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瓷器初见于唐,成熟于元,清康熙年间发展到顶峰,且形成众多衍生品种,如:哥窑青瓷、素面青花、青花五彩、金丝铁线青花等。 青花瓷白地青花,色彩简洁、明快大方,且历史悠久,历来为瓷器收藏爱好者所看好。面对庞大的国际化收藏需求,由于存世稀少,元青花的市场收藏价值持续上升。屈指可数的元青花大罐只能越来越多的成为许多收藏家的梦中追求。近来元青花瓷器特别是大罐类器物屡创高价,这意味着收藏品价位攀升...
1.形态 松树的主干矫健屈曲,枝干上下屈伸,以圈绘松鳞皮;松针短而直,每个单元的松针似蒲扇状,若干单元为一组,大小相似的各组,较均衡地错落分布,松针外时露枯枝,以示苍老。梅主干粗壮,细枝瘦劲,盛开的花冠很大,正面的五瓣,侧面的三瓣,画花蕊。花有两式,一是钩圈后,染浓青料留白边,如图2-2,较常见;二是染料不留白边,像中国画的墨梅,如图1.两式的新枝上缀满花蕾,愈近枝梢愈小。在画幅较高的图画中都是以...
元青花“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梅瓶、双耳瓶、罐、钵、盘、高足杯等,一般都是较小的器型。装饰的部位:瓶,腹部。由于肩、胫部的辅助纹样也占有一定高度,其烘托出的“三友图”主体图画的幅度并不高。高足杯、钵的外壁,呈带状。以上都采用通景式布局。另外,八棱罐上八开光内绘松竹梅各自独立的图画,虽不属“三友图”,但其艺术特征可以补充本文讨论的资料。 元青花“三友图”的构图有两式:一式如图1,在回环面(展...
乾隆(1736—17950)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康熙、雍正朝的基础上,制瓷业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品种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青花瓷依然是瓷器中的主角,既继承了雍正的仿古风气,又具有工细新巧的本朝特点。 器型:乾隆青花瓷的造型端庄规整,比例适宜,制作工艺水平极高。此时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器型,精巧灵秀,工艺精湛,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胎体:胎质极其精细,胎...
嘉庆时期,因为少有精致的产品,与康、雍、乾三朝相比,嘉庆青花瓷的市场价值比较低。而且嘉庆青花器的造型基本上沿袭乾隆期,没有什么创新之作。 第一,早期定制的瓷器接近乾隆时风貌,故有”乾隆窑“之论。晚期作品见拙,故有”嘉道窑“之说。 第二,青花色调大多稳定,同于乾隆时期;少数出现黑暗、浅淡和漂浮的色泽。彩器的豆瓣绿釉,明显不及乾隆时光润,色深而不匀,没有乾隆时釉面中匀净的小波纹。 ...
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古时的青花瓷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南京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目前元国内收藏青花瓷在质量和数量上面都逊于海外的事实,元代不过百年,再加之青花瓷器出现不久,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元青花长时期被混同于明代早期青花器物之中未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元朝的统治者也更重视元青花的外销,这就给元青花的收藏造成了障碍。 作为无可争议的国宝级文物,元青花长期受不到人们的认可,真正让其走进公众视野的却是一个外国人。二十世纪初英国人霍布逊撰文介绍了一件带有“至正十一年...
青花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青而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并且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斗”景德镇方言意思是:几种东西合并组合在一起。斗彩就是把几种色彩组合在一起的技法。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宋青花小酒盅 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历史上带有穆斯林风格花纹的瓷器称为“回青”,属于外销瓷。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图1 1630—1640年代早期伊万里染付椿蝶纹皿 图2 1620—1640年吹墨兔东屋纹皿 图3 明嘉靖青花兔纹盘 江苏 殷福林 青花瓷发端于中国唐代,元代成熟后大量外销,引起世界轰动。日本贵族和武士仰慕之余,责令六古窑中唯一能生产釉陶的濑户窑仿制。但由于尚未掌握中国的制瓷...
其做法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光照下像是米粒状的花纹拼缀而成,然后以釉烧成,这些洞眼就成了半透明的亮孔,又称“芝麻漏”。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江西的洪州窑就有生产,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玲珑瓷已十分精致,清乾隆以后官、民窑均有制造。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瓷的特色,显得既古朴又清新。
永乐青花梅瓶 雍王府属于“一溜边山七十二府”的历史范畴,位于翠微山南麓,原是明宪宗第八子雍靖王的葬身之地。墓地虽早年被盗,但1970年村民挖防空洞时还是出土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冥器文物,如凤冠霞帔、金玉珠宝和陶瓷器等。在村民上交国家的文物中,明代初期的“永乐青花梅瓶”是最靓丽的珍品,引起了专家们的惊叹! 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底瓷白色,花卉纹饰,青花釉彩;总高45厘米,口径5。5厘米,它上...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原北京智化寺旧藏)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