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已在成都开展。其中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200余件珍品中,有130多件是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2016年12月29日,成都博物馆披露了文物来蓉背后的艰辛:借展不仅要确保安全,移交时文物上一个细小的瑕疵也必须当面确认。为此,成都博物馆派出了7路人马奔赴全国各地。 借展线路要保密 此次丝路文物展,成都博物...
元旦小长假转瞬即逝,若要评选成都人气爆棚的网红景点,首屈一指的当数成都博物馆的敦煌丝路大展。在这三天里,成博迎来了近六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再现了“乾隆大展”时的火爆场面,排队入场的观众几乎从早到晚排起长龙。为了让大家有个舒适的观展环境,成博每日限流2万人次,元旦假期每日参观人数2万左右。 最勤劳:讲解员 从敦煌石窟艺术展,到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从克孜尔到麦积山,一路...
1月1日,成都博物馆,观众前来参观“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张忠苹摄 1月1日,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继续火爆,恢宏壮丽的敦煌艺术深深打动了参观者。但有人表示遗憾:“要是壁画和彩塑是真品就更好了!”对此,成都博物馆馆长、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专程为公众解惑。他表示,此次展出的70幅敦...
12月30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艺海存真·敦煌”展览在兰州启幕。包括实体复制洞窟展示、“梦幻莫高”多维节目展演等9个板块的展览内容打破时空限制,融合多媒体手段,通过“动静结合”的陈展形式与观众“亲密接触”。 在1300平方米的展区内,汇集了高清彩塑艺术摄影展示、彩塑3D打印及三维全息展示平台、分层壁画立体再现、全景虚拟漫游体验区、触摸屏专题展示及拼图游戏等各具特色体验形式,令参与“互动”的...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简称“敦煌·丝路”大展)26日晚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大幕。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艺术大展。 “敦煌·丝路”大展云集了来自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敦煌、甘肃麦积山、新疆龟兹和高昌石窟的艺术珍品。展览将于12月27日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至2017年4月10日。 ...
“那一年我40岁,应敦煌艺术研究院的邀请,和老师杜显清去敦煌,临摹莫高窟的壁画去日本展览……”27日上午,在成都举办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上,看着自己与老师杜显清临摹的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时,四川籍国画大师杨麟翼略显激动,回忆起临摹那段经历,他至今难忘。 站在自己与老师临摹的壁画前,杨麟翼对记者说着“千手千眼观音”背后的故事。1981年,为了纪念中日邦交...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圣殿令无数人前赴后继赶去朝拜,无论是生动传神的壁画,还是丰富多彩的塑像,抑或是庄严肃穆的洞窟建筑,都令人心之神往。 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莫高窟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1924年,华尔纳将莫高窟第328窟一尊供养菩萨像劫往美国。 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藏经洞外观。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
菩萨立像 《伎乐飞天》图运用了雕塑+绘画技法,令人惊叹。 穿越千年的古风挟裹着华丽扑面而来,古人的智慧透过展厅珍贵的文物光芒熠熠。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对成都市民开放,12月14日,大展的重要板块“新疆龟兹石窟、高昌石窟及甘肃麦积山石窟壁画及彩塑展”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探班。 麦积山石窟及龟兹石...
麦积山石窟第4窟《飞天》。徐杨祎摄 12月14日,记者从成都市博物馆获悉,“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中,新疆龟兹石窟、高昌石窟及甘肃麦积山石窟壁画及彩塑的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展厅内,满是浓浓西域风情。 石窟是佛教传道与修行的场所。自3世纪起,西域重镇疏勒、龟兹、高昌等地造窟不断,历经千年,形成了绵延东西的石窟带,留下了极具“西域风格”的壁画和彩塑珍品。位于河...
经过20多年连续观测、研究、试验和实践,长期受风沙侵扰的敦煌莫高窟,不仅摆脱了长期窟顶“下沙”的困境,还通过一系列科技治沙项目,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85%以上。 甘肃省文物局12月14日披露,这项“敦煌莫高窟风沙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完成。该项目于近日获得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十二五”文物...
空中俯瞰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蔚为壮观。图片摄于2016年10月12日。杨艳敏 摄 敦煌研究院开设12月12日“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表示,讲堂将邀请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领域造诣精深的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远袭千余年敦煌先贤之传统,近承七十余年莫高学人之文脉”。 12月12日,首期“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2016年度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敦煌莫高窟启幕,包括裕固族先民对敦煌文化的贡...
过去世迦叶佛资料图。成都博物馆供图 12月6日,记者跟随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布展现场,一探究竟。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于12月27日与公众正式见面。目前,布展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组装8件敦煌复原石窟,其中莫高窟第158窟及主体卧佛的组装复原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158窟位于莫高窟南端,...
成都人在家门口就能围观敦煌的文物珍品?没错,12月26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南北丝绸之路艺术大展(暂定名)”将在成都博物馆开展,来自敦煌的复原石窟、壁画、彩塑,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约200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精品,将在成都展出3个多月。 成博工作人员在夜色中小心翼翼地搬运来自敦煌的珍贵文物。 11月28日晚10点40分,来自敦煌的8个复原石窟...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是佛教东渐的第一站,因而成为东西文化的汇集处。佛教的兴盛孕育了敦煌文化。唐五代敦煌文化的发展,与僧侣有很大关系。敦煌文化没有佛教,无从谈起。如果抛开僧侣,敦煌文化就是一锅没盐的汤。有很多僧侣,既是名僧,又是名儒,既是官又是僧。他们或译经弘法,或开凿洞窟,或参政为官,或救度众生,都在敦煌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历史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