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基本信息: 作者:乌力吉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版次:1 页码:21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3957581 作者简介 乌力吉,蒙古族,1966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右中旗,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以蒙古族语、汉语两种语言为学生讲授中外美术史、美...
辽代是公元907—1125年间统治中国北方契丹人的王朝,与北宋对峙,后被金灭。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契丹族人在铜镜铸造方面广泛借鉴了唐镜雄健厚重的风格和宋镜柔和俏丽的特色,并结合本土风俗习惯,形成辽代铜镜重要的特征。辽代铜镜特征明显、制式规范,在借鉴汉族文化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并由此构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特有的浓郁草原文化风情。 唐王游月宫的故事据史料《唐逸史》记载:唐开元年间中秋之...
辽代制瓷业是辽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匠多系被掳掠的北方名窑工,故工艺上明显受唐三彩、定窑和磁州窑装饰风格的影响。但其造型纹饰又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种族、环境、时代等诸因素的制约,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瓷艺术风格。其中林东辽上京窑,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是辽代最为著名的瓷窑。 林东辽上京窑,窑址位于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东镇的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的皇城内,窑场规模不大,约始烧于辽道宗大康...
记者从河北省平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平泉县南五十家子镇南五十家子村村民日前在建设村公园施工时,用钩机开槽时挖出一具辽代石棺。 这具石棺保存比较完整,石棺材质为红褐色沙砾岩,分棺盖和棺匣两部分,表面无文字或图案装饰,只有钎子的凿痕,整具石棺重300多公斤。棺盖长76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一面为平面,另一面有凹槽,槽深3厘米,壁厚10厘米;棺匣长77厘米、宽60厘米、厚38厘米,上面...
北京龙泉寺始建于辽代,抗战期间逐渐衰落。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寺院原貌逐渐恢复。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2006年起开设博客、中英日传统文化网站、八语(种)微博、网络佛学院等。 龙泉寺还被称为“清华北大分校”、“史上科技最强寺院”,记者带着对这些称号的好奇探访龙泉寺,发现这里跟外界描述的并不相同。这里有高知僧也有普通僧人,有电脑手机,但不是人人都是手机高科技...
9月4日,记者从法库县政府了解到,今年以来,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在法库县境内新发现诸多辽代遗存,包括渭州、原州、福州、宗州及灵山县、安定县、熊山县等“四州三县”及石熊山辽代烽火台。 据了解,辽代至少有六位北府宰相出自法库得到相关专家的考证。同时,叶茂台七号辽墓墓主人的探考以及对法库境内的重臣名将、帝后皇妃等进行研究、探讨、定位等均取得新成果。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府大街64号(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的宣化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10月18日,隶属于宣化区文化旅游局,是一家国有博物馆。该馆有出土文物1300多件,馆藏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00余件,全年免费开放。 博物馆的藏品中,包括下八里辽代墓群出土的“真容偶像”。其中男性墓主人身着“铜丝尸服”,这是辽代契丹贵族独特的葬式,说明男性墓主人的身份是契丹贵族。女性墓主人以“...
关于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俘地的具体位置,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据《辽史》《金史》介绍,辽国的灭亡是由于金人击败辽国并生俘辽国末代皇帝。乔志强在 《山西通史》中也写道:“金完颜娄室在应州东六十里阿睹谷(又称余睹谷、伊都谷)生俘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辽亡。”这大约就是从古到今,历史对这件事的评估结论。 但此“阿睹谷”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无定论。近日,谢鸿喜、李钊两位学者翻阅了大量史料,认为...
玛瑙吉祥花卉平底碗 水晶镶金飞天舍利棺。 9日上午起, 泰籍华侨高培芝向常州天宁寺捐赠的泥金四方舍利塔、三足玛瑙香炉、泥金水晶舍利塔等13件辽代宝物,在天宁宝塔第11层展出,感兴趣的游客可前往一睹宝贝容颜。 高培芝先生从事文物收藏和研究保护20余年,此次他捐赠的13件宝物分别是:泥金四方舍利塔、水晶花丝背光释迦牟尼佛、水晶镶金飞天舍利棺、玛瑙吉祥花卉平底碗、玛瑙金边碗、三足玛...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
作者:魏占魁 著 出 版 社:辽宁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辽代文物丛书:辽砚》是以辽砚为主的辽文化的展示再现,不难看出,契丹族在承袭汉文化中所发展演变的痕迹。契丹民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过程中逐步接受很多的汉文化,同时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这就是具有历史性的辽代文化。
备受关注的“春捺钵”遗址群考古挖掘,于8月初启动。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挖掘队进驻干安县,至此,对辽代捺钵制度的研究由史料分析转入实物解析。 辽代“春捺钵”遗址在史学界曾众说纷纭,大致被确定在我省西部大安至前郭一带,是我省重要的考古项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干安县专门对该项目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规模浩大的遗址群,引起国内外考古工作者的高度...
备受关注的“春捺钵”遗址群考古挖掘,于8月初启动。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挖掘队进驻干安县,至此,对辽代捺钵制度的研究由史料分析转入实物解析。 辽代“春捺钵”遗址在史学界曾众说纷纭,大致被确定在吉林省西部大安至前郭一带,是吉林省重要的考古项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干安县专门对该项目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规模浩大的遗址群,引起国内外考古工作者的...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的《医巫闾山辽代重要遗迹考古工作规划(2014-2018年)》获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复。同时,2014年度工作内容之一—琉璃寺西山遗址考古发掘,也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证照。 医巫闾山辽代重要遗迹考古发现,是我省继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经专家现场考察和充分讨论,确认此次发现的北镇医巫闾山二道沟和三道沟为辽代帝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