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2期 【摘要】出土铜器铭文所记史实,曾国为姬姓诸侯国,其始封者当为南公。如果将南公与聃季载联系起来,则有许多新的发现,颇能解释曾国墓地出土日名铜器这一罕见现象。根据叶家山日名铜器使用规律和文献记载,不仅可发现曾国的始封君南公即为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聃季载当为父癸,周武王姬发当为父乙;还能发现叶家山曾国墓地中两位已知私名曾侯,一位未知私名曾侯和一位...
魅力中国 2014第24期 【摘 要】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使经济得到繁荣,与之息息相关的手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制瓷高峰到来了,名窑层出不穷,钧、汝、官、哥、定五大窑系开始形成,其技艺之高超,工艺之精湛,成为世界陶瓷史上最辉煌靓丽的篇章。
众所周知,, 香港密耳(MIL)币俗称香港一文铜币有两种版别,第一种正面为中文“香港一文”,1863年至1865年由英国铸造;第二种正面为中文“香港一千”字样,1866年由香港造币厂铸造。该币的背面上方有英文“HONGKONG”(香港),中间方框上有皇冠图像,方框中有圆孔,方框下有“VR”字样,方框两边有纪年,下方用英文注明面值的密耳(onemil)。 但是,古玩邮币市场却出现了大量的18...
2015年6月3—5日数百件珍稀艺术品将亮相北京海淀区红山口的红山瑞廷酒店二层金色大厅,包括铜镜、铜器、佛像、家具、玉器、奇石、印章、珠串、文房等多个门类,精彩纷呈,以飨众收藏爱好者。 铜镜是此次拍卖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荟萃多件存世稀少的珍品,其中三山鏡、平缘单凤鏡、菱花形四仙骑鏡、“日月明”八卦十二生肖鏡、“景公之象”铭瑞兽鏡、龟钮双鹤鏡、八龙纹复合镂空鏡等均为现有存世铜镜中出类拔萃的...
众所周知“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即陶瓷之国。顾名思义与陶瓷的发明有关。陶瓷使人类告别了“饮毛茹血”的时代,进入“鱼羹稻饭”的文明。热爱陶瓷的帝王不少,对瓷器礼赞有加的首推乾隆,如咏青瓷和白瓷诗云:“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识云气勇生于胆,此是武阳面白时。”我国瓷工虽南北互仿,色彩丰富,但总体“南青北白”,以越窑青器和定窑白瓷而著称于世。 钧窑之窑变红釉器的诞生,宛如青白色瓷林升...
曾是“官方奢侈品” 从夏代铜镜出现之后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伏海翔部长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铜镜由西安博物院典藏的4000多面铜镜中精选而出,贯穿铜镜发展史。 据介绍,铜镜产生早期,因为造价较高和制造限制,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时期,铜镜才开始平民化。而这,也从一个有趣的细节能看出来,“在唐宋之前,基本没有带手柄的镜子,因为照...
为庆祝第39届“国际博物馆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围绕“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博物馆日”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本次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全部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办。为了使宣传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广大民众踊跃参与,5月18日当天,青铜器博物院取消周一闭馆,照常免费开放,推出定时免费讲解,并引进秦晋之好——“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华展...
在美丽的钧瓷之都神垕古镇南小桥处,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钧瓷窑口,那就是金元钧窑,窑主温福现,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钧瓷守望者。 其小儿子温肇端,现年26岁,年轻耿直,子承父业。现在在家中替父亲经营这个钧窑。他说,我们窑口的特色就是“铜口铁足金棱边” 。“铜口”,是指钧瓷产品口部的颜色,由于多呈褐黄色,似黄铜之色而得名。“铁足”,是指钧瓷产品底部无釉处的颜色,由于多呈酱褐色,色深似铁而...
2015年5月15日,第3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到来之际,由故宫博物院、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镜鉴昭明——故宫典藏铜镜展”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开展。 开展仪式上,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蕾在致辞中指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展览,既是一次馆、院牵手,也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远古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春在讲话中谈...
“老虎头”铜章,如今每枚在1.7万至1.8万元。 “早知道铜章能涨这么多,我肯定不会拿去送礼了!”在乌鲁木齐一家物流企业工作的张霞,最近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因为她发现,16年前,不过110元一枚的“老虎头”铜章,如今已是1.8万元,且奇货可居。 1998年,张霞刚参加工作,为了打开局面,她也开始给客户送礼。有朋友建议,可以考虑把铜章当礼品送人,因为铜章设计好看,价格也不贵。 于是,她花110...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宋,其制品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厂,是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下属国有企业,是集耀瓷的科研、复仿制、旅游接待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单位。厂址位于西包公路95KM处的耀州窑博物馆内,与举世闻名的耀州窑遗址及全国最大的陶瓷专题博物馆三位一体,共同担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88面古铜镜带你一览古代制镜工艺,改造后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储存环大厅首次面向市民亮相。5月16日、17日,是科技活动周的中科大开放日,东西校区多个实验室免费开放。今天,活动还将持续一天,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现场参观。 88面古铜镜带你领略古代工艺 在位于科大东区的博物馆里,一共展出了88面铜镜,年代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 其中,有一块来自西汉的透光镜,直径有11.5厘米,...
与宋代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相比,耀州窑的声名也许不那么响亮,较之当今景德镇、淄博等著名瓷区,产品也不那么光彩照人。但是历史的大门一旦打开,拂去它身上的尘埃,世人便会对其刮目相看。 近年来,富平陶艺村也不断推进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它是国际陶艺家协会(IAC)在中国大陆唯一团体会员,是国际陶艺家协会的陶艺创作营。 泥巴里玩出来的创意文化,一抹一旋,一剔一挑,所有这些细致入微的才...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铜川黄堡镇,宋属耀州铜官县,创烧于唐代,止于明代弘治到嘉靖年间。北宋耀州窑青瓷的胎子是灰白色,较薄,很坚密,釉子细密,光润,青中闪黄或略闪黄,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主要装饰方法是刻花、划花、印花、堆塑等。北宋初期开始出现非常草率的刻花,以后日臻成熟,到了北宋中期,采用刻划结合的手法,刻主题纹饰,刀汉犀利,线条流畅而奔放;划陪衬纹饰时,纤细如丝,排列有序,整体纹饰层清楚,繁而不乱,有...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南侧,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后历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金、元续烧,元末明初停烧。从创烧到衰落,耀州窑前后历经800余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