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上午从市文物局获悉,延庆县水泉沟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经认定该遗址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辽代冶铁遗址,这将揭示中国古代冶铁高炉演变历程。据市文物局透露,此次共发掘冶铁遗址150平方米,清理炼铁炉四座,出土冶炼原料、燃料、耐火材料及大量炉渣等遗物。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残片、陶片及钱币等遗物判断,该遗址年代为辽代,具体年代应在公元10世纪。水泉沟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辽代炼铁遗存中保存炼铁炉最多,且炉...
经过近10年的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华夏第一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从清理的8座辽代壁画墓葬中成功揭取了80余幅壁画,他们将这些壁画分类整理,命名为“画笔下的大辽风情”辽代壁画专题馆。 走进敖汉旗辽代壁画馆展厅,看到这些壁画布置的井井有条,壁画内容共分为出行归来、仪仗侍卫、饮食起居、春狩秋猎、文体娱乐和鸟兽花卉六大篇章,真实记录了公元十世纪...
人民网赤峰6月21日电(李富)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柴达木村村民白玉龙在农耕时发现一尊石刻佛首,然后报告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工作人员经过研究鉴定属辽代石刻观音像,这尊观音像残高21厘米、残宽38厘米,佛首高14.5厘米、宽10厘米。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长李建奎介绍说,辽代佛教遗物内容丰富、风格独特、题材众多,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佛像不仅有助于我们...
新华网石家庄5月3日专电(记者 白林)记者从承德市文物局获悉,该市日前发现了一处辽代古墓葬,发掘钱币、头盖骨、瓷器等文物数件,出土文物对研究辽代的手工制作工艺、墓葬制度和风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介绍,这个墓葬为单室六角墓,坐北向南。墓室中未发现棺椁及墓志,墓室顶部已坍塌,墓室内部充满泥土。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发掘的文物中有钱币四枚,一枚锈蚀严重,铭文已无法辨认,其他3枚粘连在一起,最上一枚...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在短期内很快强盛,主要是吸收采纳中原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及社会制度,自然也包括军绒服饰。在铠甲方面,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
“平原公主墓志”6个字确认了该墓的地位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墓中的壁画 墓中发现的契丹人壁画 阜新因为盛产玛瑙而闻名于世。不过,除了玛瑙,这里还蕴藏着更有价值的“宝贝”。那就是分布在阜新境内的大规模的辽代墓葬群。 目前,在阜新境内的辽墓已经清理发掘了30多座,最新发掘的一座是“辽...
辽代南班服饰:1971年在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村里发现的辽墓,是一座汉族男子的墓葬。墓主是一个辽王朝的官吏。在他的陵寝四周的墙壁上,画满了各色人物,大多为汉族装束:男子或束发髻,或戴幞头,通穿圆领长袍;妇女梳髻,髻上插有发饰,耳垂挂有耳饰,身穿窄袖短襦,下穿曳地长裙,在腰的左侧,还垂有一条绶带,带上打有一结。据记载这种服饰,在辽代被称为“汉服”,也称“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本图为圆领袍展示图。 辽代北班服饰: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0年下半年对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专家认为,辽祖陵黑龙门址主体保存之完好,为国内所罕见,记者最近对此进行了探访。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 阿保机的陵寝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的通道,筑有一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0年下半年对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的通道,筑有一个陵门,被考古队称为一号门址。 《辽史·地理志》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门曰...
2010年12月20日,本报报道了《阜新发现辽代平原公主墓》,辽墓再一次引起读者的关注。昨日,记者获悉,阜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对辽代平原公主墓壁画进行临摹。而在平原公主墓附近,还发现了辽代宁远军节度使萧仅墓。 早在2005年12月29日,本报就报道了《辽代阜新“皇后专业户”萧和家族共有6位皇后》,当时的阜新市考古专家、阜新辽金史研究会会长刘国有曾向记者介绍了这个&...
走进墓道,只见两侧白灰抹面的墙壁上绘有生动的侍者、车骑出行仪仗图,所有侍者窄袖长衫,一头髡发,或牵引马匹,或执手伫立,契丹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壁画至今虽已1000多年,但依旧轮廓清晰、色彩鲜亮,尤其那匹枣红马,更是色彩明丽、栩栩如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下,一座辽代公主的墓葬被考古人员发现。 昨晚6时许,记者获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将这墓葬清理完毕,壁画已经...
走进墓道,只见两侧白灰抹面的墙壁上绘有生动的侍者、车骑出行仪仗图,所有侍者窄袖长衫,一头髡发,或牵引马匹,或执手伫立,契丹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壁画至今虽已1000多年,但依旧轮廓清晰、色彩鲜亮,尤其那匹枣红马,更是色彩明丽、栩栩如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下,一座辽代公主的墓葬被考古人员发现。 昨晚6时许,记者获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将这墓葬清理完毕,壁画已经按1比...
位于山西朔州山阴县城南40公里处的旧广武城是我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这里曾经是辽宋时期的前沿阵地,保存了大量古代战场的文化信息。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这座千年古城已经是伤痕累累,正在逐渐消失。 据当地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旧广武城里不仅有建筑完整的军事设施、布局独特的古街道,还有城墙上的千年大榆树等古迹,这些都是研究...
旧广武城角楼 资料图片 位于山西朔州山阴县城南40公里处的旧广武城是我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这里曾经是辽宋时期的前沿阵地,保存了大量古代战场的文化信息。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这座千年古城已经是伤痕累累,正在逐渐消失。 据当地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旧广武城里不仅有建筑完整的军事设施、布局独特的古街道,还有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