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手淘得这件大小适中、工艺精致、品相完美的金代钧窑天蓝釉带紫斑斗笠碗,其经过很有意思。 1997年11月上旬周日的上午,在家乡邻市小镇一个摆卖玉器杂项的小档前,当地一位绰号“马大师”的瓷器收藏“高手”和我搭话:“秀才,说起收藏的方方面面,你的文章是写得不错的了。但只是纸上谈兵,动动笔头虚张声势而已。说到真金白银的买东西,我看你没什么底气!我家里好东西多的是,有胆量放马过来开眼界吗?” ...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钧釉的乳光和窑...
古时候,在禹州有个窑工叫小军,以烧雨过天晴色钧瓷为生。小军为人忠诚厚道,勤劳朴实,心肠也好。 有一天,小军上山去找土,看见路边有一个月季花骨朵儿不知被谁踩倒了,赶紧跑过去把它扶正,又用一根棍儿把它支好,然后就走了。 到了晚上,小军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到他面前。那姑娘说她叫月季仙子,白天多亏了小军搭救,不然的话就命丧黄泉了。为感谢小军救命之恩,特来告诉小军两件事:一是山的最高峰尖...
闻名天下的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宋钧官窑,坐落在颍河南岸禹州城北门里边,过去是专为皇帝烧贡品的官窑。因为窑场是夏代大禹王的儿子夏启召会天下部落首领的古钧台,这窑场就叫钧台窑,后来人们都叫钧窑。“片瓷值千金”的钧瓷就是这个窑场烧的。据老人们说:这窑场从唐朝就有。当时禹州有个县官认识五色土,并且会烧瓷器。有一天他见凤凰落在古钧台附近,认为凤凰栖落的地方一定是块宝地,就组织老百姓在这儿建窑烧制器物。 ...
宋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碗呈花瓣状。口内敛,器里凸起、器外凹进10条棱线,将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体釉色为天蓝色,其上显现几块紫红斑块,上有铁质斑点结晶。 此碗造型别致,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妩媚多姿。蓝、紫相间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彩云。 我国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单一的青釉做装饰,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华夏收藏网讯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为官窑的产品,造型古朴端庄,形体...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系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高6.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3.5厘米。葵花瓣口,折沿,浅腹,腹呈六瓣葵花式,三个如意云头形底足。胎呈灰褐色,器里施天青色釉,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外壁为玫瑰紫色乳浊釉,釉汁肥厚,色彩绚丽。外底抹有酱色护胎釉,并刻有“六”字铭款。钧窑中的宫廷用瓷,一般都刻有一到十的数目字,这种数目字是表示器物大小的标志...
钧窑天蓝釉碗,北宋,高7.9cm,口径18.9cm,足径5.7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此碗圈足处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黄铜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诗《题钧窑碗》,其中有“围匡底用以铜锁,口足原看似铁坚”句,描述的正是这种似铜铁色的圈足。
在古代瓷器工匠眼中,月光好比瓷器胎色般,皎洁,温润,是其手中承载对月亮各种幻想的器物。 月亮元素在历代瓷器中均可见一二。尤其是以“月白釉”闻名天下的钧窑,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钧窑被誉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多数钧窑均呈月色而非玉色。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一般,既有白中泛青者,也有白中泛绿者,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色。无论是哪一形色...
黑釉瓷器的生产很悠久,现知最早的黑釉器是镇江东汉元光十三年出土的黑釉小罐。江浙地区东晋南朝墓多出土黑瓷,唐代北方诸窑也多兼烧黑瓷,入宋以后,黑釉瓷器大量烧造。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当时的饮茶风尚谈起。宋代流行“斗茶”。当时的茶叶是半发酵的膏饼,饮前先将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里,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沸起一层白色的沫。蔡襄《茶录》里谈到建安斗茶,他说斗茶先斗色,建安人对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评价很高...
汝瓷天青釉洗是汝瓷洗为传世品中常见器,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也较多,基本适应了当时皇宫和文人墨客的大量需求。 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直口弧壁,深腹平底,器表施满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布满冰裂纹开片,外底部有五个很小的支钉痕,露出香灰胎色,明张应文《清秘藏》中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钉”最适当不过。该洗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另一种敞口斜壁,...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宋,其制品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厂,是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下属国有企业,是集耀瓷的科研、复仿制、旅游接待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单位。厂址位于西包公路95KM处的耀州窑博物馆内,与举世闻名的耀州窑遗址及全国最大的陶瓷专题博物馆三位一体,共同担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1983年出土于陕西黄陵县,为北宋辽金时期的白釉瓷器。该藏品的形状是一位侧卧的女子,女子头扎两个小辫,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她的左手被枕在头下,双腿弯曲,显得悠然自在。上身穿窄袖褐黄衫,上绘桃花枝叶,黑色的领边绘珍珠纹饰,下着白色窄裤。枕头的下底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七个字,推断是金代物品。此枕胎制坚硬细腻,造型装饰自然清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名为《石渚》的诗词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为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根据历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可知,长沙窑的产品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并出口至西亚、南亚、东亚等地,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