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列为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一号”,历经三年打捞,共出水文物30000余件,其中400多件主要文物目前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每天都吸引大批观众慕名前来。那么这些历经浪击沙掩,委身海底400多年的文物,是如何重现当初“金身”的呢? 明代万历年间,装载着大批中国青花瓷器的商船在航行到南澳岛附近海域时,不幸沉没。在水下考古队员的探索与发掘下,古船...
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将于4月29日举办“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历时三个月时间。本次展览是国内重大水下考古发现的成果展示,在辽宁地区尚属首次。该展览从水下沉船、海洋贸易货品、海上生活以及大航海时代等角度去诠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点依托明代万历早期和晚期的两艘重要沉船——“南澳1号”和“万历号”的最新水下考古成果,用600余件(套)文物还原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海洋贸易画卷。 ...
500多年前神秘的明朝“木美人”和“南澳1号”明代沉船 国宝“木美人”媲美《蒙娜丽莎》 4月25日,辽宁省博物馆举行《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文物开箱仪式,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些明代文物的迷人魅力。其中,500年前神秘的明朝“木美人”和“南澳1号”明代沉船出水的酱釉堆塑凤纹六狮系大罐,都有不少精彩故事可讲述。据悉,4月29日起,这些文物将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三个月。 “木美人”留下不解之谜 当...
本报讯 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的第三次打捞任务于日前结束,三年来发掘出水的三万余件文物将由“南天顺”号打捞船送往广州,古沉船暂原址保存。 据考古队队长崔勇介绍,今年的考古工作已达到预期目的,文物基本清理完毕,沉船结构也基本探查清楚。据最新通报:“南澳Ⅰ号”长27米,宽7.8米,共有25个舱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明代沉船中舱位最多的一艘。 崔勇告诉记者,广东省博物馆把馆内的车库临时改装,建成大...
发掘单位: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东省博物馆 发掘领队: 崔勇 “南澳Ⅰ号”位于汕头市南澳县三点金海域,2007年5月下旬,南澳县云澳镇渔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条满载青花瓷器的沉船。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5月底派员在沉船海域进行潜水探摸,发现并成功定位,命名为“南海Ⅱ号”(后改名为“南澳Ⅰ号”)。6...
中国今年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南澳Ⅰ号”水下发掘作业继续进行。截至目前,今年共有2731件珍贵文物被顺利发掘出水。考古队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船体测绘和资料提取,考古队员分两批入水,第一组队员主要负责对北部几个船舱进行测绘,第二组负责南部船舱的拍照和录像工作,进一步了解“南澳I号”古沉船的结构。今年“南澳I号&rdq...
经过400多年海水浸泡,文物依然闪着漂亮光泽昨日早上7时许,经过批准,记者一行从南澳云澳码头,乘渔船半小时后,到达三点金海域的“南天顺”号打捞船。船上的考古工作人员依然在忙碌。此时,天空下起零星小雨,刮着五六级东北风,浪高在两米至四米之间。一旁的专家说,古沉船所在的水下能见度在两米左右。据了解,当日早上6时许,一直驻扎在船上的10多位考古人员,就已经进行水下勘探,主要任务是...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从“南澳一号”古沉船上发掘的文物。当日,考古人员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海域对“南澳一号”明代古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打捞出一批陶瓷器、金属器等文物。.今日(22日)下午3点,南澳一号水下考古活动继续进行,央视记者携专家一起潜入海底,在水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特殊的直播。记者水下现场提问,专家在一旁解答,南澳1号水下考古出水大量青花瓷...
综合香港文汇报消息,承载着数万件明朝万历年间瓷器,沉睡海底460余年的“南海Ⅱ号”正式更名为“南澳Ⅰ号”。26日上午10时,“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在汕头市南澳县举行。不过,由于天气原因,打捞船尚无法抵达沉船海域。考古队长崔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水下情况复杂,本次考古难度将超过“南海Ⅰ号”...
5月22日,考古人员在中国广东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海域对“南澳1号”明代古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沉船内发现大量瓷器,并打捞出水。新华网图片 朱引炜 摄
时隔一年之后,广东南澳明代沉船“南澳1号”打捞工作于近日重新启动。考古队崔勇队长说,争取今年完成船内文物的打捞工作,这样可以减轻边防护卫工作的压力。据悉,受沉船所在海域天气条件限制,水下考古打捞工作只能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进行,今年的工期为75 天,目前还没有打捞船体的计划。4月26日,承担“南澳1号”打捞工作的工程船舶“南天顺”...
图为“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出来的漳州窑青花瓷。 图为参与央视直播报道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介绍“南澳1号”的漳州窑青花瓷。 日前,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在沉睡400多年后重登历史...
5月16日下午,央视新闻频道、英文频道对“南澳一号”打捞过程进行了第二次大型直播。图为水下文物陆续出水,为防止青花瓷盘互相碰撞,它们被装在吊篮里。图为“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出来的漳州窑青花瓷。图为参与央视直播报道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介绍“南澳1号”的漳州窑青花瓷。日前,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
今日,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将第一次对媒体展示。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将在今日登上“南天顺”打捞船一睹水下沉睡数百年的文物。本报记者昨日提前赶赴南澳岛,并率先获得首批出水文物的部分照片。记者了解到,自4月上旬重启“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以来,目前已近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