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宋崇宁时,钧窑继汝窑之后突起在河南钧州(即禹县),成为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本文所介绍的这件钧窑玫瑰紫釉高足碗,即是一件官钧的代表之作。 碗高8.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7厘米。造型为莲瓣式,以微曲的轮廓线构成丰腰秀丽的形体,以凸凹变化的曲线勾勒出莲花形的碗沿与碗壁,腹部的棱线与莲瓣式口沿上下呼应,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足壁能见微尖的16个凸棱形成一个状如莲茎的喇叭形高足,将实用性...
钧瓷因钧釉的神奇才有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瑰丽窑变。正是因为窑变才使钧瓷有了“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价值。因此,自钧瓷发明以来,钧瓷大师们都在殚精竭虑,不断研究和改进钧瓷釉的配方,力争通过钧釉的变化,使自己的作品产生巧夺天工的窑变。 近日欣闻禹州市神火钧窑的郝红雨研制出了一个名为“山花烂漫”的钧釉色新品,而且窑变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记者慕名前往该窑口,一睹“山花烂漫”作品的“芳...
宋代钧窰(即均窰)吸引古瓷受好者及收藏家,主要乃在于其独特釉色、以及不规则地自然流淌成的釉痕,自上而下,逶迤伸延,长点相间,或渲染如霞彩,或如蚯蚓游走泥间,或呈蝌蚪、芝麻斑点……,变化莫测;是由于产生「窰变」而成。 所谓「窰变」,乃指宋钧釉器烧造时,因为窰温高低程度不同,加上还原焰强弱之自然变化,形成不同釉色与釉纹(痕)。宋钧多属通体上釉,用支钉烧制;其较厚色釉于烧成初期或乾燥过程中,表面...
清代瓷器以康、雍、乾三代最为精美名贵,无论仿制古瓷和创烧新瓷都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因此也成了后世竞相仿造的对象,仿品也多书写清三代年号款。笔者的一件“炉钧天青釉雕瓷赏瓶”,就属此类制作。但它又不属简单重复样本的一般仿品,细细欣赏品玩,意趣良多。 造型。仿自清代官窑的赏瓶。高27.5厘米,撇口、长颈、鼓腹、圈足,底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赏瓶(又名玉堂春瓶)是始于清代雍正朝特别设计创...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
精品赏析 杯高5.1厘米,口径10.3——8.2厘米。杯作八角形,直口,浅腹略鼓,腹以下渐收,平底。一侧附一环形把,把上塑龙首。胎质紧密。器内外施天蓝釉,釉色乳浊失透。口沿釉薄,下腹部及底露胎。此杯造型特殊,制作精巧,为钧窑中的少见之作。现藏上海博物馆。 钧窑在钧州境内 (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
该盘造型规整,胎体密实厚重,口沿直立,浅平底斜收,圈足,足墙后直平削、通体施天青色乳着状钧釉,釉质非常肥润,口沿釉薄处呈黄褐色线一周。足部修足规范,足墙施褐色护胎釉,足心施釉。该瓷盘从造型、釉质、胎质及烧造工艺等方面来鉴别,皆符合宋钧窑的产品特征。现藏于商丘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钧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到目前已发现100多处窑址,为宋代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的...
炉钧釉始于雍正时期,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名。炉钧釉是清代单色釉中格调极高的品种。炉钧釉传器多为瓷器,根据釉面发色及流淌感可以判断,雍正制器釉面流淌感较大,发色较浅。而到了乾隆,釉面流淌虽不及雍正,但其釉中窑变纹颜色泛蓝,外表艳丽华美。 此件炉钧釉螃蟹钮龙嘴紫泥圆壶于西泠印社2012秋拍中以115万元成交,它将紫砂与炉钧釉巧妙融合在了一起,以紫砂为胎,上施炉钧。其釉面发色及流淌感恰符合...
钧窑窑址未发现前,关于钧窑烧造的年代有“北宋说”、“金代说”和“元代说”,都因无足够的论据而未能得到共识。随着钧窑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北宋说”在学术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因唐代花瓷器的发现,又使钧窑的创烧多了一种“唐代说”,孰是孰非,学术界至今莫衷一是。 如果要我选择,我则倾向于“唐代说”。但我并不是以唐代花瓷作依据,我的论据是本人收藏的一件唐代天蓝釉凤壶(见图) 天蓝釉凤首壶高21...
这件钧窑天蓝釉三足鼎是我最近新购得的一件藏品。我十分珍惜,不管是作为投资,还是收藏,凭借它独特的工艺都能轻易地完胜。 钧窑是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钧窑在烧成上采用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在复烧时先用氧化焰,当釉熔融时,改用还原焰的气氛,由于铜的还原作用,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
年代:元朝 规格:高13cm 钧窑是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钧州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著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元代钧窑器的胎不如宋代细润,特征是胎质较粗松,呈色白、灰白、黄、红、黑。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 此琴炉通体素色,无任何纹饰,造型秀丽规整,简洁肃穆。琴炉是文房中...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玫瑰紫斑碗 走进博物馆 高9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6.9厘米。直口微敛,斜腹内收,圈足,底部有旋胚痕,鸡心状乳突,足墙斜削。胎骨厚重,胎色浅黄。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釉色明快润泽,有冰裂纹及鬃眼。碗外壁施釉不到底,有垂珠现象。内壁有一大一小两块玫瑰紫斑,鲜艳而凝重,生动娇润,互相映衬,宛如初秋天边的晚霞,在玫瑰红、深紫和天蓝之间旖旎变幻的绮丽颜色。 钧窑...
钧窑朱砂红釉弦纹唾盂 高7.4cm,口径18.1cm,足径7.4cm 作者按本人十多年前在北京从一位镶黄旗后裔李老先生处得到了一件形状从未见过的深红色碗,因我不懂收藏更不懂瓷器,故而这件瓷器一直放在家中没有去关注它。今年年初,有位收藏家光临寒舍,当他看到这件瓷器时当即断定为钧窑,但对其器形却说从未见过。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我去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拜访了几位国家级鉴定、考古、收藏、拍卖方面的专...
何谓民钧窑,就是宋代民间窑场生产烧造的钧窑瓷器。官钧窑为皇家所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民间曾有谚语:“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其实是极片面性的说法。官钧窑从外表到胎身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其练泥和陈腐都很到家,胎浆和釉料加工也非常精细。成型烧出的器物通体一致,没有鼓泡和变形的现象,民窑则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此件器物具有强烈的北宋风格和时代特点。敞口、短颈、丰肩、溜腹...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系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高6.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3.5厘米。葵花瓣口,折沿,浅腹,腹呈六瓣葵花式,三个如意云头形底足。胎呈灰褐色,器里施天青色釉,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外壁为玫瑰紫色乳浊釉,釉汁肥厚,色彩绚丽。外底抹有酱色护胎釉,并刻有“六”字铭款。钧窑中的宫廷用瓷,一般都刻有一到十的数目字,这种数目字是表示器物大小的标志。一号器物最大,十号器物最小。“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