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出土40多年来众说纷纭的一种“小五朱钱”,经过年已80高龄的陕西周原博物馆首任馆长罗西章研究员长期研究,认为是王莽时期铸造的一种流通货币。 1973年12月28日至1974年3月14日,考古人员在对陕西省扶风县召公镇吕宅村胡西组西北的一座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清理出土陶器、铁器、铜器、玉器等文物共1728件,其中铜钱1650枚。在这些铜钱中,有汉代的五铢钱91枚,另有上千枚“铢”字不带“金”...
重见天日的“王八”与断成两截的石碑。 日前,一对总重量近30吨的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在通州区漷县镇穆家坟村出土。这对石碑距今已经300多年,“文革”期间曾被埋于土中,历经40余年,终于重见天日。 昨日,记者来到穆家坟村南,农田里,挖掘机正在作业,旁边一男子在临时帐篷前“看摊儿”,一打听,才得知新出土的“王八驮石碑”就暂放在不远处的麦田中,一左一右,用花格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 ...
重见天日的“王八”与断成两截的石碑 日前,一对总重量近30吨的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在通州区漷县镇穆家坟村出土。这对石碑距今已经300多年,“文革”期间曾被埋于土中,历经40余年,终于重见天日。 昨日,记者来到穆家坟村南,农田里,挖掘机正在作业,旁边一男子在临时帐篷前“看摊儿”,一打听,才得知新出土的“王八驮石碑”就暂放在不远处的麦田中,一左一右,用花格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 在三五个村民的协助...
《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
《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共计发掘了十三次,出土了大量各种质地的珍贵遗物,木案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该墓地木案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关键词】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木案
《中原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各地汉墓出土的陶灶形制多样,大致可分为九个类型,每类陶灶都有其明显的分布区域,各区域的陶灶形制、装饰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汉墓中出土的带足灶为文献中的“行灶”,三峡地区的多火眼灶是煮盐所用的“龙灶”。陶灶是汉文化统一多样性的明确体现。 【关键词】陶灶;类型;分布特征
《东南文化》2014年03期 【摘要】西周、春秋时期,江淮群舒故地青铜文化继夏商时期继续发展,新出原始瓷是江淮青铜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周代原始瓷和苏浙、皖南等南方地区的共性较多,但江淮之间的原始瓷在出土数量和器物的精美程度上都远不如吴越地区,因此,西周、春秋时期,群舒文化与吴越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在原始瓷方面,更多的应是吴越文化对江淮地区的北向影响。 【关键词】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 第9期 【摘 要】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2012——2013年为了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进行了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目前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处遗址点。此次发掘中出土大量反映当时唐宋日常生活的瓷器、娱乐用具及陈设瓷器,其中包括一些钧釉瓷器。
五代时,被南唐军队烧毁的扬州城曾在唐罗城的东南隅修建“周小城”。近日,在河北邯郸市磁县一道路施工现场发掘出一座带有壁画的砖石古墓葬,经文物部门考证,墓主人是曾受命修筑“周小城”的宋初大将韩令坤。 据介绍,该墓葬早期破坏严重,墓顶、墓壁坍塌。但在墓室内发现了类似于出行图的壁画,壁画刻画精美,是当地难得一见的宋初时期壁画。根据墓葬出土的墓志铭记载显示,墓主人为宋初名将韩令坤。 墓志信息...
五代时,被南唐军队烧毁的扬州城曾在唐罗城的东南隅修建“周小城”。近日,在河北邯郸市磁县一道路施工现场发掘出一座带有壁画的砖石古墓葬,经文物部门考证,墓主人是曾受命修筑“周小城”的宋初大将韩令坤。 据介绍,该墓葬早期破坏严重,墓顶、墓壁坍塌。但在墓室内发现了类似于出行图的壁画,壁画刻画精美,是当地难得一见的宋初时期壁画。根据墓葬出土的墓志铭记载显示,墓主人为宋初名将韩令坤。 墓志信息显示,墓主韩...
1975年10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在福州北郊的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清理了一座南宋皇室贵族黄昇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一批保存基本完好的丝织品,成为当代福建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 据统计,黄昇墓中共出土各种器物436件,而各类服饰及丝织品达354件之多,其中服饰201件,各种高级织物及面料153件,在质量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黄昇墓随葬的服饰和丝织品,品种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高级织物的绫、罗、绸、缎等...
2005年夏天北京文物研究所发现并清理西城区毛家湾明代瓷片坑,当中出上14片“官钧”瓷片,以官方考古发掘改写了“官钧不见于遗址出土”的原有认识。其实在此之前北京旧城区已多次出土同类“官钧”瓷片,只是均为民间爱好者所发现所收藏。与此相对的是,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北京旧城区在清代以前的地层中出土宋代官、汝、哥窑瓷片的情况非常罕少,几近空白,而同为传统观念中的宋代五大名窑的“官钧”却频频出土。笔者以为如...
图为村民正在整理散落院中的大铁锅。 5月19日,记者从朔州市新闻中心获悉,近日,平鲁区阻虎乡一村民发现了数口古代铁锅,据平鲁区博物馆馆长、文物管理所所长高平如初步判定,这些器物为辽金时期物件。 据发现铁锅的村民介绍,去年9月份,他在自家责任田耕地时,总共挖出大小不等的7口铁锅及一些零散件。其中有3口直径约为50厘米、深约40厘米圆底锅(六耳行军锅)、一口直径约为50厘米的平底锅(三...
5月20日,记者在鞍山市博物馆采访时看到,以“汉梦华章”为主题的鞍山汉墓考古60年成果展正在这里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200组(件)套在鞍山出土的汉代文物,很多都是以往难得一见的。 据鞍山市博物馆不完全统计,1953年至2013年,鞍山市先后发掘了700余座汉墓,汉墓的形制共有5种,分别是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砖石混合墓和瓮棺葬。鞍山市博物馆此次举办展览就是集中展示1953年至2013年鞍...
位于市区两相东路的一座汉代墓葬昨日由文物部门发掘完毕,出土陶器、铁器等一批文物。 5月14日,南阳市政工程总公司在两相东路施工时挖出一座古墓,立即停工通知文物部门。市文研所遂派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确认其是一座砖室墓葬,墓室的北侧上部遭破坏。 该墓葬位于独山大道与两相路交叉口东侧约300米处,坐北朝南,墓口距离地表2.3米,通长5米多,宽3.7米,墓室保存完整,由东、中、西并列的三个墓室和墓道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