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浙江省博物馆年度书画大展“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 将于10月2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开幕。10月26日,浙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共同启动展览宣传推广。 本次展览展出宋元明清珍贵墨竹名迹38件(组),除浙博馆藏外,更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画竹名作。 千百年来,竹被比作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北宋的文同(...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成语“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出自苏东坡名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的是画家文同画竹的故事,文同,字与可。 自公元1018年至今,文同诞生1000周年。为纪念这位画竹高人,去年起,浙江省博物馆一直在筹备一场大展,关键词便是“竹”。 在中国人的墨竹史上,北宋的文同和苏轼,这两个名字最有分量。他们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让写竹成为一件寄托高洁性情的...
近日,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拉萨市文物局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前往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唐加乡、工卡镇对新发现的文物遗存进行了实地考察。 经工作组现场查勘确认:位于扎雪乡拉萨河左岸的切囊墓地、玉布岗墓地两处遗存均为封土墓地,各有十余座墓葬,除部分墓葬墓顶封土中央塌陷外大都保存完好;位于唐加乡拉萨河右岸半山山嘴岩体上的扎乃栋岩画点,至少在4块破碎的崖面上发现了以点凿手法制作而成的藏文与图案...
羊嘎山摩崖造像 记者 韩海兰 摄影报道 据自治区文研所“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官方微信消息,7月31日,自治区文研所与拉萨市文物局、墨竹工卡县相关部门前往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唐加乡、工卡镇对新发现的文物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扎雪乡,先后调查了拉萨河左岸的切囊墓地、玉布岗墓地。经现场查勘,确认两处遗存皆为封土墓地,各有十余座墓葬。墓葬大都保存完好,有部分墓葬墓顶封土中央塌陷。 扎乃栋...
叶恭绰(1881—1968)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文人。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49年以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和北京画院院长等职。他尤其喜好收藏书画,曾将其鉴藏的书画整理为《遐菴清秘录》梓行,影响甚巨。在其藏品中,以“竹”为主题的绘画名迹就有元王渊《竹石双鸳轴》、吴镇《画竹卷》,明夏仲昭《画竹卷》、朱之蕃《画竹并题轴》、张大风《明清诸家画竹扇面十一件》,清戴明说...
吴镇的《墨竹谱册》共22页,前两页以草书书写苏轼《题文同画偃竹记》,后20页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又以行草书题写画墨竹的要诀、心得与诗句等。 吴镇除擅画山水之外,兼长水墨竹石,取法文同,又受高克恭的影响。但他的画竹法与文同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文同画竹,竹叶密集,以墨之浓淡示叶之正反面。吴镇画竹,以墨色的浓淡示竹的前后;画新篁时,又以淡墨画枝,浓墨画叶,增加对比。叶之长短,似随意生发,...
“艺苑撷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9月26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下称“广州艺博院”)展出,该展览入选“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展出院藏历代绘画精品近70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达80%以上,为近年藏品展览中文物级别最高的一次,该院“镇院之宝”――《墨竹图》也将亮相,这幅作品距离上一次展出已有七年之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开幕 ...
元顾安《竹石图》轴 至正十九年(1359年)作 元顾安 《拳石新篁图》轴 元至正乙巳年(1365年)作 纵91厘米 横33.1厘米 《幽篁秀石图》轴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
日前,湖州市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甄选出十五幅馆藏墨竹精品,举办了“淇水清风”墨竹鉴赏雅集。 艺术鉴赏雅集是湖州市博物馆开展文化互动的重要路径和方法,至今已举办“吴昌硕与湖州籍名人”、“旧梦曾寻碧玉家——乌程县费氏人物画鉴赏”、“淇水清风——馆藏近现代名家墨竹作品鉴赏”三场,均获得观众朋友的喜爱。(湖州市博物馆)
“艺苑撷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9月26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下称“广州艺博院”)展出,该展览入选“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展出院藏历代绘画精品近70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达80%以上,为近年藏品展览中文物级别最高的一次,该院“镇院之宝”——《墨竹图》也将亮相,这幅作品距离上一次展出已有七年之久。 广州艺博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属新中国成立后...
郑燮,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八 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 竹,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之气。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 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他...
世称北宋画家文同为墨竹画的祖师,但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还是以双勾、填色为主的宫廷画竹的方法。元初,位及人臣的赵孟頫\倡导“书画同源”,其著名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就是题在柯九思的墨竹图上的。在其影响之下,元代一大批文人出身的画家,如高克恭、李衎、倪瓒、柯九思等都善画墨竹,墨竹画渐成时尚。而吴镇尤以笔力雄健,墨法精微,书画相映、洒脱清劲而形成颇...
《墨竹图》轴,明,王绂作,纸本,墨笔,纵113.8cm,横51.3cm。 是图以墨笔画竹三株,竿梢挺然,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枝干润泽,叶尖微垂,具含雨带露之态。王绂以画山水竹石闻名于世,其画竹尤为明代“开山手”。此幅画法上承元人而自出新意,出竿、伸枝、布叶,均笔笔有法而又不拘于法。以圆劲之笔画竿,以秀挺之笔画枝,竹叶运用笔触之宽窄直曲,发挥书法特长,随手自然撇出,以体现叶之正侧向背,顾...
《墨竹坡石图》轴,元,高克恭作,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是元初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石后,一浓一淡,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烟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 本幅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钤“彦敬”印。右侧钤“清父之印”、“顾氏珍玩”、“吴景旭印”、“仁山鉴定”等鉴藏印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