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初步释读工作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发布。负责该项目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们在释读过程中发现了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其中包括《诗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成果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发掘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5号墓墓主身份的确定,再次让海内外媒体聚焦南昌。 外国网友赞叹中国文明 日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内5号墓的考古成果对外公布,英国《每日邮报》等外国媒体也对这一考古进展进行了报道,外国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赞叹...
港媒称,江西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考古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除在墓园五号墓中找到一枚“刘充国印”,结合此前在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与《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测五号墓的墓主极可能是刘贺的长子刘充国,此外还在墓内寻获逾百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珮、玉剑彘等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月31日报道,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在海昏侯刘贺墓的正北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
记者27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实验室考古,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出土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印章。结合文献记载,专家判断墓主是海昏侯刘贺第一个早逝的嗣子刘充国。 2012年至2014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技术路线图和考古工作计划,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海昏侯墓园五号墓进行了发掘。2015年至2016年...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与文物保护”国家高级研修班日前在南昌开班。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和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分别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来自考古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也分别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海昏侯墓视野下的汉墓考古》《科技考古的若干前沿问题》《实验室考古理念及方法研究——海昏侯主墓实例》《海昏侯墓出土金属器保护研究》《竹木漆器保护研究——兼谈海昏侯墓出土木器与简牍...
11月6日,由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与文物保护高级研修班在南昌开班。 本次研修班为期6天,学员包括83名来自全国文博单位和高校考古及文博专业的研究人员,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海昏侯墓主墓专家组组长信立祥,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竹木漆器保护修复专家吴顺清,北京大学教授、青铜器保护修复专家胡东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丝织品保护...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资料图 10月14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南昌,参加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联合承办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发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的最新成果。 2号墓月底启动考古发掘 杨军透露,考古人员目前已经阶段性完成了紫金城城址的勘探,完成...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现以来,聚焦以“海昏侯国”为中心的历史、考古和文化研究炽热不断。其中对“海昏侯”本身含义的讨论,即是对“海昏”其名源寓意和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近期的报刊看,2016 年王子今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2 期发表的《“海昏”名义考》和《中国文物报》2017 年8月25 日第6 版周运中先生《从古代文学的“海气昏”看“海昏”含义》,即是有代表性的两篇。本文针对以上述二文...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于汉代历史的大讨论。墓中出土了一万余件文物,这些财富究竟从何而来,其中出土的《齐论·知道》的价值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日,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辛德勇结合历史资料与文物考古成果,得出了全新的看法。 墓中巨大财富或来自昌邑国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门类丰富。那么,如此巨大的财富从何而来?辛德勇认为,由...
5月2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 记者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青铜器修复实验室看到,一批已修复完成的青铜器正在等待移送文物库房。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400多件金器闪亮夺目,惊艳世界。近日,书法理论家郭志鸿提出全新观点,认为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铭文,可以证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这也意味着中国书法史将要重构。 郭志鸿认为,从书体的角度来看,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文字应属楷书,这说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马蹄金上的楷书,字形结构和风格与今人的审美趣味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在书法史上尚未见记载。...
23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漆器和竹简的相关修复和研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有100多件青铜器修复完成,这些青铜器包括编钟、博山炉、连枝灯、铜鼎、铜壶等,在完成修复工作以后,这些青铜器将补充进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与广大市民见面。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木器当中,竹简是最为核心的文物之一。记者在...
昨日记者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公文。现已公布三块,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北京联合大学史学专家张予正经过分析和释读,认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或为我国现存最早汉代高级公文原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出土简牍为奏章 据介绍,目前公布的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块奏牍中,有两块较为完整,虽有文字残损,但整体形制保存较好;还有一块残损较重,但保留了准确...
珠算是我国最古老的计算方法之一,但作为珠算的工具——算盘却出现的比较晚。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件石板,当时专家根据上面的方格推测是一件围棋盘。不过,近日,历史学者王金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推测:这件石板是算板!加上在刘贺遗骸周围发现的白玉和玛瑙制成的珠串,可能是一套算珠和算板。如果推测是真,这将是已出土的最早的“游珠算板”。 与史籍中游珠算板描述一致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奇特...
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文物日前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特展》。 《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特展》将开放至7月16日,共展出来自中国32家博物馆的160余件(组)古代艺术珍品。其中来自海昏侯墓的文物共9件,包括3枚马蹄金及一组6件鎏金的青铜钮钟,文物级别均为“推荐一级”,保单总价值达900万美元。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