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麻姑献寿麻姑献寿 在颐和园展厅,有一尊精美的清代掐丝珐琅麻姑献寿铜像。仙女麻姑亭亭而立,髻下长发飘逸,围有紫色脖巾,腰间丝带飘逸,金光灿灿。特别是那身衣裳,纹理奇特,并非帛锦,实为树叶缝制,让人返璞归真。麻姑身前伫立的仙鹤,引脖侧目,仿佛羞视。 全器工艺融铸鎏金、掐丝珐琅、镶嵌技法于一体,其质佳、形美、色艳之宫廷风格浓厚,乃礼仪祥瑞佳器。这尊铜像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掐丝珐琅工艺,也就是常说的景泰...
此前从墓里出土的玉剑 东南角椁板下发现铜鼎 12月8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的清理工作仍在进行。继前几日提取了大量漆器、玉器后,考古人员又在主椁室东南角发现西汉时期的铜鼎,数量多达9个。有专家认为,按照商周礼制,九鼎代表最高权力。这9个铜鼎的出土,再次将墓主身份指向当过27天皇帝的刘贺。 记者了解到,南昌西汉大墓主棺初步定于12月10日开棺,实验室考古工作目前已经启动了,国内首个考古低...
经对清涧县辛庄遗址持续性考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今年不仅发现了多组商代小型房屋建筑、灰坑、龙山窑洞等遗迹,而且发现了铸造青铜容器的陶范、陶模、泥芯等遗存近20件。专家认为,这是黄土高原首次集中出土晚商青铜器陶制模具,相对于规模巨大的殷墟铜器群及其陶制模具,不难发现其跟同时代四川三星堆、江西大洋洲等地青铜器的特征明显有别。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说,辛庄遗址今年发现了商代晚...
曾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清涧辛庄遗址又有新发现。我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辛庄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具,这意味着当时陕北高原居住的部族已经能够独立铸造青铜器。这也是辛庄继发现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遗址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 发现近20件铸造青铜容器的遗存 这些青铜器铸造模具是从辛庄遗址的一处商代房屋建筑中出土的,位置与以前发现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遗址的后老爷盖山峁相望,包括:陶...
前老爷盖发掘区。图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自2012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陕西清涧县辛庄遗址进行了连续四个年度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了一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规模宏大的晚商城址。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对清涧辛庄遗址的最新考古报告,宣布在遗址前老爷盖山峁发现了多组商代小型房屋建筑、灰坑、龙山窑洞等遗迹,出土有陶、骨、石等遗物,并首次发现了铸造青铜容器的陶范、陶模、芯等铸铜遗存...
清涧辛庄遗址位于无定河下游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我省清涧县李家塔镇辛庄村东的梁峁上,当地居民称此梁峁为“老爷盖”,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12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该处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铸造青铜器的陶制模具,这意味着当时陕北高原居住的部族已经能够独立铸造青铜器。 “此次考古发掘区位于前老爷盖山峁顶北侧较低处,南为小型墓地,北望后老爷盖大型建筑,西紧邻断崖,与枣湾畔中型建筑隔沟...
12月7日,《金韵含香——青岛市博物馆藏铜香炉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共展出香炉文物75件。 从广义上讲,焚香用器一般通称为“香炉”,按其造型样式亦可分为开放式的香炉和封闭式的熏炉两种。香炉的发展与香料的使用密不可分,自汉代起开始出现的专为出香而造的博山炉,便拉开了香炉普遍使用的序幕。香炉的材质众多,从明代开始,铜铸香炉因材质精良、耐热性好等因素成为香炉的主流。人们使用铜铸香炉焚香有与天沟通的...
凤鸟纹铜尊凤鸟纹铜尊 “封邦建霸—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霸国文物珍品”展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举行。展期将一直持续至明年3月6日。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一举攻灭了殷商,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王朝,史称西周。伴随着周人的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不断 地向四方延伸。为了统治广袤的疆土,周王朝开创了封建制,将天下分封给各级贵族,建立诸侯国,以为王室屏藩。史载“周之所封四百...
十多年前,我收购的一部分清代铜钱,大都是乾隆、嘉庆通宝,其中有一品薄薄的小钱(见图)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枚小钱的钱径为21毫米,厚0.9毫米,正面为楷书乾隆通宝四字,背面满文“宝苏”,钱重1.7克。 这是枚机器压制方孔铜币,钱文字口浅薄平夷,钱缘与穿口几与钱的地张平齐,其形制和明清时用的母钱沙型铸币大相径庭,根据多年集藏经验便可断定这应是一枚机制币。 然而,查古钱币资料证实,我国机制铜币产生于十...
“封邦建霸—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霸国文物珍品”展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举行。展期将一直持续至明年3月6日。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一举攻灭了殷商,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王朝,史称西周。伴随着周人的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不断地向四方延伸。为了统治广袤的疆土,周王朝开创了封建制,将天下分封给各级贵族,建立诸侯国,以为王室屏藩。史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天下可谓...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青铜时代(Bronze A...
刻铜艺术,即直接操刀在非铸造铜器的平面镌刻之工艺。 刻铜艺术始于清代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材质有白铜、黄铜、紫铜,以前二者居多。所刻铜器物有墨盒、镇纸、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等,其中尤以墨盒最为驰名。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又多系书画篆印,极富有文人书卷气。刻铜器物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它们的主要特点为: “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地子发亮见银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潍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作器多呈熟坑状,但铸出的器物壁...
2001年3月14日,浙江杭州雷峰塔在重建时,从塔基地宫中出土近60件文物,其中有一鎏金银盒,盒盖上刻有“千秋万岁”四字。并不多见的是,其中“秋”字和“万”字均为简写体,而不是繁写体。“岁”字却又是繁体。专家们根据出土的铭文砖“辛未”、“壬申”、“癸酉”的纪年干支推算和考证,分别是公元971年、972年、973年。地宫中的文物均为吴越王钱当年维修雷峰塔时放置进去的。吴越王钱于公元947年继承其祖钱...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各朝各代均有制作,直到水银镜出现后,逐渐停止了制作。 铜镜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因它不但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构思主题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寓意与配置,至今仍有许多不为人所能理解的谜,如战国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海兽葡萄镜还被中外的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故宫博物院内藏有一块海马葡萄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