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影响后世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遗产,孟子的“英气”首先表现为一种潇洒不拘、独立自由的主体精神。然而,由私人领域移到公共空间,在实际的社会交往或者政治伦理中,过分孤往的“英气”又可能造成偏颇狭隘,增加社会和政治运作成本 “孔孟”虽并称性情却不同 “孔孟”向来并称,但孔子与孟子很不同,不仅表现在思想学术层面,而且反映在二者的性格气质上。研究史料可以发现,孔子相对温柔敦厚,偶尔发点小脾...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丁国强 王蒙《得民心得天下》一书,对孟子思想进行了个人化的生动解读,力求从微言大义中挖掘孟子思想对于当下社会的意义,从中领悟古今相通的治理之道。 孟子主张执政之要在以德服人,切实把仁爱、贵民等道德精神贯彻到政治实践中 《礼记》说:“人道,政为大。”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把政治看得极为重要。孟子热衷于讨论政治问题,面对天下无道的政治危机、礼崩乐坏的...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8期,原题为:“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 “罢 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
此前,山东沂水纪王崮一号墓出土华孟子大鼎一件,对此,任相宏、邱波(《山東沂水天上王城出土羋孟子鼎、君季盂銘文考略》,《中國文物報》2012 年8 月17 日第6 版)、方辉(《华孟子鼎铭文小议》《中国文物报》2012 年9 月14 日第6 版)、张新俊(《华孟子鼎小考》简帛网2012 年9 月17 日)等先后发表宏论;最近又喜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文物出版社2016 年出版的《沂水纪王崮春...
春秋时期,孔子以仁改造礼,在政治思想领域开启了以仁理政的先河。战国以后,诸侯并起,相互争霸,仁政受到挑战。作为孔子的思想传人,孟子同样坚持仁政,如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霸是“以力假仁”,王是“以德行仁”,前者以力服人并不是心服,后者以德服人,则是心悦诚服。他又以善政与善教比较,说明“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得民心。仁德、教化本身就体现仁政。统...
“孟子道性善”,以孟子人性思想为性善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性善只是孟子对人性的具体认识,只是他整个人性思想的一个结论。只说到性善,不对孟子提出这一结论的理依据做深入的研寻探讨,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深刻意义。 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孟子对“生之谓性”的反对和批驳。《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经习会—孟子》二零一五年7月3日——纹锦 诗经的陈风、桧风都是小国之风,同为小国,按照毛诗的解读,两国的国君都有耽于享乐的问题,被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总是要看着大国的脸色过日子,到了春秋末期,还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所以读这些小国的国风,总给人一种国君荒废政务,只顾及时行乐的感觉。那么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到底应该如何自处呢?《孟子》梁惠王章中,就提到...
孟子 曾子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经习会—孟子》二零一五年六月六日 孟子师从子思的门人,子思则是曾参的学生。曾子在论语中出现过多次,总给人以谨慎恭谦之感,仿佛是个“愚固的大孝子”,论语中也有“参也鲁”的评价,意思是说曾参迟钝。而读孟子文章,则时有豪气万丈,令人有想起身长啸之感。这样的曾参,怎么会传承出孟子这样的气象宏大的门人呢? 后世评价曾子性情...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孟子》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一日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此为孟子卷二十三开篇之言,译成白话便是,孟子说:“齐国东南牛山的树木曾经很茂盛的啊,可因为在大国之郊野,斧斤时时砍伐之...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如是说。 在比绝望更绝望的虚妄境地,仍然乐观地相信希望永存的人无疑是一个生命意志极顽强的人,一个做事固执的令人敬畏的人,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理想主义者。生活于2300多年前的孟子无疑就是这类反抗人生虚妄的伟大者中的最伟大者。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迥异于传统的已将温情的面纱撕破的时代,这一时代,“竞于力”、“争于利”,战乱不息阵痛不止...
2013年9月13日分道扬镳的明星扎堆,因而这一天被网友戏称为“就要散”日。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 孔子“离婚”迄今为谜 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但其离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现代仍存在争论。 据《孔子家语·本姓解》所记,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儿子。孔子是当时鲁国的文化名人,国王鲁昭公听说...
造房子给孟子住、分配轿车给孟子乘、给孟子发高薪、还特许孟子不用上班的齐宣王,常常被孟子骂得晕头转向。其实,齐宣王智商一流,一点都不笨,他只是忠厚,只是知道尊重文化和文化人,知道道高于势,代表势的他必须低眉于代表道的孟子。这种对天地之道的敬畏,算是那个堕落时代仍然保留的古代遗风,当初魏文侯尊重子夏师徒,就是这样的。 在孟子和齐宣王打交道的那一段岁月里,孟子总是逼着齐宣王实行王道,齐宣王总是...
近日,一件清朝道光年间早期的圣旨《奉天诰命》在宽城孟子岭乡被发现。这件圣旨是宽城文保所珍藏的史料之一,也是宽城仅有的一件圣旨。 圣旨是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时颁发的诰命或敕命,此幅圣旨即为诰命授予,材料为五种颜色的提花锦缎,以卷云图案为底纹,绚丽多姿,雍容华贵。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 “这是我们在孟子岭乡征集文物时发现的,圣旨所在地在喜风口,辗转流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