收到宝鸡方面更改名称的申请,而且按照相关规定,要冠以“国”字头称谓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院方11月17日回应此事时强调,博物院的名称并...
近日,一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名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起市民的热议。该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此举并非更名,而是变更了博物院标识。 11月17日,华商报记者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多个经过官方认证的微博和网友都转发了此条消息。图片中的工作人员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标识前的“宝鸡”二字取下,并将“中国”换上。大多数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此举,认为提升了宝鸡文化的影响力。但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较多,其中储物类器具占很大部分。尤其是簠、盨、敦、罐、盆、壶、豆等容器,曾是夏、商、周、秦、汉时期上层社会的谷物存放载体,是其日常生活用品,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器物,出土甚众,国内的许多博物馆包括一些相关的个人皆有收藏。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农耕文化遗产,负载着丰富的农业文明信息,是我们必须予以保护的历史文物。 【关键词】谷物;盛放;青铜器 《农业考古》20...
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或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祭祀中被视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张光直先生在《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一文中指出,“神话中的动物发挥在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上”。而这一切,在商周青铜器上更是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 动物凶猛之:动物造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很大一部分取动物为其造型,或只取头部,或根据动物形态制作器物,而无论是哪一种...
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成为文物鉴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