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前段时间连续的降雨,使宝鸡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的一些土崖出现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天晴后村民在取土排险时,却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村民们及时向有关方面上报了这一情况,随后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从墓中取出了十几件组保存完好的汉代文物。 当天下午,几名村民开着挖掘机在村内排险修整土崖时,在挖掘机挖出青砖的地方突然发现有一座古墓,考虑到这有可能是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墓,在场的村民就将现场保护起来,并向当地文物部门...
铜敦与铜壶,战国晚期,甘肃张家川马家塬西戎贵族墓地出土 甘肃出土的精美绝伦金银器 金银器是古代文物中的“贵族”,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金银器本身就稀少贵重,从开采到加工都比其他质地文物要费劲和精细一些,加之色泽鲜艳,又得之不易,所以自然成为人间珍宝;其次,金银器的使用和拥有者一般来说都是古代的贵族或皇室,故能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制作水平。但应该指出,古代的金银不仅能像今天的金银那么纯...
取土时,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挖出了一座青砖古墓。村民没有哄抢,而是及时向文物部门汇报。7月3日,眉县营头镇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出土10件陶器及铜镜铜碗等物。 发现古墓的是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村民孙师傅,他说,当天下午他正在距离第二坡村村委会10多米远的土壕挖土,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突然挖出了许多青砖。随后,他就发现了一座青砖古墓。 考虑到可能是有文物价值的古墓,他立即告诉了正在值班的村委会领导。随后,村...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的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城堡(见图),4日同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沉睡700多年的土司古城堡,因此受到全球关注。 海龙屯村的历史 3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海龙屯村,慢慢探寻这座建于孤峰耸峙、东南北三面皆为悬崖陡壁处的...
《文物》2012年第5期 摘要:2006年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选择祭祀区的4个地点。其中在祭祀区西北角的1个探方内发掘出土了2件石磬。是此次发掘工作中的重要收获之一。 关键词:成都金沙遗址;石磬;出土;考古发掘
记者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淳化县日前意外发现一座砖室墓葬,经抢救性挖掘出土16件汉代随葬品,对研究汉代平民生活和区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位于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的汉墓坐西面东,由竖穴墓道和土洞墓室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墓室长2米,宽1.5米,距地表1.3米。从考古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未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为汉代民间墓...
7月2日,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孔桥社区出土一块清代石碑,长165厘米,宽65厘米,厚23厘米,其正面“粘氏始祖宗翰之墓”字迹清晰可见。这块墓碑的发现,为研究粘氏始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挖掘现场,邢台市文管处的工作人员对石碑进行了考证,根据石碑上的文字“光绪十三年三月吉”,初步判断该石碑是清代孔桥村粘姓族人为祖先建立衣冠冢时所立。 邢台市文管处工作人员周海峰告诉记者,粘姓是少...
日前,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发现一座汉代墓葬。 据介绍,该墓葬墓室长2米,宽1.5米。从发现时的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没有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墓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属于汉代民间墓葬。经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天币、陶仓、陶灶、陶罐等文物16件,为研究汉代丧葬风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实物考证资料。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3月至6月,考古专家在怀化中方县发掘古墓葬56座。让考古专家兴奋的是,其中一座西汉墓中出土4件滑石“千金”钣,印证了西汉初文景时期的节俭之风。 2013年和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中方职业教育城项目工地抢救性发掘战国至西汉早期的古墓葬99座。今年3月至6月,又发掘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44座、明清时期的墓葬12座。 据介绍,此...
6 月 30 日,“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精品展”在沈阳故宫开展,共展出镇江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精品 56 件(套)。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26 日。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而镇江是古代吴国立国时期的政治中心和吴文化的发源地。迄今为止, 80% 以上的吴国青铜器都出土于镇江地区。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
昨天下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召开关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为山茶属树根 余姚是我国重要的绿茶...
初夏季节,记者从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的专家组得知,在吕梁进行文物验收时发现有一对总高为4.86米的唐代石狮安放在文水县则天庙内,是山西现藏历代石雕狮子中最大最高的一对。6月23日,记者赶赴文水县南徐村,目睹了这对具有千年历史的石雕文物。 现安放在文水则天庙山门前的这两尊石狮为蹲式,底座高1.70米,石狮净高3.16米,总高4.86米,每尊重达数吨,皆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体量宏大,雕刻精美...
《考古》2015年05期 【摘要】 <正>叶家山曾国墓地是近年西周邦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学界所瞩目。2011年发掘的M65是此墓地中规模较大者,从出土铜器的铭文可推知此墓是西周早期的一代曾侯(曾侯谏)之墓。 【关键词】叶家山曾侯墓地;半环形钺;虎噬人纹;羽人;自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12&ZD130)中期成果之一
6月27日,大云寺遗址出土宋龙兴寺佛舍利迎请安奉法会在泾川县隆重举行。 此次安奉的舍利系宋代泾州龙兴寺僧人云江和智明经过24年的辛苦奔波,在全国收集的,原埋于泾州龙兴寺曼殊院文殊菩萨殿内,于2013年初被发现。 2013年,陕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陶棺进行了保护清理。陶棺开启之后,一共出土了4层佛骨、6个琉璃瓶,其中1个琉璃瓶底部破裂,有一部分舍利散落,约1000余粒。2013年...
日前,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发现一座砖室墓葬,该墓葬坐西面东,由竖穴墓道和土洞墓室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墓室长2 米 ,宽1.5 米 ,距地表1.3 米 。从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未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为汉代民间墓葬。 经抢救性挖掘,出土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天币、陶仓、陶灶、陶罐等文物,共计16 件。此次发掘为研究汉代丧葬风俗和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